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的你與人初次見面如何找話聊?3個方向助你打破尷尬

圖片發自簡書App
7月底,《極限挑戰》第五季迎來了收官之作,一整季沒有出現的黃渤終于在最后一集現身。

這季收官之作以演唱會的形式表現,對于整場演唱會的細節,我已經記不太清楚了,但對于黃渤與迪麗熱巴在彩排現場第一次見面時的互動,印象深刻:

黃渤說:之間第一次聽到你名字的時候,我以為是個問句。

熱巴滿臉問號,問:為什么?

黃渤接著說:聽起來像是在問:迪麗熱吧?

黃渤的機智幽默讓兩人在歡笑中化解了第一次見面的小小尷尬。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非常內向,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如無必要,在人群里絕對不會主動挑起話題,甚至能避免人群就盡量避免。

但實際上這樣會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尤其在工作中,不可能由著每個人的性子,后來開始自學心理學、又找了一些相關的書來看、學會在適當的時候刻意設置一些小小的挑戰。

雖然目前,對于人際交往,總體上還是屬于被動的一方,但比起之前,已經有了不小的進步,新認識的朋友,不會覺得我是個內向的人,這一點我跟他們求證過。

所以從這個結果來看,即便生性內向,只要有意識地主動去尋找話題,還是可以與初次見面的人順利展開一段交談的。

記得初學英語的時候,老師跟我們講,老外之間想要開啟一個話題,一般會從關心當天的天氣開始,跟對方說: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今天天氣怎么樣啊?)

一般聽到這句,就明白對方想找你聊天,所以,想與對方開啟一段對話、讓對方打開話匣子,是需要一些技巧的。

對于性格內向的人、或是不擅長溝通的人來說,我們常常羨慕那些不管見到什么人都能恰如其分開啟話題的人,過不了多久,再觀察,他們已經進入輕松的談笑風生式的交流模式了。

今天的文章,從我自己的經驗出發,分享3個簡單開啟話題的方向,當然,相對于和陌生人搭訕閑聊來說,這些方向更適合用在你被引薦給對方認識、需要與對方談論事情的情況。

一、用對方與眾不同的地方開啟話題

如果你不知道用什么話題和對方聊天,一定記住一個原則:在不讓對方察覺的情況下,認真觀察對方本身和他周圍的環境,尋找與眾不同的地方,當作開啟話題的切入點。

說到這里你可能會想:初次見面,短時間內我怎么知道對方哪里與眾不同呢?先別急,我們可以從一眼就能發現的地方開始,比如:

對方的儀容儀表

這個是在初次見面時短時間內就能發現的,如果對方是一位女士,那么她的發色、首飾、口紅顏色、配飾等都可以成為話題的切入點;如果面對的是一位男士,可以從對方的精神狀態、氣色等方面切入。

總之,就是挑對方的特點說,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特點被對方記住,一旦你這樣說了,對方很容易產生積極的搭話欲望,從而促成與對方的一段對話。

對方整潔的辦公桌

如果你和對方是在對方的辦公室、工作室、甚至家里見面,那么借助空間里的物品當作話題的切入點是個非常好的方法。

我有一次去送資料,對方是一個設計師,一般我們對設計師工作空間的刻板印象都是:雜亂無章。因為好像這樣能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

說實話,我在跨進他辦公室之前也是這么想的,甚至已經在腦海里腦補他辦公桌的樣子。

然而,他的辦公桌收拾的非常整潔,打破我的刻板印象,我記得那次見面,我們就是從他的辦公桌開始聊的。

屬于對方的特殊物品

4月份的時候,為方便通勤,我買了輛電動滑板車,我把它放在我辦公室里,有一次,合作方的財務送發票給我,他們換了新的財務人員,那是我倆第一次見面,一進門她就被我的滑板車吸引,自然而然以它作為話題聊了起來。

原來她也用這種電動滑板車通勤,覺得挺方便的,不聊不知道,我倆竟然買了同一個品牌的車,只是顏色不同。

雖然是第一次見面,但我記得那天和她聊的非常開心,比起別的合作方的財務人員來說,和她感覺更親近一些。

二、用對方和自己的共同點開啟話題

用雙方的共同點做切入,既能輕松的和對方開啟一個話題,又能拉近彼此的距離,一舉兩得,是性價比非常高的一個方法,為什么這么說呢?

想一想:什么情況下我們更能記住對方、或者對方對我們有很強的吸引力?一定是對方和我們有共同點的情況下。

「共同點」在這里的定義很寬泛,可以是三觀、性格、喜好、審美,也可以是使用了相同的物品、名字里有相同的字、來自相同的城市,而對于初次見面的人,后者顯然更好用。

使用相同的物品

比如說和對方使用同一個品牌的手機、包包、鞋子、飾品等,就可以以此作為話題的切入點。

我有一次去社保局辦理業務,主管我們公司的辦事員不在,他同事幫忙辦理的,可能他們之間交接的時候沒弄清楚,對方說我少交了一份資料(實際上沒有),我打電話給負責我們公司的辦事員核實清楚以后,誤會解除。

后來對方看到我的手機,和她同款,于是向我請教了一個關于設置的問題,我幫她弄好了,還聊了好一會兒才離開,雖然剛開始有些誤會,但離開時雙方都覺得挺愉快的。

相同的姓氏或名字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感受:接過對方名片后發現對方和自己同姓、或者名字里有和自己名字一樣的字,頓感親切,愿意和她多聊。

所以,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要好好利用。我就因為工作原因結實了幾個名字和我的名字非常有淵源的朋友,在電話號碼列表里,每次見到他們的名字,就感覺很親切,和他們見面時,也總是聊的很愉快。

同鄉

這個就更有感觸了,特別是身在異鄉,如果初次見面的人是自己的同鄉,那首先心理距離上一定是被無形拉近的。

所以,可以試著從對方的口音判斷對方是不是同鄉,以此開啟一個話題,就非常自然,即便對方不是自己的同鄉,話題也因此打開了。

三、用對方的專業或擅長的事開啟話題

分兩種情況來說:

對對方的專業表現出好奇

上周,因為工作需要,我們主管聯系好一位律師,并安排由我去做對接。

對方專做物業管理方面的案子,當時剛好合作方有個合同糾紛,我們公司需要配合合作方,所以需要找他咨詢。

一見面還沒怎么聊他就一直低頭看資料,四周安靜、氣氛尷尬,我想了一下,于是問他:好像每個律師都有自己側重專攻的領域,如果轉領域的話,難嗎?

其實我對律師行業一竅不通,要不是因為太安靜,不說點什么感覺有點尷尬的話,我可能也不敢硬聊,所以問完后心里也沒底,沒想到話題就此打開。

他不但回答了我的問題,還延伸了很多話題,我也因此對這個行業更加了解。

對對方的專業表現出好奇,很容易和對方展開一段愉快的聊天,因為對對方來說,你處于「無知」狀態,這樣就很容易激發對方的教授欲望。

請教對方擅長的事

如果對方不是什么專業人士,怎么開啟話題呢?最簡單的,就是請教對方擅長的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擅長的、做的好的事,加上你們在見面前,是知道對方是干什么的,并不是邂逅、搭訕、閑聊,所以,從對方擅長的事入手,就能很容易進入聊天模式。

我之前幫朋友送海報小樣給一位攝影師,見面后就用海報當作話題,向對方討教怎么用手機拍出好看的照片,不僅得到了專業的指導,還意外獲得了幾款照片后期制作的App推薦。

類似這樣的話題切入,還有復利的好處,因為在以后的見面中,完全可以繼續同一個話題。

最后,照例總結一下這篇文章:

對于性格內向的人、或是不擅長溝通的人來說,與對方開啟一段對話的難度不亞于把大象塞進冰箱,更困難的是,還要應對接踵而至的尷尬場面。

這篇文章根據自身經驗,總結了3個簡單開啟話題的方向,希望可以給有這方面需求的你一些參考:

1、用對方與眾不同的地方開啟話題

2、用地方和自己的共同點開啟話題

3、用對方的專業或擅長的事開啟話題

其實,根據我這個內向者的經驗,主動與對方開啟一個話題,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

很多時候,一件事情之所以很難,是我們「感覺」它很難,一旦踏出第一步,你會很容易就發現自己其實也可以做到、甚至比別人做得更好。

我是@霖小姐慢半拍,關于成長,慢半拍沒關系,但別停!

關注我,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