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踐角度論證螢囊夜讀的不可行性

很多看上去很美好的東西實踐起來通常都是一地雞毛OR一腔狗血,就如很多看起來很勵志的名言都有不太勵志的后半句一樣。如果再延伸一點說,就是很多理論上很豐滿的故事實踐起來都很骨感!握拳,比如螢囊映雪,此處標配表情是個人的粗米線淚面。

正如當年猶太人出埃及一般,人類做很多事情的起因都沒有什么宏大主題,而是真真是因為迫不得已。比如個人的現代版螢囊映雪記。

隨著紙媒一家又一家的倒閉,還活著的報社也是茍全性命于今日,別想聞達于江湖。在這種大背景下,訂閱量、員工數、工資額等各個方面都屢創新低,日子過的越來越節儉,辦公地點越搬越遠以降低房租神馬的,自是應有之義。由此引發的離職人員越來越多,在職人員上班越來越遠,通勤之路走的越來越難,當然都是必然以及肯定的。自家也是這漫漫通勤路上的一員,每天經歷著從單車到公交到地鐵再到單車的輪回,雖然在收入上遠達不到日本上班族,但在通勤路上所付出的辛苦卻是要小勝一籌的。當然,通勤路雖苦,但還是要刻苦攻讀,彈在學習方面我們這些新時代的新青年自是也要和日本電車族比肩。比如說在電車上看藝術史神馬的,比如說做出抱著本紙質書苦讀這種重度中二病晚期之舉,感覺真是非一般的酸爽。

同時,也讓個人以親身實踐的方式切身感受到,螢囊苦讀的故事一定是騙人的啊。試想一下,如果你家的電燈炮不停的晃啊晃的做著無規律運動,在這種不穩定的照明條件下,書上的字你能看的清內容?或者有人說螢火蟲死了就不晃了,這里我們暫不從人文關懷角度討論此舉是否太過殘忍,先考慮客觀實際,客觀情況就是如果螢火蟲死了,那么它就不發亮了好嘛!就算你沒吃過豬肉,好歹也該看過青春小言電影吧,男豬設下香餌釣金鱉,啊不,是安排了浪漫而唯美的場景搞個驚喜給女生的時候,我們不是常看到漫山遍野的螢火蟲,一閃一閃亮晶晶,仿佛滿天小星星。在這種唯美的情境下男豬和女豬可以談花談雪談月亮,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理想,遠目。但是,就是不適合讀書!----此處標配認真臉。為什么?道理很簡單,因為根本就看不清嘛。倒是可以在這種半明半暗的夜色掩映下做些天亮時不方便做的事情。比如女生偷偷拿面紙擦去牙齒上沾的口紅!(想歪了的同學集體學習八榮八恥去!)

以上,是個人每每在司機師傅關掉車燈后勉強借著黃昏后的剩余光線或清晨遙遠的天邊那一縷微光努力看書時每每在心中涌動的怨念。

當然,在人類被服務到牙齒的今天,電燈電話都用上了,讀書照明神馬的,自是也不在話下,于是一到家便直赴萬能的某寶,查看微型讀書燈去者,當然要選帶夾子的,畢竟公交車內的欄桿挺多的,可以利用下。某寶也果然名不虛傳,啥都有的名頭不是吹出來的,光是個小小的微型燈就有十余種之多。在快要挑花眼之余忽然想起,哎呀且住,自家干嘛如此這般的舍近求遠,現放著手機上不就有手電筒可用?

于是,趕緊的,將手機中積土多日,閑置不用的手電筒功能請出,試著在公交車上用了一下,果然好用,左手持機(燈),右手翻頁,雖是局于一隅,但有小小的手電筒帶來這絲絲光明,于是我與此書一時鮮亮起來(非文字錯誤,此處致敬巖中花樹梗)。雖然個人也承認,起初未敢如此做,還是破心中賊難,戰勝不了心中的小我,總擔心如果被其它乘客目為怪人腫么破,如果在路上碰到了同事怎生了得,萬一被人們在背后說閑話呢?!但轉念一想,終究是不怕的,這年月人人都是世間一過客,上得車來,找個座位睡會兒還來不及呢,那里有時間管別人閑事的來。至于同事,在一個幾乎每天都有人辭職的夕陽企業,所謂同事,不過都是一時一地的臨時稱呼而已,保不齊明天便是路人甲、群眾乙。所以思來想去,在放飛自我的大路上,自家走的越發賣力。于是,這件事的結果就是,你會在每天早上六點左右,一輛開往北京東北五環某地的公交車上,看到有人以手機做電筒照明的方式在讀著一本紙質書,如果不小心遇到,請千萬不要認為自己穿越到四維空間,或者誤闖了什么魔幻劇的拍攝現場。事實上,當事人表示,這也是條件所限,如果每天有寶馬車接我上下班,我一定會在寶馬車上認真看書,而且保證絕對不哭。

最后有些職業病的說一句,從今人的眼光看,車胤的故事太像有人為其宣傳造勢而進行的形象宣傳了,畢竟借螢火蟲發出那一點光亮讀書這事,可行性實在太低,很難說沒有做秀的嫌疑。尤其對照晉書上的記載: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見胤于童幼之中,謂胤父曰:“此兒當大興卿門,可使專學。”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及長,風姿美劭,機悟敏速,甚有鄉曲之譽。桓溫在荊州,辟為從事,以辯識義理深重之。名人打CELL、典型事跡、獲得賞識,得到收益。一番運作下來,幾可媲美當今各種蹭熱點以求速紅的十八線小明星了。無怪明人張大復便在《梅花草堂集》中不無諷刺之意的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書生以囊螢聞于里,里人高其義,晨詣之。謝他往。里人曰:“何有囊螢讀,而晨他往者?”謝曰者:“無他,以撲螢往。晡且歸矣。”今天下之所高,必其囊螢者,令書生白日下帷,孰詣之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