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人人都在喊著要“自律”,刷著各種《自律付費課程》,淘著各類《自律雞湯》;
但事實上卻沒有幾個人能做到“自律”。因為短期的自我約束靠自律,長期的鍛煉卻靠的是習慣。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1
1. “自律”不是“自虐”
大家天天都在喊“我要自律”,是不是真的理解“自律”的定義到底是什么呢?
你的生物鐘十年如一日,明明是7點鐘起床,非得按照“自律課程”,定了8個鬧鐘讓自己在5點鐘就起床,然后一整天頭昏腦漲、工作學習兩全誤。
你明明是一頓3碗飯的量,非得逼著自己吃半碗,最后體重沒輕,倒是餓出了胃病。
這是自律嗎?不,這是自虐。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2
2.“自律”是理性價值的約束
如上所述,非理智、不科學的改變生物鐘和節食,非但不能達到預期目標,反而可能會引起不良結果。因此任何的“自律計劃”都應該在尊重實際情況下,合理的做計劃。
而“有價值”則是讓你實現“自律”的動力源泉。
曾經看過一條微博,博主表示自己每天早上5點起床背單詞,晚上看兩小時散文集,十一點準時入睡;但是持續一個月,每日狀態都昏昏沉沉,工作效率不升反降。
后得知,她平日根本用不到英文,也沒有考試去應付。也就是說早起背單詞這件事,對她來說根本是完全“無用”的。
如果去學習一種你完全用不到的技能,會非常累,而且效率及其低下。
而帶著目標去獲取相關的技能知識,不僅高效還準確。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3
3. 如何去實現“自律”
實現自律的第一關就是“合理自我約束”。
每周末10點鐘起床,可以改為8點半起,沒什么事做就做做衛生、聽聽新聞,持續半年一定不會再睡懶覺了;就算是有哪一次沒完成,也無所謂,不要有任何心理壓力。
記住千萬不要一開始就改變工作日的生物鐘,會適得其反。
大學時的一個舍友,成績很好,就是非常愛睡懶覺,看著身邊的同學總是早期去上自習,也不禁模仿起來,結果真的是每天都困的難受,最后還是回復原生物鐘,成績也回升。
實現自律的第二關是“明確目標”。
大家肯定都記得英語老師曾說過:“帶著問題去閱讀”。
這樣一來你可以準確的找到對你有用的信息,二者可以略過大量無用信息節省時間。
每個人都想早睡早起,但是早起后“干什么”才是重點。
一個月后有考試的學生早起復習;交稿日期到來的作家早起寫書;訂單量劇增的工廠加班加點生產。
如果沒有明確的事情要做,或者說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那么“早起”也就僅僅是早起, “自律”也就僅僅是“假裝努力”。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4
4. 自律→習慣
前面說了那么多,其實就是要怎樣通過“合理約束”達到“自律”。
但是“自律”的本質就是“自我約束”,每個人都有“怠惰”的原罪,沒有人可以自我約束一輩子,如果真有人跟自己“擰巴”一輩子,那也真是太可憐了。
讓自律不“擰巴”的方法就是:短期的自律→長期的習慣。
習慣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
你習慣了刷抖音、玩游戲,到了那個時間、或者一旦閑下來就必定會刷抖音、打游戲。
很多人都會覺得優秀的人必然有過于常人之處,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有良好的習慣。
學生時代也做過十多年的“優等生”,其實真的沒有“起早貪黑”“心無旁騖”“全力以赴”的學習,就算是高考也沒有“黑色高三”的感覺。習慣一種狀態后,是很難感覺到累或不適的。
很多時候看著優秀的人,我們羨慕瞻仰不已,但“牛B”其實只是人家的常態而已。
墮落是一種習慣,自律是一種習慣,優秀也是一種習慣。
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