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至少要無愧于心。
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 天氣晴
夜里十一點,我飛快地瀏覽著剛寫好的開題報告,已經接近尾聲了,明天再完善一下就可以提交了。
關上電腦,站起身的時候關節發出“咔咔”的響聲,這一天里,除了早晨去開了一個例會以及吃飯上廁所,幾乎全部時間我都坐在電腦前,為了更好地完成開題報告。
室友已經睡了。傍晚的時候我為寫文獻綜述發愁,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沒人看,不用寫。彼時我才恍然明白不僅是我們的要求里沒有文獻綜述,連很多老師對自己的學生也不多做要求。
愣了一會,看著已經完成的國外研究回顧,我咬咬牙,繼續看起了國內文獻。
今年的氣溫跟我們開了個玩笑,夏天和冬天聯手擠跑了秋天,一夜之間溫度從二十幾降到了幾度,“斷崖式”降溫果然名不虛傳,我們寢室再次成為冷藏室。
然而這一日許是過于專注,冷是冷,卻能夠輕易忽略。
我想起前一篇開題的時候一個室友說:這些東西隨便寫寫就完事了,怎么都能通過,沒必要太較真。是啊,寫好了也沒獎勵,寫差了也不至于畢不了業,對于很多人來說,不就是為了把自己的學歷提高一點,找個更好的工作么?
可是我卻沒辦法甘心去糊弄完成一篇文章。這樣的態度大概從初一下學期開始的,那之前的我,討厭寫文章至極,每次學校留寫日記寫作文的作業我都要拖到最后求助家人才能完成。那年開學,我們班換了新語文老師,由于我在前一次考試中語文成績湊巧全班第一,于是她讓我讀作文。我極不情愿又無法推脫的讀了,她竟說寫得好。年輕的虛榮心因為幾句表揚而爆棚,從此,我就踏上了一條熱愛寫作的路。每次留的寫作作業我都會用心完成,構思、列提綱、打草稿、修改、謄寫,之后還會反復閱讀,以保證不出差錯。正好那時候我的閱讀量也不小,在自己創作中便常常會模仿一些作者,于是,我的作文越來越被認可,上了校刊,成了范文,而我,也漸漸愛上寫作。
高中習慣在學不進去的時候給好友寫信,或者在草算紙上瞎寫一些自以為很酷的話,大抵都在模仿,卻不失為一種提高寫作的好方法。
大學以來雖然寫得少了,但曾經的寫作流程不曾變過,每次寫東西我都要認認真真準備一番,在心里構思好之后提筆寫下大綱,然后一點點充實完善全文,必要的時候查找資料也是常有的事。
注冊簡書的初心就是為了拾起寫作的熱情,提高寫作的水平,但一開始成果并不令人滿意,前段時間根據親身經歷和身邊的人事編了幾個故事,被幾個專欄收錄,也獲得了少量閱讀,算是一個小小的進步。
剛看到無戒說,要日更,要堅持,于是隨筆寫下這一連串的感想來。努力,至少要無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