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學生眼中的《王者榮耀》

限制令能保護青少年嗎;我為什么多次重裝又卸載


文|遠圓

今天早上一醒來就在公眾號上看見了推送,王者榮耀出限制了。在沒點進文章之前,我先趕緊去朋友圈掃了一眼,竟然沒有什么人關心這件事。奇怪,平時明明玩這個游戲的同學很多啊?點開文章仔細一看,原來只是頒布了對12歲以下低齡玩家,也就是對小學生們進行限制。這就難怪中學生沒什么反映了。限制登錄時長?每天限玩一小時?這絕對是一個令低齡手游玩家心碎的消息。但是這種嚴格的做法真的能有效控制學生們接觸這類游戲么?

看起來,這種限制對小學生好像是有效的,但是它還有很多因素沒有考慮周全。學生完全可以借用成年人的身份證號來進行注冊,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時間限制純粹是一個幌子。

我又粗略掃過一遍文章的評論,發言者似乎大多數是成年人,或者不在限制范圍內的玩家。大部分人看上去都很幸災樂禍。沒有人意識到一個潛在的問題——小學生的課余生活竟然無聊到要玩這種游戲來打發時間!而且這部分無聊的小學生群體數量或許還很多,為了其他玩家的游戲體驗和保護小盆友們,騰訊甚至不得不頒布這樣一種極端的限制。

為什么要說這個游戲很無聊呢?先不說它各種抄襲侵權的黑歷史。這純粹是一個競技對抗團隊合作類的游戲,雙方操縱著角色搗毀對方的水晶塔或者殺死對方來進行干擾,最先搗毀另一方水晶的人獲勝。過程中各種形式的暴力行為包括卡通或幻想暴力(Fantasy Violence)等并不是很適合兒童,雖然血腥場面并不很直接,但仍會潛移默化。在游戲中,玩家還會發現有些角色發出奇奇怪怪的聲音,這難免對小孩造成誤導。游戲中社交的功能也不是很適合小孩子。只要有一個身份證號,有網,有手機,任何人都可以進入這個游戲,這樣的話,兒童可能過早接觸到自己不應該接觸到的人。太坑就會被隊友狂噴,在游戲過程中遭受網絡暴力的人也數不勝數。這類游戲沒有很多引發人思考的空間,頂多是想想套路、想想裝備的搭配和英雄、技能之間的搭配,沒有什么深度。斬殺一次敵人或者一次獲勝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其實很有限,最有意思的部分不過是和認識的人一起“開黑”(熟人一塊打人),但時間一長就會變得乏味起來。雖然游戲有很多模式,但游戲的目標過于單一,只是讓玩家不斷在殺人和被殺中體驗對抗的刺激。游戲就是在某套設定的規則下讓人獲得快感的東西,如果這種快感單一乏味的話,那么這個游戲可以是說非常無趣了。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想問,什么是有深度的游戲呢?我認為,一個游戲既然能讓你學會在一套規則下生存、盈利,甚至“取勝”,那么它一定也會擁有自己的邏輯和哲學,包括潛在的價值觀。如果這種價值觀在游戲制作人的手中能有意識地引導游戲者思考,對人產生啟發,那么這就不是一款普通的游戲,而是一款有深度的游戲了。玩一款有深度的游戲會引發人的思考,一旦這種思考開始了,你得到的益處不會比看一本書要少。在一款像《王者榮耀》的游戲里,我看到它傳播的思想和游戲哲學無非是粗糙版本的“弱肉強食,強者為尊”。但是在其他一些游戲里,我卻能看到不同的東西。比如我最近入手的一款在steam上評分僅為“多半好評”,人氣遠比不上《王者榮耀》的英文游戲《Journal》(日記)中,它花了很多筆墨塑造女主角的人物形象,我玩過后開始反思過去的自己和我為人處世的態度。對我來說,它所崇尚的哲學或許和《天藍色的彼岸》一書有幾分相似,“珍惜你身邊的人”和“不要自私”。在玩的過程中,我既練習了英語,擴展了詞匯量,又引發了對自身的思考,也還算有所收獲。但是,在《王者榮耀》中爽快殺敵時,“xx擊殺xx”的橫幅所帶來的短暫快感是彌補不了玩完后所帶來的空虛的。這個游戲我反復裝上又卸載了數次,起初是因為無法拒絕同學的盛情邀請而下載了它打算嘗試一番,但是始終沒有發現吸引我的元素。更不用說游戲的畫面閃亮刺眼,缺乏美感。但是迫于社交需求,大家都在玩,為了融入集體,就不得不屢次重裝,最終的結局都是一樣的,我還是把它卸載了。


游戲《Journal》截圖


當然,每個人玩游戲的原因都是不同的,沒有人比別人高明。有些人玩游戲純屬為了消磨時間,有些人是為了體會那種酣暢淋漓的、與人撕斗的快感。想要在被娛樂的同時激發有價值的思考也許只是一種矯情。我想,小孩子并不都是有意識地去篩選他們想要花費人生的東西,而不同選擇背后的人生哲學將給他們帶來什么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