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總是飛快,一晃大年初三了。在這個微風寒寒的清晨,我習慣打開手機,寫下這第七篇即興隨筆。對于文章,沒有思考,沒有構思,有的只是讓觀點隨心所欲的從大腦滑向指尖,通過指尖傳到屏幕的一端。
想想該說些什么呢?其實我也不知道,也沒有準備。突然覺得今年是雞年,不妨就說說和雞有關的事情吧。
說起"雞",腦海忽然浮想聯翩,什么"聞雞起舞","雞飛狗跳""一地雞毛”等成語,還有什么"大盤雞""白切雞"之類的。想到此,忽然嘴角似乎有點濕潤,怕是好久沒聞到大盤雞的清香了。你說我就這點出息,哎。真是沒誰誰了。
當然"雞"還代表著另外一類人。從道德層面,我們是反對通過出賣某些東西,去獲取一定的報酬。不過,至少她們有為生活而奮斗的決心,沒有不勞而獲。這一點,也許是一點讓人值得同情的地方。
哦,哦,話題似乎有點偏咯。還是繼續說說如何做雞?
有很多人說,做雞不是很簡單easy的事情吧。犯得著那么麻煩嗎?現在超市,便利熟食店,到處不都是現成嗎?用的著那么麻煩嗎?不就是花錢的事情,我有錢,不就分分鐘鐘嘛。何必這么費勁心思,也未必比超市里的好吃。
其實現在快節奏的環境下,很多人可能更青睞于這種快餐式的生活,卻仿佛遠離了那種從養雞,到喂雞,宰雞,到做雞的整個過程。
其實那整個過程的參與,有時是一種感情的加深,樂趣的提升。
記得小時候,家里也養過雞。因為小時候那個八十年代,物質比較匱乏。很多時候 都盼望在過節時候能吃上一頓肉,尤其是雞肉,真的成了許多小孩的一種奢望。
每當春季來臨的時候,村里的總會有一些商販,騎著自行車,后面載著一筐剛孵化出來的小雞。說實在那些小雞真的很飄亮,可愛至極。
有黃色,白色的,嘰嘰喳喳,活蹦亂跳。其實它真的不知道,從一開始,自己的命運就掌握在別人的手中。
那時,我們一幫小孩在大人帶領下,圍在雞框周邊。長輩在選小雞 我們就在一旁都著玩。想想那場景,至今還是蠻深的。
然后等家人選好小雞后,就小心翼翼地把它們放在鋪好草墊的竹籃里,并帶回家。
到了家里,把雞舍打掃干凈。鋪好草墊,就算給它們安家了。它們將在這里度過余生。聽起來有點殘酷。其實這就是命運的安排,可能有些動物剛出生,就面臨著死亡。而且沒有一點改變的機會。
隨后就是整個喂養的過程,小孩子最高興的是。每天放養的時間,除了喂一些小米,更多的是,小孩子在村口的路邊草叢中捉到的菜蟲。
每次它們看到后,所有的小雞都圍了過來。隨著蟲兒從紙盒里散落而出,不大會功夫 都被食光了。隨后都躺在溫暖的陽光下,享受下清閑的時光。
伴隨著小雞一天天長大,小孩子也在大人的指導下,懂得了如何清理雞舍,如何喂養。
看似是小雞的成長,其實在你參與的過程中,你也就成長了。和家里人的互動增多,感情也在繼續加深。
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日子就在一天天的流逝。小雞也終于長大,也羽翼豐滿。也比較淘氣,經常在院落里隨地便便,甚至有時在屋頂上。只是要辛苦清理一下那些東東。
終于到了年底,當要宰殺的那一刻,你還是有點不舍。畢竟一年多相處,至少它們帶給你的樂趣是無法用其他東西代替的。
于是在糾結,吃還是留。最終嘴巴還是戰勝了心里。回頭安慰一句:也許這就是命。有些東西天生就是被吃的,也許這才是它們最好的歸宿。我們不必為此悔恨,為此留戀。
到了年關殺雞那天,父親早早準備好一盆熱水,一把被磨的锃亮锃亮的到,然后就將雞頭放置于石磨上。一刀下去,它掙扎了幾下,也就結束了雞的整個一生。
隨后,放進熱水里,迅速扒光雞毛。再用清水洗凈,放進水鍋里。先初步蒸煮一番,所謂消毒吧。隨后換水,再進一步蒸煮。
幾分鐘后,清香慢慢從前鍋里滲了出來。小孩就迫不及待地把鼻子湊近了過去。有時被一些從灶臺飄出的碳火煙 莫名其妙的嗆了一口。然后就是大人的提醒:還么熟呢,等哈吃。
等雞做好了,然后撒上秘方配料。長輩們總會先揪下一塊雞腿,遞給小孩子。隨后一家人邊看春晚邊吃雞肉,那種場景,充滿了濃濃地溫馨之氣。至今回想起來,還是不能忘記。
回想現在這么便捷的買雞肉服務,但卻缺少了整個參與的過程。無論對小孩來說,還是長輩來說,缺少的不僅僅是那種醇醇的味道,更多的是那種親情互相的滲透和加濃。
因此,想做雞,做過去的雞,你卻不會了。因為我們的心變了,雞的心也變了 社會的心更是變得很陌生。
這是新春即興隨筆的最后一諞,用七篇淺層次的文章,只是希望各位”新春七點天樂,年年都快樂”再次祝福各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