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一次的陷入了MAC的重度使用研究中,研究了不少軟件,也有了不少的收獲,這里記錄一下。
Time Machine:好吧,第一次發現MAC的備份工具居然這么牛,難怪根本就不用第三方的軟件來呢,它自己已經是足夠的強大了,強大的可以抵抗一切的存在了,不過唯一的問題是需要有足夠的空間來作為存儲。所以把我的2T的移動硬盤給格式化了,作為專門的存儲空間。這個事情也很糾結,原本準備用一個500G的來存儲的,但是想象機器自身大小就要120G,多存儲幾次的話500G不是很輕易的就沒有了呀,于是再已經格式化了并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后又換成了2T的移動硬盤。但是真的使用起來才發現,這貨其實很節約容量的,用了兩三天的時間了,結果僅僅是40G的存儲空間,看來2T足夠我長時間的備份使用了呢,呵呵。
Alfred:如果說Time Machine是自帶的好東西的話,Alfred就是神器級的工具軟件了。看知乎上一直有說這個神器,于是就下載了使用了一下,結果就發現離不開了。說實話,在沒有使用workflow的情況下,這貨只是一個快速打開程序、文件的入口而已,windows上也有不少軟件可以做到這個功能,所以這并不稀奇。但是在workflow的基礎上,那就真的是牛了。下載了不少大家開發的各類workflow,例如知乎,例如有道,例如mac軟件查詢,例如快速kill進程,總之可以很方便的干活。
ibank:這個也沒啥好說的了,這兩天都是在糾結這個軟件的使用以及如何遷移數據的過程當中度過的,結果終于完成了整體的數據遷移工作,開始使用ibank來記錄我的生活。它的數據記錄只是基礎,關鍵是report以及budget功能。相對于財智而言,財智很貼心,把不少的報表都準備好了,但是如果你需要自己自定義報表的話,財智就會抓瞎了,但是ibank的自定義功能很強,主要在于它可以自定義規則,這樣的話就增加了無窮的可能性。不少原以為不能完成的工作也可以做到了。而budget功能則是閃瞎了我的亮點。原本在財智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要做收支預算,但是始終沒有堅持,但是ibank的budget功能的話,真的是一個好東西,可以讓我更好的規劃自己的支出和收入,它把預期的收支與非預期的收支放在了一起,真的很直觀。當然了,這個軟件還有一些使用方式目前還沒有搞懂,需要繼續慢慢努力看。
airmail:說實話,從mail想要轉換的時候也花費了很多的精力,mail本身是一個好東西,但是功能上沒有創新,而且速度比較慢,特別是打開附件的速度讓我感覺無力,所以想要重新使用一款軟件。比較了sparrow、foxmail以及airmail之后最終還是選擇了airmail。一個是它是上述幾款之中更新頻率最高的,二是它本身的想法和構架以及速度都很讓我滿意,比較起來sparrow雖然好,但是被google收購了之后就再也沒有更新是幾個意思呀。而foxmail在最后考慮還是使用IMAP的時候就已經默默的離開了。
桌面輕松換:換壁紙的神器,反正想要換的時候,用alfred呼出,直接打“桌面”即可,它就會自己去找、下、換壁紙,然后問我是否喜歡,不喜歡重新找,方便易用,已經成為了每天必用的產品了。
Omnifocus:說實話這貨和MLO兩個家伙換來換去已經是N久的事情了,但是最后還是選擇了Omnifocus,系統的原因占據了絕大多數,畢竟使用一個非原生的系統,需要用虛擬機模擬,然后再使用其中的軟件的話,的確是有夠煩的,所以最終還是選擇了Omnifocus作為自己使用的軟件。當然了這并不是說MLO不行,MLO完全當的起windows平臺下個人管理的神器一說。在使用了Omnifocus之后,神奇的發現它居然推出了Omnifocus 2,而且正在測試中。下載下來使用了一下就發現,2果然比起1來要感覺好上不少,于是就一路的2測試版用了下來,算下來也使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了,感覺有點上軌道的感覺。但是2的測試好像要完成了,正在考慮是不是有必要去買一個正式版的來用用呢。
閱讀軟件:閱讀軟件三大件,kindle、ibook以及PDF reader,有了這三個家伙基本上電腦里面所有的格式都可以看了,而且PDF reader還是限免的時候下的不要錢,基本上足夠自己的日常使用了,完全沒有問題。
Readkit:這貨用了幾個月了,從最初的同步到feedly到現在直接同步到本機,主要的差別就在于逐步的再一次從云端回到了腳踏實地的階段。說實話,這個主要怨網絡,由于gr不提供服務了之后,feedly雖然也不錯,但是比起gr的穩定性始終差了一籌,經常性的會出現抽風的情況,所以最終想來想去還是用本機來進行同步了,而不再兼顧網絡的同步。然后還帶來了一個額外的好處就是,可以直接給需要保存了看的文章加星即可,不用再去pocket 兜一圈了。現在基本上pocket已經不用了,如果真的是好文章則直接同步到evernote里面保存更好。
除此之外還下載了Hazel、Keyboard Maestro等等傳說級別的神器,但是神器的學習難度都是比較高的,上述的幾個還沒有來得及學習,估計接下來還要繼續努力學習如何使用這些軟件,更好的為我服務。
如果說Mac使用下來還有什么不滿意的話,那么就是股票期貨軟件太少了,而且少數的那么一兩個也只是windows下的軟件套上了一層皮而沒有專門優化過,還不如用虛擬機用的順暢呢,所以很沒有辦法。另外迄今為止還是沒有發現如何讓軟件定時自動執行,網上的攻略是使用命令行,但是這個臣妾做不到呀,真心做不到,如果能夠有圖形化界面的就好了呢。還有,還有就是automator實在是有難度,而且教程太少,看了半天也沒有入門,太陡峭了,最終只能放棄。自己年紀大了,再來學的話有點舍本逐末了,反正通過其他第三方的方式也勉強可以做到,就不用了,不過如果能夠有和windows下bat那么簡單的批處理就好了(或許我在最適合學習的時候學的就是windows的文字界面,所以覺得批處理簡單吧。)
就說這些了,有空再來匯報自己的使用情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