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訓練營給的晚講題目是:有什么事情一直想做,但多年未做的?為什么?
這個問題貌似很好回答,
其實暗藏玄機。
第一,它窺探我內心深處的欲望,把盤根錯節、朝九晚五、柴米油鹽生活雜務下埋藏的愿望,抽絲剝繭般地提溜出來。讓我面對它,無處可逃。
第二,它拷問我內心尚存的不甘,你到底是想怎樣渡過余生?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即便是飛鴻踏雪泥,那也曾在茫茫雪域中留下過美麗足跡。
第三,它激發我內心潛伏的雄心,陳述完答案后,給出沒做的原因,之后便會自然而然地列出一二三行動方案,且符合SMART(Specific、Measurable、Attainable、Relevant、Time-based)原則。
圖片來自網絡
那么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什么呢?
我想深入自己的專業-涉外文秘、行政管理,將18年的工作經驗,結合職場上的實際案例,匯集成篇。
以文字或是講座、交流的形式,幫助大學類似專業的準畢業生們、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職場小白們,快速渡過初入職場的最為艱辛、痛苦的兩三年的磨合期。
因為十幾年前那個滿心困惑、淚水滴落鍵盤的自己,真的好希望能得到這樣的指導啊!而當下公司需要填補崗位空缺時,又往往覺得這些即將畢業的孩子們真的連完整表達都不會,又如何指望他們能勝任工作呢?
圖片來自朋友圈
輸出倒逼大量輸入與深入思考,也加倍努力搜集有哪些理論、案例是可以為我所用,可以把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悟到的,串成一串串精美的珍珠,而不是任由積灰,散落四方。
轉化的實際行動:
1. 大量閱讀,搜集職場小白需要掌握的常識與技能;每月10篇或5本/部相關類書籍、影視作品。
2. 歸納總結,結合自己在工作中帶人的實際案例,挖掘更好啟發新人獨立思考的方式;
3. 整理成冊,用簡書的形式進行記錄、分類,需要時快速檢索。
(第2、3項每月5篇)
圖片來自網絡
End(Less i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