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以為優秀是某種我不具備的品質,是某種樣子,是演講與口才,是人情活絡,是思維縝密,是智商超群,是集美貌與才華于一身,那么我永遠沒有自信起來的理由。
我常常想為什么有些人總是自卑乏力呢?是不是有什么誤會。
我們看許多文章的分享說,小孩子要怎么樣才好,有的說讓孩子愛上閱讀,看誰誰家的小孩幾歲讀了多少書;有的說邏輯思維多么重要,從小訓練好如何了得……
各家觀點各有千秋。我看了以后什么心態,天啦,這些我的孩子啥都沒有,咋辦,跟上?
是不是具備了那些優勢,孩子就優秀了,我們沒有就弱勢,不足。一個孩子不愛讀書,就不能是優秀的么?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在書海里遨游了解這個世界,有些人就是適合在人海里事情里摸爬滾打了知熟悉這個世界,對讀書卻全然無感,這是一個人的特質。
今時我才忽然明白了問題所在,那些所謂良好的品質都不是優秀本身,皆需因人而異。優秀是什么呢?是每個人發揮所長,百花齊放。
那些良好的品質是優秀的衍生品,是一個人發現自己了解自己以后,充分自信發揮所長以后帶來的。因此每個人身上都可以呈現屬于自己的良好品質,每個人都是截然不同的。別人的良好品質與你無關,犯不著上趕著心急,熱豆腐也是絕對吃不了的,而你所能呈現的美好品質也是他人望塵莫及的。
別人的看看就好,因為成功并非可以復制的,如果非說可以復制,那么唯一的途徑是認識自己,發揮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