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思維導圖框架
這個時代里,很多女性仍然渴望著一份深度、長久,有價值的關系,由于種種原因未能達成。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充分了解,認識并精心挑選一位值得交往的男士,對不少女性來說,仍是一個不容易的課題。
一方面,現在情感世界信息蕪雜,網上線下,騙子不少,一方面,由于社會角色分工的差異,不少男性的思想與個人特質,比女性復雜很多。
而大部分懂事、本分、符合社會規范“好女人”們,善良單純,又缺乏社會閱歷,只能用簡單的認知去面對復雜的兩性世界,仿佛天真小紅帽穿行在密密的樹林里。
面對錯綜復雜的真實世界,她們感到無法辨別或難以駕馭,或真心投入然而遍體鱗傷,或心門鎖閉,就此與人隔離。以上種種,令人遺憾。
我經常想,有沒有一套簡明的方法或者路徑,可以教授女性在兩性的幽深世界里徐徐前行,
面對瞬息萬變的人或事務,作為一名能力普通、心地善良、沒有特殊背景與資源的女性,應該具備哪些核心能力,來提高對兩性事物判斷的準確率呢?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三種能力:①知曉常識,②準確獲取和把握信息,③合宜的認知與邏輯判斷能力。
01 知曉常識
有人可能要問,常識不就是最基本、最基礎的能力,談到情感領域的兩性交往,為什么常識是最重要的呢?
這是因為,這個“常識”更準確的名稱是:在男女交往和兩性關系這個特定領域中,所具備的一般特征、規律和知識。
是不是常識,要看對誰來講。一個閱歷豐富的社會人的“常識”,對你而言,可能就是“復雜高深”的專業知識。
對不少人來說,兩性領域比較狹小和特殊,獲取這些知識的門檻可能很高。爹媽不會,學校不教,想在社會里獲得,更要靠運氣和悟性。
很多女士和男性打交道很少,既不熟悉、也不了解,更談不上有多少經驗和認識了。
也正因如此,獲取常識至關重要,打個比方,兩性領域的常識,就好像一堵不高不矮的圍墻,翻越它好比知識的入門。
如果你掌握了這些內容,那么常識是一個最有力的篩子,幫助你快速淘汰不靠譜的人,提高決策與行動的效率;
反之,如果你對常識完全不了解,則很有可能對人對事,產生重大的誤讀,導致錯誤的決策,所謂“被賣了還在替人數錢”。
那么,在兩性關系里的常識都有哪些呢?又應該怎樣來獲取呢?
我根據時間、空間、年齡、條件等要素,總結了以下幾點常識:
時間:
*一個前提:感情的產生,是由于時間的流逝和二人的交往相處,慢慢浸潤得來。
因此,不管你內心有多么恨嫁,對于那些認識了很短的時間,就非你不娶,盡訴衷腸,掏心挖肺要把所有好處都給你的,你需要多權衡一下。
*一般而言,認識1-3個月只是基本熟悉,3-6個月加深了解,一年之內突然覺得不合適了、分手了,這都比較常見,因為關系還沒有發展得很穩固。
空間:
*一個事實:網絡聊天不能代替真實相處,純聊天發展出真感情的概率很小。
*網絡聊天可以作為兩個人初次接觸的基本前奏,稍微互相了解,就要盡快約出來,在現實中接觸。
*網絡聊天的特點是便捷、快速,隔屏的語言表達,也帶有吸引、表白、暗送秋波之意,但是它隱藏了很多重要信息,也不能帶給你現實交往的質感,更何況,甄別兩人實際交往程度的,是他是否用心:給你花錢、花精力,花時間……
*隔屏聊天,可以打情罵俏,極盡挑逗,唯一無法產生的,是基于現實接觸而帶來的真實、深厚的情感。如果一個男人連出來見你都不愿意,他能幫你解決生活中的真麻煩嗎?如果他尚未見你(或者一二見面)就如何熱切,你最好掂量一下這份熱切的分量。
年齡:
對于男性而言,年齡永遠是他們選擇伴侶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二個是外形的漂亮。不論什么年齡、職位的男性,一個隱形的擇偶標準,永遠是美麗年輕。
而女性的其他的單方面的能力,比如能力、收入、職位等等,很多時候不是最被看重的因素。說這些不是想讓女士們氣餒,而是指出一個客觀的事實,以提醒大家甄別。
概率:
談戀愛或者相親的時候,常常有這樣的話: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愛好自己,愛你的人自然會找到你”,
“真愛不在乎年齡和容顏……”
仿佛只要堅持不懈的相信與誠意,不論外界評價幾何,我們終將遇見美好的人和關系,假若遇不到,只要咬緊牙關繼續等,我們終將成功。
真的是這樣嗎?怎么聽上去這么“雞湯”呢?
但是好像生活中,也有真的實現的案例啊?
我們到底是否應該,根據這些話來指導我們的行動?
要理解這背后的本質,我們要理解“概率”的定義,或者說,我們要區分個案和大多數情況。
是否達成一件事,一般由多個變量因素交互產生影響。
在情感的世界里,大概率的達成事件,也是二人條件的匹配與合宜。
從一般意義上說,走得長遠的姐弟戀是小概率事件(特別是年齡懸殊較大,如相差7、8歲或更多),達成它,常常需要同時滿足其他若干條件(比如女方家境富裕,或者情商尤為突出等等)。
我列舉了一下,一般情況下的大概率和小概率事件:
大概率事件:
基本條件相當的雙方,可以基本滿足對方的需要,經由時間的交往與浸潤,逐漸走向深入。
小概率事件:
*條件懸殊的兩方,其中一方對另一方特別示好
*極短的時間內,展現了極大的熱情
*沖破世俗障礙的真愛表達(年齡、實力、一般條件的懸殊等)
*其他不符合一般人常識的情況
當你和一個男人在接觸和交往時,從一般意義和主流價值觀的立場上,判斷一下“成功”的概率,將有利于你做出決策與判斷。如果雙方懸殊迥異,一般來說成功的概率會大幅度降低。
反過來說,如果雙方懸殊迥異,對方還對你特別上心,你也可以權衡一下是否遇到了騙子。騙術并不需要多么高明精巧,因為對于騙子而言,他們需要節約時間,快速篩選出小白(易騙人群)。
還有很多常識,恕無法一一窮舉,獲取這些經驗的辦法,無非是看書聽課,找身邊有經驗、有閱歷的人協助判斷和識別,在與男性交往的過程中,也注意觀察反思,見的人多了,逐漸的累積一些經驗。
在具備了基本的常識以后,想要進一步交往和判斷更復雜的情況,還需要具備以下兩種能力,②準確獲取和把握信息的能力;③合宜的認知與邏輯判斷能力。
02 準確獲取和把握信息的能力
如果你要對某個人或事進行判斷,首先你必須了解關于它的基本信息,尊重事實和充分把握信息,是進行一切決策的基礎。
一般而言,獲得的信息越充分,做出的判斷也越準確,而信息的大量隱瞞和缺失,同時也提示著人或事的不靠譜。
但這也不意味著,我們要無窮盡的獲取信息,考慮到可行性和性價比,一般我們先了解核心的重點信息。
同時,事實還有一些特點,即具備一定的多面性、復雜性和隱藏性,因此我們在了解信息的時候,一定要多留一個心眼,注意辨別真偽,這一點我們在后面還會再提到。
哪些信息是核心信息呢?
如果你想和他發展嚴肅關系,以下幾點你必須了解:
*婚否或者是否單身
有不少女性,和人家交往了經月數年,連對方是否合法單身,或者他身邊有沒有其他女人,都沒有搞清楚,說的不好聽一點,做了2+1,受了欺負自己都不知道。
離婚證不能完全說明問題,存在離婚不離家的可能,帶見父母也不能完全說明問題,對于四十多歲的男人,可能他父母根本不管他的事,他是不是一個人,不能只聽他嘴巴說。
*工作與基本財務狀況
他是做什么的,有無正式單位,手下管多少人,
一般收入情況與來源,是否有債務(重要)。
*基本性格品行,心理陽光健康
對于在交往過程中,呈現出來有極端行為和極端性格的人,要盡快將其排除。
還有其他信息,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延展。
怎樣獲取這些重要信息呢:
除了口頭詢問,一個重要的原則是:
避免長期進行浮于表面的,雞尾酒式的交際,努力進行談婚論嫁的落地式的往來,努力深入他的內心。
具體怎么做呢,比如:
約會早期:
*不要把男人帶回家約會
比如在很早期的時候,就把男人帶回去,而且每次都只去你家:你被他一覽無余,而你對他知之甚少。
*不要形成固定的,對你不利的約會模式:
比如浮于表面的雞尾酒式約會:吃飯、逛街、散步一條龍,除了兩相客氣,并沒有增進多少了解。
約會中期:
*主動積極的構建與他的深度關系
了解他和他的生活,他接的電話,他的煩惱與心事,這并不是事無巨細的打探隱私,而是近距離相處得來的知心;
*在交往中,具備接住完整的他的能力
接住負面情緒,接住復雜或者灰度的事實,接住過往……
你不是跟一個完美的、光鮮的、聚光燈下的他打交道,而是借由交往與相處,讓他可以逐漸和你交心。
約會的后期:
*開誠布公的討論:
一段時間的接觸以后,既然二人是親密的關系,對于關系中的重要的某些事件,可以進行討論并拒絕回避。
*創造機會或者主動要求,參與和了解他和他身邊的人和事。
比如去他家、工作地方、他的單位,認識和熟悉他的家人和朋友,對他的生活以及他的方方面面,你要有所了解、有所介入、參與。
一個異性要和你有所發展,他對你好的其中一個標準,就是將自己的生活和世界向你打開。
最需要的避免的情況就是,認識了一個人,他是你的百分之百,而你只是他生活的八分之一,千萬不要和頭腦想象中的王子談戀愛,白雪公主一定要走入現實。
這樣才能判斷是否“靠譜”。
全面的獲取一個人的信息也許并不容易,但是秉持著這樣的信念,對于最核心的部分要素,在一段限定的時間內,需要得到最基本的確認,這是走向長久穩定關系的前提。
03 合宜的認知和邏輯判斷能力
常識有了,信息有了,現在就來到第三個重要的能力,合宜的認知與邏輯判斷能力。
為什么認知能力這么重要呢?
因為信息具備一定的多面性、復雜性和隱藏性,面對完全相同的信息,不同的人的理解和判斷不一樣,錯誤的認知會把你帶坑里,而合宜又不偏頗的認知會讓你日益清晰。
而認知和判斷這個東西,是你的價值觀、情感偏好、知識技能與社會經驗的一個綜合運用,對個人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只能慢慢培養,很難一夜之間速成。
雖然如此,不意味著我們什么都不做了, 還是有一些比較常見的與認知、判斷有關的范式可以供大家參考的。
首先我想談談,在認知中比較常見的幾種偏差:
①“他所說的我都相信”
------信源單一與盲目輕信
面對信息的時候,我們腦子里要有一個基本的概念,那就是充分理解“人或者事物存在復雜性”這一事實,在不夠了解的時候,不輕易接受一面之辭,保持一個審慎的態度,進行獨立思考和判斷。
很多時候,一些男士真是,出門一張嘴,騙得你團團轉,稍微翻翻報紙會發現這樣的實例屢見不鮮。
這些女士都犯了一些什么錯誤呢?
那就是信源單一與盲目輕信,缺乏必要的信息素養和辨別是非的能力。
很多時候,你的所有信息來源都是唯一的,那就是來源于他的口頭表達,或者頂多擴充到他的兄弟、小圈子以及與他利益相關的人群。
除此以外的任何信息,你都不曾關心、也不曾獲得,你天真地相信,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真的。殊不知,你知道的,很多時候只是他想讓你知道的而已。
要破解這一點,則是反過來做,多角度、多途徑去了解和核實你知道的信息,除了聽他說,也聽聽自己的朋友、師長、其他人的評價,避免自己陷入單一的視角。
②“我只愿看我想看到的”
-----認知中的選擇性注意
選擇性注意指的是,我們對現有信息的攝入和吸收,并非全面客觀,而是有特定的敏感度和偏好,而這一切,很多時候是在無意識的條件下發生。
如果你的內心,特別渴望得到一個人的“喜愛”和“在意”(這些詞可以繼續擴充:溫暖、關愛、肯定等等),那么對于他“對你好”的這部分行為,你會特別敏感、放在心上,深深的記住;
而相反的證據和行為,你則視而不見,刻意篩選,假裝看不見,
你只選擇性吸收你想看到的信息,經由此,你編織了自己的信息繭房。
你是裝得看不見,也是真的看不見。
毛姆那句話說的:“有些女人的需要,只有騙子才能滿足。”
要避免產生這樣的誤區,你可以嘗試客觀地考慮和自己所處的情境,隔開一點距離,具體的列舉一下他對你所做的事,起因、經過、結果、細節,只是描述一下客觀情況,
尤其要補上你“視而不見”的那些部分,而避免帶入太多的個人情感,以第三方的視角來觀察和思考一下。
③“你之前不是這么說的,為什么變心?”
------忽略信息的時效性和情境性
這一點談的,是你在整體上,怎么理解對方所說的話。
忽略時效性,指的是某人在過去的某個時間,對你說過的好聽的話,甜言蜜語之類,不管是不是時過境遷,不管是半年前還是一年前,你死活抱著不放,內心始終相信那話的意義;
忽略情境性是指,有時候別人的話,是在某個特定的場景下,特殊的氛圍中,特定的心境下的表達,很多時候隨著環境的變化,那話的意味也已經變了,
我們把這種話叫做應景之辭,雖并非存心欺騙,但只能代表那時的心情,也不宜過于當真。
應對這種情況的辦法是,不要過度沉溺于過去,而直接勇敢地看看,他現在是怎么對你的。
不管那些言辭有多么委婉,行動有多么隱蔽和被動,很多時候事實就在那里,你自己不去面對而已。
④“和他在一起的感覺太好,我愛上了他,一定是這樣。”
---心理狀態受生理體驗的強烈影響(具身認知效應)
具身認知是心理學中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它談的是:
生理的(身體的)體驗,會強烈的影響心理體驗。
在這個基礎上,很有可能影響你的理性判斷。
像環境因素、儀式感等等,都是這一點的具體應用,而這一切,也是在無意識中發生的。從認知心理學的理論角度來說,無意識的認知可能占據你認知的百分之九十,
因此知道這一點,你可以讓自己多受良好的正面影響(比如把自己打扮漂亮,換個新發型,迎接新生活),而避免一些負面影響(誤以為自己愛上了某人)。
以下是一些,你對“TA”的認知可能受影響的情況:
*第一印象與個人感覺(外表、氣質、態度等)
*約會的地點與氛圍(在什么環境:比如溫馨浪漫的星級酒店)
*兩人相處的距離(物理距離、身體的距離會影響人的認識和情感)
舉例:上了床就以為你倆很熟了,天天聊天就以為你倆很熟了。
*你和他在一起的身體感受和心情(放松的、愉快的、愜意的、被接納的等等)
舉例:五星級酒店里,溫情脈脈的浪漫表達。
駕校的車上,嚴苛又霸道的他。
以上這些情況,都很可能影響你的理性認知與判斷,值得留意。
你可以相信身體的感覺,但需要留意的是,有些感覺是被“塑造”的、被“營造”的,是在人為或者客觀的外部條件下,產生的、影響的。
⑤“說這么些都沒用,我就是喜歡他,他就是中意我!”
----認知判斷受到個人偏好的嚴重干擾
這一條可能是總括性的一條,和前面幾條都有點關系,那就是指,
由于內心過于強烈的愿望和需要,
明顯的個人偏好,價值觀、喜惡,
使得認知偏離實際情況,不理性、不客觀……
比如說,你特別想讓你看上的人,也愛上你……
你特別需要得到偏愛和例外……
你特別需要得到關愛和照顧……
你特別需要一個男人愛你并且圍繞著你,并且滿眼都是你……
你不敢且無法面對殘酷的事實
你特別不甘心、無法止損等等……
那一般這些女士,可能有以下這些不太好的心態:
*年齡焦慮與壓力:“我這年齡,不小了……”
*不夠自信、患得患失:“過了這個村,沒有這個店……”
*一見鐘情、真命天子:“這就是我命中要找的人……”
*低到塵埃、自怨自艾:“能有人看上就別挑了……”
“沒有了他我過不下去……”
……
以上這些情形,都很容易擾亂你個人的理性判斷,和前幾種情況合在一起,威力更大、你就更容易蒙圈。
不管到什么時候,我們都要盡量避免這幾種旋渦,努力保持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
自己內心的缺憾與空洞,最好自己先填平,飲鴆止渴一時爽,后患卻無窮。
⑥非黑即白,二元對立
前面幾點更多談論的是,識別騙子或者對我們不好的人。
這一條則反過來,談的是防止濫殺無辜,避免對人或事物的過于標簽化,簡單化的解讀。
既不要把約會對象過于神化、理想化,也不要理想化破滅以后,就把他妖魔化或者黑化。
對于做人或者做事當中,一些正面或者負面的品質,秉承一種理性客觀的態度,以一種恰當的比例尺來解讀和看待,而做到這一點可涉及個人的經歷閱歷。
總的來說,不太完美,甚至令你有些許失望的人總是大多數,這其實很正常。
相親或者約會的對象雙商皆高,富有專一,又獨獨鐘情于你……嗯,這么美的夢我也想實現。
前面談了認知上容易陷入的誤區,接下來我想談一談,我自己理解的,建立正確認知的一些路徑和方法:
我想從理性和感性上,兩個方面來說。先談理性上的,因為理性認知相對容易建立或者獲得。
我覺得也是兩個方面,①建立理解關系的基本模型與框架:利益關系與需要;②了解80%人群的情況,建立合適的認知坐標系。
①建立理解關系的基本模型與框架:利益關系與需要
這是指,建立一個理解關系的基本框架和模型,關于利益關系和相互的需要。
在談戀愛或者奔著結婚走的時候,多想一想在這段關系里,你們互相滿足了對方什么需求,有著哪些現實的利益上的交換。
這么說不是讓大家利益至上,或者否定感情中美好、獨特、忘我或者真性情的部分,而是希望首先在理智的層面上,將“真愛”“真感情”這部分字眼,稍稍擱置在遠一點的地方,用比較世俗的眼光看一看關系的本質。
也就是說,多考慮一點現實利益,權衡一下你和對方,各自都能給對方提供一點啥,包括但不僅限于年齡、財富、身體、情緒、精神世界等等。
思考的大致步驟如下:
STEP1:? 你能給對方提供的 (或者對方需要的)
STEP2:? 對方能給你提供的(或者你需要的)
STEP:3:基于前兩者的一些觀察與思考,你們的給予與所得平衡嗎?雙方形成了一個什么樣的關系?
這關系長久嗎,靠譜嗎,有益嗎?是你真心想要的嗎?
②了解80%人群的情況,建立合適的認知坐標系
這個是指,通過理性的認識和比較,把自己的情況,與80%人群,大多數人的情況大致比照一下。
與80%人群的情況比照,指的是建立一個大致的坐標系和比例尺,以便于自己做出相對比較準確的判斷。
我現在做出的選擇,與社會上80%的人群相比,大概如何。
我現在過著的生活,與社會上80%的人群相比,大概如何。
我接受或者不接受的情況,與社會上80%的人群相比,大概如何。
這么說也不是簡單的讓大家隨大流或者遵從主流價值觀的束縛,而是說,每一種選擇背后有相應的成本和代價,請做好判斷、取舍、平衡。
同時,與80%人群做相比,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起到一個標桿或者比例尺的功能,通過與大部分人的行為比較,對照自己的反應,避免產生過大的偏差。
比如小題大做、上綱上線:別人都不在乎的事,在你這里翻江倒海,怎么著都過不去;
比如麻木無感,被欺負了還不反抗:別人堅決不能容忍的事,或完全跨越底線的事,在你這里,像翻書一樣輕松越過。
至于怎么去了解80%人群的選擇和判斷,建立合宜的坐標系,這是另外一個話題。
說完了理性上建立認知的一些方法,我想再談談感性上的一些做法,其實這個部分更加困難,我只能是說說大概的一些感受和理解,所謂知易行難。
其實,我們對人對事的認知和判斷,最大的來源不是后天學習得到的,而是先天“習得”的,這就是我們的家庭與養育環境,對我們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這個環境是良好的、溫暖的、包容支持并且有愛的,我們就會對什么是好的,什么不是好的,有著天然的感知和判斷。反之亦然。
一個令人惋惜的事實是,這個部分大多數時候,我們是無法選擇的。
雖然如此,我們還是不要灰心喪氣,因為除了先天養育的部分,后天我們還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也就是說,我們的認識和體驗是可能發生改變的。
比如說,我們可以通過學習,改變自己頭腦的認知,
比如說,我們可以和對我們友好、有愛、溫暖的人相處,改變和矯正我們過去的體驗,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取得專業人士的幫助,
比如說,我們可以在自己的處事的過程中,不斷去體會和反思自己的行為方式,以及決策,在點點滴滴、待人接物的過程中,修行自己、成長自己。
當我們的認識發生改變時,我們可能改變自己的行為,
當我們去勇敢的改變自己的行為時,我們對自己的認識,也同時在發生著變化。
小結一下:
通過知曉常識,我們篩選掉最不靠譜的人或者事;
通過獲取信息和明辨是非,進行落地式的交往,我們努力創造現實的、有意義的關系;
通過認識、行動、反思、改變這樣的循環,我們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走上點滴改變的道路;
通過不斷培養合宜的認知和判斷能力,我們也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締結深厚、長久、有價值的關系,打下堅實的基礎。
雖然沒有什么一勞永逸的靈丹妙藥,但是提高在戀愛或相親中認知或者決策的準確度,
了解自己、認識他人,不斷成長,我們仍有不少能做的工作。
至于未來,我想,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吧。
后記:
寫到這里,這篇文章已經超過了8000字,如果你讀到了這里,那么真是太辛苦了。
寫這篇文章,初衷是為了總結自己的點滴感悟,給在相親、戀愛中的女士們一些提示,
寫和思考的過程中才發現,這個話題實在很大,本文涉及的話題可能更多更廣,盡管已經經過了奮力的篩減,還是覺得難以承載,
更多的未盡的話題,你我在生活的大書中慢慢體味吧。
如果本文對大家有所提示,已經感到莫大的欣慰。歡迎大家互相探討,交流。
有機會,以后再慢慢地寫。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