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來臨,天漸暖,在滋養植物的同時,也滋生了濕氣、細菌和病毒!
別以為它們離你很遠,其實春困、大便黏膩、感冒、咽炎、喉嚨發炎、牙齦腫痛等等這些都是濕氣和細菌病毒帶來的時令性疾病。
對付春季這些時疾,一定要用這種有“醫草”之稱的 艾草!
艾草有多牛?
除病氣、保安康
艾葉不僅是常見的蔬菜,也是實用的藥材。在《詩經》《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等古籍中均有關于艾葉醫藥用途的記載。
在民間為了治病祛邪,有三月三吃艾糍粑,五月五門口掛艾葉、洗艾葉藥浴的風俗,更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說法。
關于艾草的各種說法,不是空穴來風,每一種作用要么是經過中醫千年的臨床驗證,要么是經過現代科學的縝密研究得出來的!
01
艾葉味苦、辛,性溫,歸肝、脾、腎經,具有溫經止血、散寒調經、安胎、溫胃、殺蟲止癢、灸百病、止瀉痢、開郁等功效。
02
臨床上,艾葉內服常用于治療下焦虛寒所導致的痛經、月經不調等病癥,是婦科常用中藥之一,外用可治療濕疹瘙癢、疔瘡癤腫等皮膚病。
03
研究發現艾葉含異澤蘭黃素,它具有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能鎮痙攣和治療胃潰瘍。艾葉黃酮類和多糖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活性,艾葉多糖還具有免疫調節作用。
04
艾草具有特殊的馨香味,做成馨香枕頭,還有安眠助睡解乏的功效。
05
艾草葉熬汁,然后稀釋兌水沐浴,可除身上長的小紅疙瘩。
06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艾草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藥物,對病毒和細菌有抑制和殺傷的作用,所以,可用之驅蚊蠅、滅菌消毒,預防疾病。
07
艾草用于針灸術的“灸”,艾葉之溫通經絡、散寒止痛,通過火的溫熱緩緩滲入皮膚,入于經絡,而能調經絡、肌腠、臟腑之沉寒痼冷。有溫補陽氣,又能散寒活血之功效。
08
用艾草泡腳有很多保健功效。因為它有著治病的功能,特別是在五月節乘著露水采到后的,藥效最好。
09
艾草還可入浴,有理氣血、逐寒濕、止血、安眠、溫經的功效。對毛囊炎、濕疹有一定療效。
春天的艾最好吃,解饞
這個季節艾葉鮮嫩多汁,可用于制作艾葉糍粑、艾葉餛飩、艾葉粥、艾葉蛋餅等美食。也可根據個人不同體質,用艾葉與不同藥材食材調配做成藥膳食用。
01
艾葉餃子
做法:將適量的新鮮艾葉、豬肉、生姜洗凈,混勻剁碎,加入適量食鹽、調料拌勻,做成餡料。以白面皮包成餃子,水煮或蒸熟食用。
功效:具有散寒止痛、健脾益氣的功效。適用于虛寒體質,也適用于脾胃虛寒、慢性腹瀉、慢性咳喘等人群食用。
02
艾葉母雞湯
食材:新鮮艾葉 15 克,老母雞一只。
做法:老母雞洗凈切塊,放入砂鍋內,加入姜絲,煮至開后再加入艾葉,見艾葉熟即可,用新鮮艾草煲雞沒有老艾那么苦,食之有一股濃香。
用法:此湯可分兩三次食用,適合婦女月經期服用。
功效:緩解經期體虛、小腹冷痛、痛經、月經過多、失眠多夢等癥狀。
03
艾葉紅棗煮蛋
食材:艾葉干品 10 克(鮮品加倍),大棗五枚,生姜三片,雞蛋一只,紅糖適量。
做法:將艾葉、大棗、雞蛋洗凈,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煮沸,雞蛋煮熟后去蛋殼,再入鍋煮 5~10 分鐘,調入紅糖,略煮溶解,去藥材渣取汁和蛋,飲湯食蛋。
功效:具有溫經散寒、益氣養血、安胎養神的功效。適用于婦女痛經、月經不調、崩漏或體質虛寒的人群食用。
04
艾 粄
做法:把芝麻、紅豆、花生分別炒熟,研磨成粉。
艾葉過一遍開水后用刀剁碎,再放入鍋里加一點點水和少量糯米粉炒成糊。
鏟到大量糯米粉上,揉成面團;分成小劑子,壓成一個小圓形。
把研磨好的餡料包入其中,不漏即可。全部包好后,給每一個艾粄墊上一片葉子,水開后入鍋蒸 15~20 分鐘。
剛出爐的艾粄,趁熱吃最好。攤涼后,放入保鮮盒保存好,第二天還可以吃。
功效:艾粄因加有艾草,故具有一定的藥用保健功能。有消食健胃,散寒除濕,消腫散結,平喘、鎮咳、祛痰、護肝利膽的作用。
05
艾 草 茶
用法:艾草茶,采摘的嫩艾草經過脫水干燥處理而成,與泡茶葉一樣,用沸水沖開即可。喜歡甜一點的話,可以加入少許蜂蜜調味。對慢性咽炎的人來說,簡直是年度最佳飲品。
功效:它不僅能祛除體內寒涼之氣,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人體抵抗力,有效預防空調病等現代病。
春季用“艾”最應時
祛濕排毒、抗菌抗病毒
春季雨水多濕氣重,氣溫冷熱無常,人群流行性疾病如感冒、流腦、水痘、扁桃體炎等高發。艾是菊科植物,其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能夠抗菌抗病毒。
01
室內熏艾
用法:用艾條進行熏煙 30 分鐘。
功效:能起到對居室消毒殺菌、驅除蟲害、清潔空氣的作用,對呼吸道傳染病等也有預防效果,且氣味清香,無毒無害。
但在熏艾之后記得及時通風,待室內煙氣散盡后,人員再回歸室內。
02
艾葉泡澡
用法:艾葉 30 克洗凈放入布袋中,放入鍋中大火煮滾后改小火煮 15 分鐘后取出,將藥液混入洗澡水中,調好溫度,身體入藥水中泡 5~10 分鐘即可。
功效:可以預防春身上長癤瘡生痱子,治療濕疹,還可以很快緩解皮膚瘙癢。
03
艾 灸
春季,氣溫逐漸升高,人之陽氣步步升發,此時最應該灸氣海,應其春生之時序,以助升發之氣,逐陳陰,奠下元之基,以適夏令之長也。
氣海屬任脈,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下1.5寸。古人說“氣海一穴暖全身”,是強調該穴的保健養生作用。
據《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五載,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輕便,當有人問其養生之術時,他說:“吾初無術,但未嘗以元氣作喜怒,氣海常溫耳。”
注意事項
艾葉性溫,屬于濕熱體質、實熱或陰虛火旺的人禁用或慎用艾葉。
婦女孕期出現不明原因的出血、腹痛等癥狀,需確診病情后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有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要謹慎用艾葉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