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平庸

如題,我曾在知乎上看到這個問題。帶入自己思考,我正在一步步走向平庸嗎?也許我身邊不乏和我一樣的人,工作幾年,可能更換過一兩份工作。對身處的崗位熟悉,對手上的工作有既定的想法,已經過了剛畢業時嶄新而茫然的階段,摸索出一種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其優點是工作起來快捷便利有效率,缺點則是在一條熟悉的路上走久了便不再去做新的嘗試,道路也越走越窄,也就真的一步步走向平庸。

之后我沒有點開那個話題,我并不想知道平庸的大多數是什么樣的,我可以猜到。我想知道的是,職業生涯中有哪些節點是能幫助我走出平庸的。于是我就這個問題做了相關了解,發現最直觀的是——擁有好的職業習慣。習慣是一種慣性,不需要強迫自己,也不需要功利心,它就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一點一滴,一步一步將你鍛造。

下面分享一下我認為對職業成長有幫助的習慣。

收集工作細節

我們熟悉的是自己專業范疇的工作知識,而我們工作和生活中接觸人們身上總是擁有我們未掌握的知識與技巧。我們可以養成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使用手機備忘錄功能的習慣,將從工作對接的同事、或是親戚朋友身上,書本、乃至網絡上獲得的細碎的小知識都記錄下來。在信息碎片今日,我們每天要接收的信息量太大,不要對自己的記憶力過于自信。動手記下,點滴積累,假以時日,會成為系統的知識。

與外界的交流

與外界的交流分為業內與業外兩方面。參與跨行業跨領域的小范圍討論是必要的,我們可以接觸到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專業立場上所呈現出的多元化思考方式,與他們分享彼此領域的興趣與觀感對雙方來說都是新奇且有收獲的。

當然,同行業聚會與會議是必要的,然而專業身份有時反而成了束縛——扎實的專業經驗容易使人陷入誤區。這時我們不妨跳脫開來,保持清醒的頭腦,以一個業內人士的身份保持一種置身“業外”的心態和狀態。

建立知識體系,再做“拼圖”

這一條是建立在上述兩條之上的。我們習慣收集與累積知識后,要做的就是用廣泛的、跨領域的知識,輔助自己做最擅長的事情。

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我們就要“脫水”了。首先固定一個時間去做這件事,如每兩周、沒一個月的某個周末,專門對近期收集的資料進行二次閱讀,重復的內容進行合并或刪冗,將過長的段落進行精簡,留下一目了然的數據、案例與經驗之談。在“脫水”之后,我們要繼續做“拼圖”。在腦海中建立知識體系,繪制思維導圖,讓各種碎片拼接起來,將新的知識與既有知識進行融合,從而真正擁有它們,讓它們成為我們思維的一部分。

養成一個習慣大約需要21天,這21天我們也許會不適,覺得麻煩,畢竟我們一直走在一條熟悉的舒服的道路上。養成好的習慣后,它將伴隨我們一生。不說百分百走出平庸,至少能走的比既定道路更寬,更遠。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