《管理覺醒1》原文:
“我們不應該讓公司和員工之間成為一種雇傭關系,而應該讓公司和員工之間成為一種聯盟關系,大家像合伙人一樣。這基于人際邏輯,而不是商業邏輯。或者更進一步,基于激發人的內在心靈、人生命的源頭活水。把這當成一種信仰就能夠‘致良知’,就能夠提升價值觀,就能夠真正斷惡修善,大家就能同心同德,大家的心靈就能重新煥發出活力。”
想法:
自從引入西方績效考核后,許多父母對自己的孩子也采取交換形式加以教育。
比如刷一個碗多長錢,打掃一次衛生多少錢,替父母做一次按摩多少錢等,不一而足。孩子拿到錢后喜笑顏開,父母看到孩子積極主動地做家務,也喜出望外。看似雙方都滿意,實現了雙贏。其實不然,一些惡果的因,已經慢慢給孩子種下了。
孩子想要的不是心疼父母的勞累,沒有體會到父母的辛苦,而只是一種雇傭關系,交易關系。當交易結束后,勞動就結束,同時感情也結束了。當哪天不給錢而讓孩子做家務時,孩子的積極性就會消弱或者消失。將來孩子長大后,很難體會到他人人心的起伏變化,功利心就會變得很重。
所以,父母應該著重培養孩子的孟子四心“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即培養他的情商,讓他能夠從內心里體會到他人的感受,開拓他的眼界,培養他的事業心,而不是讓孩子整天對物質的計較。這樣,孩子長大后,才能夠有一番作為。
同樣,在管理上,管理者應多關注對團隊成員價值觀的塑造,對其往正向、積極方面影響。所以,管理者在團隊中應打造聯盟關系,讓每個人相互之間認同、尊重、珍惜,有這些情感因素做基礎了,才能夠有凝聚力與戰斗力。所以說,也只有形成聯盟關系,才能夠真正稱之為團隊。
反之,如果一個團隊中,人與人之間只是雇傭關系,所有的動力都來自于交易互動,那么這種沒有多少情感維系的團隊關系,即使團隊個體再優秀,也難以形成凝聚力與戰斗力,也難以形成真正的團隊。
所以,團隊之間少有或者不要有交易關系、雇傭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