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 這部電影,我看了,也就理解了為什么豆瓣上會罵聲一片了。
故事特簡單,徐太浪,徐正太,爺們兩個, 一個穿越的故事,解開了男主角的兩個疑惑: 為什么父親會坐牢 ? 為什么媽媽會自殺?
在探究原因的過程中,原本很不理解父親的兒子,理解了父親,二人彼此諒解,感情恢復了。就是這么一個故事。
從創意上來說,不算新穎址,這個題材講了一萬遍了。
但從一個地方上來說,還是很不錯的,尤其是一些包袱,抖的很漂亮,很有機靈勁,很聰明。這也符合韓寒以往的文字風格,聰明外漏。
其他地方,就算不上出色了。
這是一步很典型的商業電影,肯德基的快餐, 爆米花電影,看了一遍,笑了幾次,眼睛看的舒服,沒有費腦子,大功告成了。
韓寒在導這部電影時,也是本著這個目的來做的。
人家壓根就沒想搞的多深刻,是圍觀群眾不干了嘛,覺得你丫的怎么這么膚淺,為了賺起而賺錢,是不是有點太low了?
這有點太low了嗎?
如果這部片子,是另外一個新銳導演拍的,會怎么評價? 答案是 不會有這么多負面的評價。
這是一部看的很舒服,很順暢的電影,僅此而已。對商業電影而言,這就是ok 的了。
問題在于: 觀眾想看到什么? 大家心目中的韓寒,是拍爆米花電影的嗎? 當然不是了。
有一段時間,他的雜文,他對社會的批判,是最吸引大家眼球的。
有一種錯誤,把它稱為 當代魯迅的。 而魯迅,明顯不會拍這種片子的,所以大家看了之后,才覺得不爽,才想罵人嘛。
歸根到底,就是 這部電影的實際表現與我們的期望之間出現了錯誤,巨大的錯位,大家才罵娘。
那為什么會有錯位呢?
是韓寒變了嗎?它和之前那個針砭時弊,痛快淋漓的批評社會的人,變成一個拍爆米花電影的導演了嗎?
還是我們自作多情了呢?
當然不是,如果讀韓寒之前的作品,大家形成這樣的印象,是情理之中,是很符合邏輯發展的。
而現在,他為什么變成這樣一個導演了呢?
以前的他,是在提供社會需要的產品的人,現在的韓寒,也是在迎合社會大眾的需求而提供電影的人。
是我們太認真了,是我們太較真了。
人生在世,全靠演技。 誰認真誰就輸了。
一個社會批判家,一個憤怒者,一個急切想改變現實的人,一個對國家對民族有責任感的人,是不會排這種 爆米花電影的。
也許,這就是同一個韓寒,一個極其聰明,太過聰明的人。 它知道在不同的階段,扮演不同的角色,提供不同的產品。
現在在導演的位置上,他做的很開心,很舒服,名利雙豐收,這就夠了。
我們對他寄予厚望,是我們的問題。
把以往積累的名氣來套現。
大家憤怒的根源,在于現實與期望的落差太大導致的。
所以,才會被罵嘛。
這部電影是想表達什么深刻的思想嗎? 屁,這部電影壓根沒有思想。
它不惡俗。
對于導演來說,夠了,對于韓寒來說,不夠。
這就是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