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談談劉姥姥。
第一次看紅樓夢,劉姥姥的裝扮和表情真的不討喜,而且她去借錢還被別人拿來開心,當時覺得感情也很復雜,她豁出老臉去要錢,別人也真的是隨便打發,那場景,個中滋味。我暗暗對自己說,我要是劉姥姥,才不這么去要錢,好丟人。
后來再看紅樓夢,開始喜歡起劉姥姥來,少了年輕氣盛,體會到劉姥姥的絕境,相比吃飽,臉真的不算什么。即便是鄉下人,家里也富有過,更何況活了大把年紀,做這個決定,更看出劉姥姥的偉大,豁出老臉去為什么呢,還不是為了那個家。女婿拉不下臉來,那么,等著全家被餓死么,我開始心疼那位老人。
求人這件事,向來總有些不光彩,如今求人且不說自己準備多少禮物,準備多少諂媚的笑容和托詞,只那份勇氣,也是偉大了。因是求人,自然把自己放的很低很低,只要對方答應幫忙,真是當牛做馬也愿意。可是,如果不是真的走投無路,誰愿讓自己活成那個樣子。
在一些電視電影或者書本中,見到了很多幫忙者的趾高氣昂,一幅作死做活的樣子,也見多了那些諂媚跟隨,說著阿諛奉承之語的求助者,雙方的樣子都不討喜,可能也和性格有關,總覺得麻煩別人就虧欠了對方什么,總想找機會還回去才覺得心安。
想起了妙玉的判詞,欲潔何曾潔,云空未必空。誰也想一生活的清清白白,但現實真的不會讓任何人活成一座孤島。
最近都在談一個人可以通過少少幾個朋友就能鏈接起來幾百人的大網,我也因為一些事情麻煩朋友的朋友,真的想為對方的幫忙感恩戴德,甚至當牛做馬。那個時候,我想起了劉姥姥,求助前的忐忑,成功之后抑制不住開心說了一句“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如今,最喜歡看的竟然是劉姥姥部分,因為拉下老臉要錢這件事,鏈接起來,后來的游大觀園,真的是最最精彩的部分。賈府總是一幅沉悶威嚴的樣子,井然有序,畢恭畢敬,元春回家省親的時候,輝煌氣派,榮耀至上,但大家全都恭恭敬敬,不敢多言,不敢出聲。相比較游大觀園,眾人說說笑笑,非常放松,真的是覺得劉姥姥是去解救他們的生活。
曹雪芹寫劉姥姥這段,也許是想告誡后人,多行善事,富貴與貧窮那么強烈的對比,但是,都不是永恒,所以,做人還是要多行好事,也是所謂“積陰德”吧,賈府一家最后落了個白茫茫一片,劉姥姥拼死救下巧姐,所以求人這事,真的是陰德,誰也說不清下一次,“諂媚”的是哪一個。
紅樓夢還寫到賈蕓向舅舅借錢一幕,舅舅并沒有借錢還把他奚落一番,不過礙于情面,留他吃飯,最妙的是賈蕓舅媽的回話,舅媽說自己家都沒得吃,還是向鄰居借的,只夠一個人吃,便張羅著去鄰居家借。賈蕓匆忙告辭,場面真是唏噓不已。曹雪芹給那位舅舅取名卜世仁,諧音“不是人”,也許是自己窮困潦倒時,向別人求助時遭遇過這種待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