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未拂曉,連夜做的火車便到達了街燈陰啞下的漢口。這座江城,對初次拜見的我們,一切都是謎。
從漢口坐公車到武昌,武漢三鎮——漢陽、漢口、武昌,而所有計劃去玩的地方基本都是在武昌。從長江大橋上從頭走到了尾,陳舊的好幾十年的橋上,倒是不時地會看到長江江面上的運船。
大橋的盡頭就是黃鶴樓,說實話,對黃鶴樓有很大的失望。雖然是江邊,但鐵軌在旁邊,周圍還有很多高樓大廈,更奇葩的是里面還有電梯,半個現代化的產物,根本找不到詩里那種奇特的美。有時甚至懷疑,這是崔顥筆下的“”那個黃鶴樓嗎?黃鶴樓的景點附帶了一些其他的景點,也都感覺不太好玩。罷了,也就不提了。
戶部巷就在黃鶴樓附近,之前就聽說過人多,沒想到去的時候也還是受了一驚。人太多了,也就在門口看了看,吃的一碗十幾塊的酸辣粉也覺得心疼。
覺得最好玩的,還是大學。武漢大學的櫻花,早三天就在官網上預定了,進去時,也沒費多大力氣。櫻花的確很美,似白又不是白,似粉又不是粉。櫻花大道上的櫻花開的最艷最密。挺幸運下午沒有下雨,給了一個覺好的觀櫻天氣。櫻花樹下,也不時地會有一些少女,穿著漢服游弋在大道上,覺得挺意外的吧,也真的挺欣慰。漢服與櫻花的輝映,這便是我映像最深的地方。“櫻花下落的速度是每秒五厘米”突然地就想到新海誠在《秒速五厘米》里的話。當然,我也沒機會去證實櫻花下落的速度是不是真的五厘米。
對了,在剛進武漢大學的時候,就遇到一個武大的學姐,義務地給我們當導游,帶我們逛游學校。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在真真正正地上了大學之后到一個比較好的985,211類的大學。大學大學,我真正見識到了她的大。學校的綠化很好,有花有樹,有草。很多的教學樓,都有一股年代感,但又不帶有一絲破舊的感覺,古樸,只能這樣稱呼吧。學姐帶我們逛學校時,見到了許多的跟武漢大學相關的有名的歷史人物的銅像,可惜我只記得一個文學院的院長,著名的愛國詩人聞一多。比較好玩的是就是學姐還跟我們說學校行政樓有關的一個鬼故事。
武漢大學美得讓人不知道怎么形容好,也許是只是以一個游客的身份來看待這個學校吧。買了有許多的紀念品,最喜歡的還是那一整套的明信片。
出了武大之后,就直奔賓館,本想休息一會就去逛逛其他的學校,結果太困了,一覺睡到了十點多,只好第二天作罷。
第二天起來感覺自己滿血復活。接著去華中師范大學,因為高中班主任就是華師大的,雖然漸漸模糊了他的記憶,但對大學的美好向往就是他給我的啟蒙。華師大我記得也算是國內師范類前三,路上一路吐槽,同樣是師范類院校,我們學校怎么什么什么云云。
接著的華中科技大學,給人的一個最大的感覺就是大,非常的大。感覺里面就跟一個小城鎮一樣,什么都有,麥當勞,肯德基,小商品市場,公車什么的。到這已經臨近中午了,也都非常的累,花了半天功夫注冊了OFO,騎著單車在校園里,頓時感覺一切又都來了勁。
最后的終點站,我們花了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去看湖北博物館里的“大寶劍”——越王勾踐劍。更多的是對這把傳世寶劍充滿著神秘感。一樓的展廳卻意外邂逅了曾侯乙編鐘,那個只在歷史教科書上瞥見一隅的編鐘比自己想象中大,蹭著導游的講解,似懂非懂地只知道每兩個相鄰編鐘差的是三個音云云的。行程匆忙,很多博物館的東西都是匆匆一瞥,沒來得及細看。在四樓,終于看到了傳說中的“大寶劍”。比想象中的短,但仍然锃亮。“借燈仍覺劍鋒寒,只是主人改”,想化用一句詩來表達一下對這把寶劍的敬仰。
湖北博物館旁的美術館,也遺憾沒有去成,就匆匆回漢口趕火車了。本想能逛許多地方,卻還有好幾個地方沒去成。總要有一些遺憾留給未來去完成,總感覺這次與江城,應該不會是最后的告別。
在博物館里,未細細品味你的歷史,你如同穿戴瓔珞的女子,便悄悄地隱沒在江水與月之中。百里外的我,知道太陽仍會不時地從江面升起,不必在意我是否還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