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春天的主旋律
? ? ? ? ?外公與奶奶是堂兄妹,那時候家里窮,爺爺又死得早,奶奶家更是捉襟見肘。于是,外公把大女兒嫁給了奶奶的大兒子,就是我的父親和母親。(他們倆雖是近親結婚,我們兄妹倆倒還算聰明[偷笑])。聽人說,大女兒嫁作大媳婦,辛苦一輩子。這話真的不假,母親辛苦了一輩子,也辛酸了一輩子。父母親結婚了,奶奶把家里唯一的一間房子給他們作了新房。當時,母親覺得很幸福。新房是一間坐北朝南的樓房,上下兩層,與它一字排開共三間,東邊兩間是隔壁鄰居家的。這些房子一律是磚墻青瓦,木梯木樓板,兩邊承重墻中間還穿插著幾根粗壯的木柱,南面是??臺,一個兩門雙開窗,一律是木頭的,輕巧而靈活。窗臺下面是木質的墻面,窗外有約五十公分寬的窗臺,小時候的我們曾經從這家爬到那家,覺得十分好玩。窗臺外側則是蓋著青瓦的斜坡狀的廊檐了。一字排開的三間樓房,統一的格局,統一的結構,我想它們肯定是同一個人建造的,后來分枝散葉,兄弟分家才是現在這樣的。那座木梯很窄,也有點陡,只容一人上下,據說小時候我曾經從樓梯上滾下來,幸好沒事,否則也就沒有今天的我了。梯子頂頭開了一個"天窗",也就兩塊磚面大小,鑲嵌著一塊透明的玻璃,以便光線透進來照亮樓梯口。房子很矮,尤其是上面靠近窗戶的位置,父親的頭總能碰到天花板。房子的隔音效果也不大好,隔壁家一個細小的動作,也能振動到你。房子后面有一個小小的天井,曾經是我童年記憶里的小樂園。
? ? ? ? ? 沒過幾年,小叔結婚了,作為大哥大嫂的父母親,只能把房子讓給小弟。于是我們一家四囗搬到了緊挨著老屋的"大房間"。雖說是"大房間",其實不大,也就十平米左右。這間平房屬于爺爺在外地的弟弟,算是暫時借用我們的,屋子后面有一個小小的"披",算是廚房了。"大房間"的門是開在老屋的西墻上,為了徹底分家,小叔堵了門口,讓我們另開一個門,而這個門只能開在南墻了,南墻外是幾家公用的廊棚。所以記憶中的"大房間"一年四季沒有陽光,家里潮濕多蟲,還經常能看到大青蛇從墻縫里爬出來嚇人。
? ? ? ? ?時光流逝,四季更替。我們兄妹倆漸漸長大了,"大房間"已經擠不下我們一家四口了。父母親商量著把廚房擴建一下作臥房,因為房產不是自己的,必須征求主人的意見。于是,父親特地跑去嵊州請示爺爺的弟弟,征求了老人家同意后,父母親開始著手準備舊房翻新。當然也化光了他們多年的積蓄。新房建起來了,也就十多平米的一間平房,因為東邊靠著老屋,雨水沒地方排,于是在房子內駕了一條"天溝",專門排屋頂的雨水。在我童年的記憶里,一到下雨天,叮叮咚咚的雨水就成了那些夜晚的催眠曲。一旦遇上大雨,雨水洶涌而來,"天溝"來不及吞吐,只能嘩嘩嘩往外冒。于是乎,外面下大雨,屋內下小雨,這可忙壞了一家人,床頂上、箱柜上、床后面……,放滿了各種各樣接雨水用的盆盆罐罐,而那晚的雨水交響曲更是熱鬧非凡了。到了梅雨季節,房子里面到處是潮濕的,地上石板是濕的,墻面是黏黏的,家具和床是濕的,甚至被子、衣服都是潮潮的。我想我的關節問題可能與那時候的居住環境有很大關系。那時候,真羨慕別人的樓房,至少不用忍受這樣的潮濕。
? ? ? ? ?夏天蛇蟲亂爬,晚上黑燈瞎火最怕一不小心就踩到了蛇,蛐蛐、蚯蚓更是一點也不客氣,到處亂跑。冬天,呼呼的北風亂竄,總能從檐縫里、門縫里往屋內鉆,躲在被窩里還悚悚發抖。而床頂上的老鼠卻是鬧得歡,一會兒從這根床柱飛速滑下,一會兒又從那根床柱飛快上爬,一會兒"吱吱吱"亂叫,一會兒"嘶嘶嘶"咬得歡。而那頂厚厚的帳子,給了我不少的安全感。
? ? ? ? ? 初中畢業升了中專,我的戶口也遷到了學校,而父母親早年申請的批房地基,因為人口減少了一個不得不放棄,那些超出的面積需要現金購買,況且不是一筆小數目。那時候,大家經濟都困難,哪里有錢借給別人,更何況我父母親也怕欠債。于是,住房問題一直困擾著父母親,竟成了他們心中一生的疙瘩。小叔家因是獨生子女,享受特批政策造了新房搬出了老屋,而那間本來屬于我家的老屋,父母又化了七千元錢,終于又回到了我們名下。父母又搬到了老屋里,只是老屋更加破舊不堪了。
? ? ? ? ? 一轉眼,三十多年過去了,我們兄妹倆都已擁有了自己的房子,而老屋因年久失修,早己搖搖欲墜。只因有旁邊房子相互牽制著,才不至于轟然倒塌。父母搬到了隔壁那間翻修的樓房,老屋,亦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隨著黃酒小鎮規劃的公布,老屋也在拆遷規劃內,只是還沒有確定的時間。作為時光的痕跡,它已經屹立了一百多年,它身上的創傷,傾訴著歲月流逝的無情,而大門上的兩個鐵環、被踩踏變形的木門檻、兩扇低矮的"搖門",均見證著歷史的變遷,見證著父母及上幾輩人的辛酸和拼搏。
? ? ? ? ? 老屋,曾經載滿了我童年的歡樂和美好的回憶。老屋,也有父母親一輩子的辛酸和太多的無奈。老屋,更有時光賦予的歷史沉淀和歲月鐫刻的創傷。老屋,也曾歡笑和眼淚齊飛,也曾愛恨交加,也曾希望和夢想同駐……。在不久的將來,在農村城市化的建設浪潮中,老屋將永遠從地球上消失。只是,它曾賦予我們家的溫暖,賦予我們家的愛的記憶,將一直陪伴著我們,也將溫暖我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