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經歷了許多變化,實現了許多原本以為要準備很久的事情,其實現在回頭再看,不過是些小事,那些所謂的困難都是自己嚇自己的。
2016年,堅持公眾號日更4個月,養成了寫作的習慣,之后又開通了今日頭條和UC頭條,讓原本需要花費很大力氣的寫作,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實現了童年就有的養寵物的愿望,特別是那只叫狐貍的小貓,在我下定決心的那天下午,自己走到了我面前,朋友都說,怎么你撿的小野貓花紋這么好看,讓我第一次真切體驗到了“心想事成”的威力。
堅持練瑜伽半年,即便在自己帶孩子還要準備考試最忙碌的日子里,也做到每周至少上一節課。
終于咬牙擺脫了跟我育兒觀念不合的婆婆的束縛,放開手腳自己帶孩子,盡管意味著更大的壓力和更忙碌的生活,但心情提升了幾個八度,也在實踐中驗證了那句“辦法總比困難多”。
2016年最大的收獲是,通過以上種種,終于明白了夢想和現實之間只差行動二字。原來想到就去做,這句話這么簡單那么難。
如果說2016年我的關鍵詞是“行動”,那么2017年,我的關鍵詞就是“成果”,是的,這一年 ,面鋪得太開,不夠縱向深挖,重過程輕結果,是我要改正的地方。2017年,在行動上更加向目標聚攏,給自己設定每一個目標的deadline,要過程,也要結果。
2017年,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終于找到自己文字和行事的定位,“30歲,我們再出發”。
2016年的大膽行動,有年齡跨入三字開頭帶來的緊迫感,也有經過婚姻初期的渾渾噩噩,特別是有孩子之后的昏天黑地之后,猛然醒悟原來屬于自己的時間如此寶貴,原來自己體內一直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只差“行動”。
三十歲,似乎是該讓人羨慕的年齡,褪去了剛剛步入社會的青澀,又沒有進入老邁之年,似乎該是最經濟獨立,最身強體壯,最自主精明,最正當年的時候。所以,這個社會關注青少年,關注老年,關注青年人的懵懂與競爭,關注中年人危機,唯獨沒人來關心三十歲的人。
其實,三十歲,沒那么好,特別是中國的民情讓許多人趕在三十的門檻上跌進婚姻的圍城,又特別是三十歲的女性,要么陷在沒人幫帶孩子的窘迫中拼命掙扎妄圖完美平衡家庭與事業,要么在本該最獨立自由的美好年華里忍受雙親催婚的折磨和明里暗里的偏見。
三十歲,真的已經錯過了學習和改變的好時機,失去了任性漂泊的資格,只能處在過渡的尷尬期,像蛇蛻皮一樣待在妄動就會死亡的恐懼里嗎?
不,其實三十歲的女性,經歷了種種摔打磨礪之后,更懂得獨立的重要性,更明白努力的意義,只是,這個社會對三十歲女人的偏見太多,支持太少,少有的“關注”都帶著對好女人“標準”的爭議。
2017年,我三十歲,重新出發。也想通過我的文字,我的行為,帶著身邊跟我一樣處在這個年齡里的同胞們,一起出發。
2017年,三十歲,我們再出發。人生路還長得很,我們腳力正盛,結伴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