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要:簡單的藝術

終于看完《精要主義了》,從中得到部分價值。沒看完之前,一只不敢蓋棺定論,生怕自己以偏概全,或理所應當的認為書中都是有用的。

這本書帶來的大腦風暴,并沒有很劇烈。第一天連著三小時看了五章節,并不斷記筆記,感覺說的好有道理。一天下來腦袋暈暈的,第二天專注一小時,看到第十四章,并沒有筆記,只是每章后面的小結部分,會停下來,回憶這部分。今天睡飽了,看看漫畫,然后半小時看完了剩下的。

第一天,專注點大多都在案例上,第二天,專注點在如果我是作者,我會怎樣選材,讓別人信服我的觀點。第三天,我才明白,我為什么要讀這本書。我花時間精力,不是去了解作者好厲害,好有深度之類的。也不是將自己以往認定的全部推翻。

這本書帶來的并不是一種新的理論,而是我們已有,但很模糊、邊緣化的價值觀。讀書時有通感,作者不了解你,但了解人性。更準確的說,了解你的需求,針對此給出適當建議(而不是做法)。讀書最幸運的莫過于你有想法,正好找到適用你想法的工具——簡單,便是自然之理,行動之法。

讀書,如果一本書帶給你巨大的震撼,說明你缺少閱讀的習慣;如果你只沉浸于書,而不加選擇,那么你便會慢慢迷失;如果你看書時,恰恰與你一閃而過的靈感或深思的結論相契合,說明你該行動了。

讀書是應需求而生,不論是行事還是精神慰藉。讀書,借鑒、挑剔和實踐。書中并不會全然符合你的處境,但適合大眾(一本書看過的人中有百分百之七十人好評,就是一本好書)。讀書也好,生活工作也好,越簡單,越重要幸福。

專注、思考、價值和重要,都是極簡單的,我看書時越來越簡單,但得到卻多的多。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