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人說話很有意思,你能夠了解很多東西。
這個人如何破冰,怎么表達,如何描述,怎樣用詞等等細節其實都透露一個人的不同特點。
不過我發現,大多數人在聊天的時候,大多熱衷于表達,說自己喜歡的,卻忽略傾聽別人講的,忽略讓談話繼續的技巧。
因為人們只會講話,不會溝通。
表達自己的想法實際上并不難,因為它沒有限制,沒有要求。你只需要一股腦地說就行了,說的精彩,說的動情,說的誠懇等等,都是你可以開拓的“市場”。
但如何讓談話繼續,如何讓交談達到你的目的,發展到你想要的地步。這實際上需要某種邏輯引導,而這種意識是構建良好溝通的基礎。
從講話到溝通,需要某種思考,不只是察言觀色那點情商而已。一個好的溝通需要你細心聽,需要你發現話題的延續性。有的溝通,甚至還不需要你開口講話,它建議你多學會閉嘴,三思后后行。
你可能會問了,我說個話怎么就變溝通了,有這么難嗎?我就閑聊幾句費這么大勁?
它的確不難,但并沒有你想的那么簡單。
跟不那么親近的人溝通,和親人朋友溝通對溝通能力的需求是完全不一樣的。
比如跟朋友聊天的話,以輕松,隨意,扯淡的風格就會比較好一些,因為朋友不太適合聊過嚴肅的話題,朋友相聚就是放松為主,不建議插入過多復雜話題影響氛圍。
跟同事呢,會有點像朋友,但也要注意分寸,不能過親,也不能太疏遠。因為職場上事情不好說,多少有點利益關系,雖然現在都說扁平化,但我還真沒見過哪家公司因為扁平化就100%和和氣氣的。
而跟領導和客戶的話,開玩笑,裝乖巧什么的都只是附加,真正需要你做的是直截了當,像機器人一樣準確地解答、回答問題就好。
溝通和講話的根本區別在于,一個有目的,一個沒有目的。
這導致了你哪怕和人是在咖啡廳里閑聊,也絕不是你跟朋友那樣,坐在沙發上恬著肚皮聊天。
不過我覺得,講話和溝通還存在一個關系式,它是這樣的:
講話<溝通
這關系式的意思是,講話是小于溝通的。
或者說會溝通就很容易會講話,但會講話不一定會溝通。
因為溝通不僅能說出想說話的,還能管理你想說的東西。它的維度更高一些,更復雜,更辛苦,但效果也更豐富一些。
一個懂溝通的人,懂得把控談話節奏。這是人參與談話的人都感到舒服的一種技能,誰擁有它誰就負責把控談話節奏和氛圍,把一個簡單的事情上升到一種滿意的體驗。
溝通能夠給自己,給別人說話的機會,懂得在察言觀色之后給予具體的體諒,等待,耐心,這才是情商的更高境界,也是真正溝通高手的必備技能。
會講話的人容易吸引注意力,畢竟人們容易被聲音吸引,說的好聽必然是個技能。
但是會溝通的人呢,容易建立關系,建立長久的關系。溝通是相處技能,而講話頂多是個社交技能。
反正我的體會,觀察結果告訴我,差不多就是:會講話的人,不一定會溝通。
溝通明顯比講話更難,也比講話更重要。
而且好消息是,溝通可不是只屬于會講話的人的領域。
溝通,是一個屬于所有愿意表達,愿意傾聽,愿意交流,愿意合作,愿意相處的人的自由領域。
沒有門檻,沒有語言障礙,
一顆愿意相處的心比什么花言巧語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