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哨哨兵——Week1:MR

各位的都比較靠譜,我破了這腦袋也沒想出什么正經的想法,各位將就著看一下:

我的幾個女哥們,比較迷整容,還有一位整容醫生朋友,在前兩天偶然的交流下,我發現這個MR可能對整容行業有著質的提升。

目前整容行業極度依賴于個人醫生的技術,拿五官之王鼻子來說:10個整容醫生,會有10種不同的風格,而且這種風格不是顧客叫其更改就能改的過來的;所以她們在心理上會有兩個大的決策時刻:

1.找的醫生會大概符合自己審美,這要保證跟她們要的結果差別不是特別大。

2.動刀之后也是種賭博,不是百分之百的自己想象的樣子(爺們可以理解當你跟理發師闡述你理想發型/以及理完發你看著鏡子前的自己那種心情)。

所以這會導致一種情況,有了一個新型鼻子之后,會想填個額頭來配套;再來個眉骨;再來個蘋果肌(爺們可以這么去理解:當你有輛Sports類型的汽車時,你刷發動機之后可能想涂個剎車鉗來配套;再換個輪轂,再添個前后車架什么的)。

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發生?因為沒有人知道當她們做了這個鼻子之后她們是什么樣子;醫生也好,她們自己也罷。所有的整形醫患手術前的交流橋梁來自于“醫生腦子里顧客應該成為的樣子”和“顧客腦子里自己應該成為的樣子”。我詳細問過她們如何降低這方面的風險?答案就是:醫生以往的案例。

問題的關鍵在于,鼻子的好看某一程度并不是鼻子本身;而是鼻子與其余五官的組合。她們覺得好看的鼻子放在自己臉上可能并不是那么盡善盡美。

所以我的思考點:(以鼻子為例)利用MR的技術,攝像頭讀取顧客臉部動態的數據,后3D建模于PC,利用數據庫里五官數據,以及模型讓顧客選擇青睞的形狀,安裝五官于PC。后瀏覽動態效果:例如各個表情下顧客的面部樣子(王老師以前投資的愛因斯坦機器人不是有各種表情而且還可以實體輸出于機器人上嗎,所以我覺得PC端動態表情預覽效果是可以實現的)。當顧客覺得各個方面配置滿意后,利用具體部位的數據,找到風格合適的醫生(這需要一個集合各個整容醫生的平臺,現在貌似已經有了,叫“新氧”,但我并不清楚,各位有興趣可以查一查。)這樣以來,最大化解決顧客在猜自己術后容貌這一方面的信息不對稱性;以及降低這方面的風險。

結個尾:我個人對整容沒什么特別感覺,這種程度已經是極限了,而且也非常不專業。這兩天過后我那些女哥們看我跟看怪物一樣;然而,我跟他們說一些關于VR,AR,MR這些技術還有可能利用于整容之上后,她們就更加確定我是怪物了。

這次交作業交晚了,下次我努力當個好學生。

各位,共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