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我/失落的玫瑰

你的向往和夢想,從不必向外尋求,因為――它一直在你心中。――沙爾達·奧茲坎

書中有我最心愛的姑娘,有最打動我的情話,還有那些將姑娘帶出迷途走向光明的散發著皇室香氣的會說話的玫瑰。

女主人公狄安娜年輕貌美,聰慧過人,從頂尖的法學院畢業,被大家稱作“女神”。慢慢地,她開始為別人的贊美而活,變得郁郁寡歡。后來,在母親善意的謊言下她踏上了一趟追尋自我的心靈之旅,找回了自己,收獲了愛情。故事中的結局溫暖而美好,看完了故事的我內心卻久久不能平靜,感觸頗深,竭力表達自己所想。

狄安娜是一個看起來那么完美的姑娘,在周圍人的追捧下慢慢活成了別人想要的樣子而迷失了自己。那我這個看起來平凡不起眼的人,在想要不被別人討厭努力迎合想費勁心思去找存在感的人恐怕也早就不是想象中那個自己了吧。

記得我高中的時候很討厭一個人,我高二的班長,一個能在期末考試前站在講臺前給同學們傳授如何快捷的搜索答案作弊的人。我理直氣壯地質問他說你知不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啊,他意味深長地說這樣才能深得人心啊。的確,他挺深得人心的,老師的得力助手,同學們的好榜樣,我深惡痛絕的對象。很多時候是不能理解他這樣的做法的,再后來能理解但不能接受也永遠不愿與這樣的人有更近一步的交往。我怕,近墨者黑,而我自己本身也不白。以前考試的時候也做過小抄,心驚膽戰。哪怕知道考試只是對自己的檢驗,是查漏補缺很好的機會,我還是會想要去翻書,去和同學交換小紙條得到更準確的答案。只因為,我想拿更高的分,排更好的名次。我也不清楚為什么要拿更高的分,排更好的名次,盡管那些不是靠自己得來的,還是能在別人贊美的時候滿心歡喜。那終歸結底,我做的這些對我本身毫無好處的事情也只是為了迎合別人吧――是同學投來敬佩的眼神,還是老師給予贊賞的目光,還是一種可怕的習慣成自然。

我想,我們的心在大多情況下都能做出準確無誤的判斷的,不知是周遭的環境太嘈雜還是其他使之反應遲緩判。海涅姆對狄安娜說“人類出生時,稚嫩的心靈都具備聆聽的能力,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心靈慢慢失聰。人們受到教導,長大成人了就得遵循成年人的行為方式,于是聆聽能力喪失了。”。最后狄安娜是聽懂了玫瑰的,而我也還未成為曾經厭惡的人并且以后也不想。我也該盡快找到我的玫瑰,然后對她負責。

黃玫瑰說只有在意我們香氣的人,才會真正地愛我們,因為玫瑰因香氣方稱其為玫瑰。而那些關注著我們花瓣花枝的人對我們的感情充其量不過是贊賞。那人呢。也總不會因為他人的贊美而存在,因為他人的否定而不存在吧。是時候舍棄那個活給別人看的自己了,用心去聆聽,然后獲得新生。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