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讀四書《孟子》【63】

2016-05-11 華杉

井田制的指導思想,是要財產權利明晰,哪些是公家的,哪些是私人的,哪些情況是需要照顧的,都非常清楚。取民有制,輕徭薄賦,就收九分之一的稅,使百姓足,國家也足。

【使畢戰問井地。孟子曰:“子之君將行仁政,選擇而使子,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經界始。經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祿不平,是故暴君汙吏必慢其經界。經界既正,分田制祿可坐而定也?!薄?/p>

畢戰,是滕國大夫。滕文公派畢戰來請教孟子井田制怎么施行。孟子說:“你的國君將要施行仁政,而先王之仁政,莫大于井田,派你來問我,你一定要好好干!治地分田,首先要有個分界線,所以仁政首先要從分田地的經界開始。通水道有溝渠,正阡陌有道途,定疆界有封土堆,或者植樹木,一一要經畫明白,不能模糊。如果經界不正,井地就不均勻,賦稅出于公田,就沒法公平合理,暴虐的君王和貪官污吏就會打破界限,兼并掠奪。經界劃清楚了,哪是公家的,那是私人的,哪家是哪塊,全部一清二楚,分配人民的田地,制定官吏的俸祿,就可以毫不費力地決定了?!?/p>

【“夫滕,壤地褊小,將為君子焉,將為野人焉。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薄?/p>

滕國土地狹窄,但也是一個完整的國家,也有食祿于朝,為君子的官吏,和耕田于野,為“野人”的勞動人民。沒有官吏,便沒有人管理勞動人民;沒有勞動人民,就沒人生產勞動來養活官吏。官吏和勞動人民,都是國家必不可無的,所以分田、制祿,讓兩個階層有清晰合理的財富分配,是治國的第一要務,這就是為什么行仁政要從經界開始。

【“請野九一而助,國中什一使自賦。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畝。余夫二十五畝。死徙無出鄉,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別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潤澤之,則在君與子矣?!薄?/p>

在遠郊的郊野,實行九一而助的助法,就是井田制。一里見方之地,劃一個井字模樣,劃為九區,九區一共九百畝。中間一百畝為公田,是供給國家的。周圍八塊是私田,每家一百畝。每家的一百畝私田,各家自己耕種,中間一百畝公田,八家人共同耕種。凡是耕耘或收獲之時,都要先公后私,先一起完成公田的勞動,再各自去干自己家的。這樣,九塊田,一塊歸公家,相當于征收九分之一的稅,所以叫九一而助。

在國都的周圍呢,因為村莊稠密,房屋眾多,沒有那么大塊的土地可以劃井田,就行什一之法。一夫給一百畝地,抽取他十分之一的收成。

公卿以下的官吏,他沒有世祿,收入微薄,就給他增加五十畝的圭田。意思是祭祀用的田,或者說是養廉田??傊潜U瞎倮舻氖杖?。

余夫二十五畝,是指給老百姓增加的田地。一夫,可能上有父母高堂,下有妻子兒女,一家大概五到八口人,給他分一百畝地。如果他還有一個弟弟,年滿十六歲,沒有成家的,這就叫“余夫”,給這個弟弟再分二十五畝田。等他長大成人,自己成家了,那再分家出去,也分一百畝田給他。

這樣劃分清楚,各自相安,無論埋葬或者搬家,都不離開本鄉本土,同一井田的各家,平時出入,互相友愛,防御盜賊,守望相助。一有疾病,互相照顧,那么百姓也就親愛和睦了。

孟子最后說:“我說這個,也只是一個大概,具體年代久遠,不可細考。今天時勢變化,土地的地形、肥瘦也有不同。具體怎么與時俱進,變通改進,在于滕君和你了??傊镏频闹笇枷?,是要財產權利明晰,哪些是公家的,哪些是私人的,哪些情況是需要照顧的,都非常清楚。取民有制,輕徭薄賦,就收九分之一的稅,使百姓足,國家也足?!?/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井田制的指導思想,是要財產權利明晰,哪些是公家的,哪些是私人的,哪些情況是需要照顧的,都非常清楚。取民有制,輕徭薄...
    華杉2009閱讀 656評論 0 3
  • 滕文公問為國,孟子曰:民事不可緩也。詩云,晝爾于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為道也,有恒產者有恒心,無...
    濟之閱讀 198評論 0 0
  • 滕文公上(1) 一、 滕文公為世子,將之楚,過宋而見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世子自楚反,復見孟子。孟子曰:“...
    田園讀書人閱讀 337評論 0 2
  • 常用功能 定位 地圖展示/標注 (逆向)地理位置查詢 路線查詢 定位 我們可以通過CLLocationManage...
    oopp閱讀 583評論 0 1
  • 每當心情郁悶的時候就想寫點東西使自己高興,雖然這份簡單的目的中也隱藏著渴望被關注,被認可的迫切心里。 網絡真是個好...
    向布谷鳥說早安閱讀 46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