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季《我是歌手》落幕了。
在本周五的決賽中,三季歌王齊助陣,新老歌手再比拼,一場聲勢浩大的音樂盛宴,助力芒果臺收視再度飄紅。雖然不少人也在吐槽其“車禍現場”的悲劇,感慨如今的《我是歌手》盛況不再,但仍有很多人被樂觀勵志的致列偶吧圈粉,為容祖兒的勁歌熱舞魂牽夢縈,或者是被時尚天后李玟的性感魔音迷的不要不要的。
我也是這檔節目的忠實觀眾。只不過對于我這樣一個非音樂專業,外加音律不佳五音不全的門外漢來說,我關注這檔節目更大的原因,是因為它一次又一次狂炫酷帥屌渣天宣傳文案。
這些有情懷又不矯情,正能量又不濫情,主旋律又不陳詞濫調,合乎時宜又不喧賓奪主,被業界譽為“文案界教材”的雞湯,其實全部出自于一位名叫吳夢知的大神之手。
吳夢知,何許人也?百度百科里關于她的介紹微乎其微,媒體對她的報道也少之又少,我們在湖南衛視的各檔節目中似乎也從未見過她的身影。然而,在湖南廣電內部,她是大家交口稱贊的“才女”,在湖南衛視一步步登上“娛樂霸主”地位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各大熱門綜藝節目背后的女人
? ?我們不熟悉她,但一定被她的文字感動過。
她是《我是歌手》的總撰稿人。
四年來,所有那些,我們知道的,不知道的,宣傳片中的文字,全部出自于她的筆下。
還記得去年《我是歌手》總決賽,孫楠臨時退賽,汪涵機智救場的情形嗎?那一場比拼之后,很多人都在為涵哥的儒雅機智以及那一句“不信你聽”拍手叫好,但很少有人會記得,化解那一場危機的還有導播在匆忙之中插播的一段三分鐘總決賽宣傳片。
在宣傳片的文案中,吳夢知將噪音與樂音做比,把音樂詮釋為戰勝腐朽與粗糙的利器,界定為讓人成為人的圣物。她將本季主題解釋為“生命不息,音樂不朽”,將一種本無足輕重的耳朵享受,升華為一種必不可少的心理追逐。不得不承認,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這些文字,把電視機前有些錯愕有些不耐煩的觀眾的注意力,重新拉回了節目本身。所以當時有人稱,場上汪涵的機智應變,再加場下精致的宣傳文案,才是那場“直播事故”化解的源泉。由此看來,創造出那些文案的吳夢知,也同樣功不可沒。
而今年的《我是歌手》,在宣傳公關方面,從一開始便來勢洶洶。早在比賽開始前,為吸引大眾關注度,湖南衛視便先后推出了由吳夢知撰稿的先導版以及完整版兩個版本。在洪濤配音的先導版中,男性沉穩而堅定的聲音,充盈著足以擊退千兵萬馬的磁性,將在困境面前直面苦澀,無所懼怕的情真意切,娓娓道來。讓人在不經意間就被這碗突如其來的雞湯感動的熱淚盈眶。這一年的主題,吳夢知將其解釋為“音樂無畏,我是歌手”,并以問答的形式為每位歌手撰文。不論是針對節目的包裝,還是對于歌手個人的描繪,都讓我們不得不承認她在用詞方面的精準,對于人物定位把控以及對受眾心理,文化市場認識的爐火純青。
當然,她的腳步不只于此。
她也是真人秀節目《花兒與少年》的總撰稿人。
還記得《花兒與少年》中,每逢嘉賓意見相左或呈現出撕逼之態式時,就會有一個展現沿途美好風光,并漂浮出幾句心靈雞湯的鏡頭嗎?是的,那些緩解尷尬氣氛,提升節目境界的文字,也出自于吳夢知之手。
《花兒與少年》收視不俗,但其節目內容,卻多為人所詬病。導演組以其神剪輯的手法,將明星們在旅途中的各類紛爭丑態盡顯眼底,甚至為了博取大眾眼球,過度強調人性沖突,將一檔旅行節目生生變成了雞毛蒜皮的家庭倫理劇。在這樣的一檔節目中,吳夢知的文案,多少成為了挽救殘局的利器。
這些隨著異國風情飄忽而來的文字,獨到又不壓迫,溫暖而不熾熱,把一些看起來狗血的矛盾糾紛,于靜水中化為無形。這是一種不同于《我是歌手》中的正能量宣揚與主旋律表達的形式,吳夢知像是用小火慢煮一碗清粥,在冬日的清晨端給你喝,清粥味道甜淡,顆粒飽滿膩,顆顆都包裹著她對于人生際遇的坦然和對于凡世俗物的灑脫。
她也是填詞人。紅遍大江南北的《爸爸去哪兒》,俞灝明復出時的《其實我還好》,以及真人秀《花兒與少年》同名主題曲,都是她的作品。
在往前一點,她也曾是湖南衛視各大選秀節目的御用文案。從2005年《超級女生》起,為芒果臺歷年選秀節目撰寫文稿。2013年《快樂男聲》比賽時,每一場的宣傳文案,都被業界贊為經典。
為一檔萬眾矚目的節目撰稿無疑是件困難的事,然而,能將所有的文字一脈相承又不含糊雷同,符合節目組的定位又能對得上觀眾的胃口,還能在人才濟濟的電視文案界博得滿堂彩,吳夢知的存在,對于如今勢頭有些下滑芒果臺來說,無疑是一張文化軟實力王牌。她用文化來包裝娛樂,用陽春白雪融合下里巴人,讓綜藝節目不只是“娛樂至死”,于字里行間輕松吊打競爭對手。
同時,她通過文字,讓節目受眾不僅僅只是局限于少數的綜藝愛好者,或是轉瞬即逝的狂熱粉絲,而是擴展至所有有夢想的,未曾抵達的,仍在途中的,不甘落寞的廣大素人身上。那些伴隨著音樂緩緩而來的溫柔文字,每一個都敲進人的心里,讓形單影只的旅人感同身受,心甘情愿地干一杯雞湯,在無意識中便為節目貢獻了收視率和點擊率。
低調甘做“手藝人”
不論是哪一檔節目,吳夢知的文案都廣受贊譽。然而,躲在這些文字背后的吳夢知,卻依舊低調,神秘莫測。
? ? 有人說何炅是湖南衛視輝煌歷史的見證者,如果單純是從履歷來看的話,我想吳夢知也擔得起這一贊譽。
? ?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英語系,1999年,因為長沙電視業強盛,她到湖南娛樂頻道應聘國際娛樂新聞編譯。面試時遇到超級女聲的創始人夏青,于是陰差陽錯的做了娛記。之后她的人生在今日的我們看來,更像開了掛一樣:跳到湖南經視龍丹妮團隊,2005年跟著團隊到湖南衛視做《超女》,2008年簽約天娛傳媒,2011年重回湖南衛視負責給各大節目撰稿。
吳夢知幾乎不接受任何采訪,對她的了解,只能從旁人的只言片語以及她的個人微博中尋找蛛絲馬跡。
她是朋友眼中“嗜書如命”的才女。她的微博中,大部分都是對于書籍、電影、音樂的品評,言近旨遠,頗多深意,似是一場閱盡千帆后的自我審視;間或夾雜著些生活中的瑣碎,比如新得了一塊裝飾客廳的印花桌布,窺見了雨后綠肥紅瘦的窗外景致,和閨蜜們周末肆意的酩酊大醉,深秋夜跑時收獲的沿途見聞。字字句句,將平凡無奇的瑣碎日子,過得津津有味,氣定神閑。
她是分得清工作與生活的電視人。做為撰稿人,對于節目與人物,她都會保持在一個不遠不近的距離,以求更客觀的視角,葆有足夠的想象空間;跟了多檔綜藝節目,她幾乎沒有藝人朋友。她自己解釋不喜歡工作關系延伸到生活里,“我并不是一個娛樂愛好咖”。
她是精益求精的工作狂。對于工作,幾乎到了強迫癥的程度。有時候會為了一句文案到底要用哪個標點試很久,也會為了一張海報的字體光澤度,和設計師吵一架。
? ?她是單純低調的“文字匠人”。沒有職務,單純從事幕后撰稿,喜歡用多出來的時間發發呆,看個電影,到處找好吃的。她不知道怎么交水費電費,穿白衣服一定會把咖啡灑身上,排隊永遠偏偏選中最長最慢的隊伍。在朋友眼里,她有點二,有點天真,但她仍然愿意保持這種童心并以此作為自己創作的沃土。
她說,自己寫的,應該是雞雜湯。但是,雞湯也好,雞雜湯也罷,殘酷冰冷的世界里,總需要有人熬一點,走不下去的時候,暖暖身子也是好的。
身處一個“娛樂立臺”的江湖,吳夢知的身上沒有太多調侃搞笑的意味。更多的時候,她的文字是一種態度,給了這些原本以博大眾一笑的節目,新的生命力與內涵。因為這些文字,娛樂變得更加溫情,它也可以承載起人們對于文化,對于夢想,對于未來的希冀。讓沖突不只是沖突,也可以有反思;讓惡搞不只是惡搞,也可以有眼淚;讓娛樂不只是娛樂,也可以有態度,讓雞湯不只是雞湯,也可以老少皆宜。
她的文字,于世事浮沉之中,靜謐流深而充滿力量,一如她本人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