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養育一個孩子,不僅知道了父母養育自己的辛苦,而對父母格外感恩以外;同時也能提醒自己提升對人生對情商對很多事不同的思考。
看到那個小生命還不知道自己是誰,要面對怎樣的人生的時候,已經努力地吃奶努力活下去。這都令我們對生命的奇跡感動。
我看到女兒一遍又一遍把積木堆起來又打倒又堆起,不停地重復著。她的眼里閃爍著堅毅的光芒,那一刻,我不忍心去打擾她。
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坐綠皮火車。路過一處水庫范圍,孩子立刻興奮地大喊:“媽媽,大海!媽媽,大海!”
周圍已經響起了嘲笑聲,她仍然一臉興奮地看著我。
我沒有責備她,這是她從書中看過大海后的第一次感覺“大海”。我跟她說這只是很想像,但不是大海。
于是,不久后,帶她見到了大連的海。從書中到現實,孩子完成了一次認知。
那些沒見過雪花的人,你跟他講一萬遍像面粉像精鹽都沒有用。不如親自見一遍。
孩子第一次去肯德基的時候,無數遍的去衛生間。其實不過是對自動出水和烘手裝置感興趣。她不怕別人的嘲笑,試了多次以后,終于心滿意足地坐著吃東西了。
第一次帶她去商場,她對逐層而上的電梯和直達電梯都很感興趣。無數遍地坐上去,再坐下來,不厭其煩。
我耐著性子陪她一次次地坐電梯。給她講安全事項。
因為她對于新事物敢于嘗試,接受,以至于有的東西我還要問她才知道怎么用。
我們總是感慨孩子的接受能力之強。家里的家用電器、電子產品,用得最好的都是孩子。
《窗邊的小豆豆》里作者只不過對上翻書桌感興趣,一次次的打開關上,受到了老師的責備。
她被退學,輾轉了很多所學校,才被巴學園錄取。
巴學園的校長老師,還有她的父母都保護了這個孩子的好奇心。
看了這本書,我掩卷哭泣。不是矯情。
那些被認為不能在正常學校學習的孩子,往往卻是更該被關懷的孩子。
很多學校更像一個工廠,產品都要求整齊劃一。
你不蹲下來,怎么會看見孩子眼中的世界?
我像孩子學習,保持向上的力量和好奇心。
這個世界有太多不被理解的孩子了。有太多虛榮的東西,浮躁的東西了,可以被放棄。
我的孩子,我永遠愛她。不論她考試是否第一,不論她是否給家族帶來榮耀,不論她選擇怎樣的人生,不論她是否走我選擇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