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開始了,陽光,雨露,空氣和心情,都是新的。
2018年的關鍵詞:勇敢,堅韌,打磨,感恩。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我想在這個美好的清晨,記錄一些美好的心情日記,讓美好永遠留駐,讓人生不斷豐盈。2018,走在篆刻的路上,越篆越精彩。
在2017的歲末,參加了臨社組織的篆刻學習,有幸聽到了西冷印社社員的杜延平教授的課程。杜延平老師的課程深入淺生,精彩生動,頗具特色,受益匪淺。他率眾弟子全面講解了篆刻史,并針對戰國璽印、秦印、漢印的不同風格,不同體系進行逐一講解,教授如何去正確的欣賞和讀懂一方印。而后,杜老師以示范的方式講解如何執刀,單沖、雙沖、轉折處的用刀,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大家茅塞頓開。就是我們這些從零點出發的從未接觸篆刻的人也瞬間走進了篆刻的世界,感受著篆刻的無限魅力。杜老師親自督導大家拿刀操練,整個課堂的后半部分安靜的只能聽到時光的流水聲,大家都全身心地投入到篆刻當中去,印稿,沖刀,拓印,都忙得不亦樂乎。彼此分享著作品出爐的小悸動,小確幸和小喜悅。感恩杜延平老師。感恩臨舍的掌門人馬玉寶老師。學習是愉快的,而分享是幸福的。大家一起走的路不漫長。在臨舍的課堂里,流動著求知,洋溢著收獲的喜悅。時而會傳出沙沙沙沖刀的聲音,同學們那全神貫注的神態,表情和動作都被李慎功老師用單反一一定格,留下了一段段美好的回憶。
通過學習,從零開始的我我深深地愛上了篆刻,沒有之一。
通過學習,我了解了篆刻的歷史,了解了篆刻的發展,了解了篆刻的技法,章法要領和篆刻的流派,還有篆刻的工具材料,以及如何欣賞篆刻作品。并在臨舍購買了印床,青石,紅石,刻刀等工具,尤其學會了如何刻印,刻邊款以及拓印……
通過學習,我了解了篆刻藝術是書法和鐫刻的結合,來制作印章的藝術,是漢字特有的藝術形式。篆刻興起于先秦,盛于漢,衰于晉,敗于唐,宋,復興于明,中興于清。迄今已有3700多年的歷史。
突然間懂的了,篆刻與書法相容相生,彼此融合與促進。而且所有的藝術都有著共性與特性,都是相融共生的。在刻刀與石頭摩擦的瞬間也可去感受一種筆意,如同毛筆在宣紙上的筆意。
原來,篆刻作品分朱文與白文。坦白地講,我更喜歡朱文。朱文又稱陽文。因為朱文更加輕靈,秀美。而白文相對紅色多而顯得厚重古拙。正如花有千種,各有各的美吧。
通過這次篆刻學習,深深地領悟到:“任何一門藝術,都需要千百次的錘練來走向深入,都不是一簇而就,一日速成的。而沒有日積月累的積淀終究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而不能得到它的正解和真諦。而越走向深入,越敬畏,越深愛,越感覺到如海的博大精深”。想起在樊登讀書會聽到的樊登老師的《刻意練習》和他講解的一萬個小時定律。或者這個世界上真的沒有什么所謂的“天才”,而天才的成就也基本上是通過不斷地堅持不懈的努力,一復一日的練習而取得的。或許“滴水穿石”就是這個道理吧。記得把日本著名的設計師山本耀司曾說過:“我從來不相信什么懶洋洋的理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過勤奮和努力實現的更廣闊的人生,那樣的自由才是珍貴的,有價值的;我相信10000小時定律,我不從來不相信天上掉陷餅的靈感和坐等的成就。做一個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勢必實現的決心認真地活著”。是的,像杜老師說他家的石頭己經堆積如山,他曾經每天刻印十方以上堅持了很多很多年。相信他也是付出了時間,自律,鉆研與打磨,才成了讓我們膜拜不己的篆刻大師。
在這次篆刻學習中,有幸遇到了“神仙姐姐”。她的美不可方物,是骨子里的玲瓏與清秀。美到了一個新高度。而且她的繪畫和書法同樣美到了新高度。同處一室的緣分與陪伴也讓我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我更相信了人與人之間是有磁場這個說法的。每個夜晚聊到凌晨足以證明這一點。其實同性之間的欣賞常常讓人覺得矯情。而我卻喜歡和又美又有才華的女子做朋友,我也發自內心地欣賞優秀的女性。若美是天生,而才華卻需要后天的打磨與歷練。而具備這種品質的女子是值得欣賞和尊敬的。而只有這樣,人與人之間彼此欣賞,彼此成就彼此見證世界才會越來越美好,而女性才會有真正的大格局和長遠的目光。站的高,才能看得遠。才能領略更美的風景,才能擁抱更美麗的人生。同時也有幸遇到了常組長和大為組長。還有春枝,小玲,大漁,風在發端,福蘭姐姐等還有叫不上名字的兄弟姐妹。生命中的緣分很奇妙。常組長和想象中的一樣知性優雅,宛如內斂風華的蕙蘭,高貴脫俗,想感謝她在篆書組給予我的幫助,竟一時不知從何說起。大為組長像一個羞澀的大男孩,言語不多。在馬老師設長桌宴款待大家的時候,他默默地搬了一張椅子從另外一桌轉移到我們那一桌,和大家坐在一起,依舊沒有太多的語言。其實,有些時候,語言都是多余的,行動遠遠勝過語言。他和常組長為大家的付出全體成員都有目共睹的。始終“甘為孺子牛”。感恩感謝。生命里這些溫暖的遇見。春枝姐安靜得像一只白蓮,也沒有太多的語言,而就是這位安靜的女子卻“腹有詩書氣自華”,卻寫出了石鼓文的蒼茫老辣,古拙氣息。掛在臨社三樓的白墻上,令我無限膜拜。再見小玲,依舊如夏風滌蕩里的一串風鈴,搖曳著青春無敵的芳華,脆生生的很可愛。還有端莊好學的福蘭姐,多才多藝的大漁,時尚靚麗的風在發端等等。大家在教室長桌宴上暢所欲言,親如一家。紛紛合影留念。我不禁賦詩一首:“窗外寒風凜冽,室內翰墨飄香,臨舍兄弟姐妹,今晚歡聚一堂”,聊作留念。還有山東其它地區的昕夕,月姐姐和佳哥。還有柔柔的像一縷風的小章魚,和牡丹仙子璐璐,考級中給予我很多的幫助。若滴水之嗯,必涌泉相報。我想我該用什么來報答牡丹仙子呢?她贈予我那寶貴的宣紙。更有幽默的木歌,溫柔的黃老師,帥呆了的子罡老師,儒雅的張書晗老師為大家跑前跑后,真是辛苦了。大家都那么美,那么帥,那么優秀,還那么努力。這難道不就是最好的激勵嗎?其實我只是來學篆刻的,卻收獲了那么多沉甸甸的純真的友誼,和寶貴的精神力量。請問臨社,為何我只要春風,你卻給我整個春天呢?
大家一起走的路才溫暖,感恩大家的一路同行。謝謝大家對我的照顧和包容。每天清晨的小餐桌,那一杯溫暖的豆漿和白雞蛋。一路走來,大家幫我拉著行李箱,拿著重的物件。幫我盛菜盛飯,我無物一身輕,反倒不像是出行。書法考級,創作部分無經驗,大家幫我集字到凌晨。一切的一切,都定格成生命里美好的印記。還有中書協的張姐手把手地指導我,給我鼓勵,給我力量。這一切,暖暖的,很貼心。
山東臨社的幾位師長在高師的指導下,篆刻天賦凸顯,創作才華井噴,作品得到了杜老師的認可與贊揚。
白天篆刻學習結束,馬老師不辭勞苦上晚課。為大家從篆隸行楷草五個書體進行了全面的講解與指導。尤其是如何讀貼進行深度剖析。感恩馬老師。感恩溫暖如家的臨社大家庭。
在北京,我錯過了今冬的第一場雪。聽說故鄉飄起了鵝毛大雪,紛紛揚揚,覆蓋了村莊,白了街道,白了田野,白了內心。
北京,是一個追夢的地方。在路上,永遠是一種狀態。每次我們一行從雅舍到臨舍的路上社長總是各種搞怪,給大家帶來無盡的歡樂時光。時光啍著小曲《成都》,邊走邊唱,還把手放進了褲兜,我們一行在小酒館的門口坐下,談談書法和人生。仿佛剎那間我們都成了一個孩子,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一個追尋夢想的孩子。越是簡單,愈發生動。
臨行前的那個晚上,大家舉杯慶祝“篆刻培訓完美收官”。馬老師的一個舉動,讓大家在場的每個人都熱淚盈眶。至于是什么舉動,末征得老師同意,暫且保密。哈哈。大家含著眼淚齊聲唱起了臨社之歌,軍歌拿起了筷子當起了總指揮。現場氣氛嗨到了高潮,每個人都舉杯高歌,載歌載舞,這是一個歡騰的夜晚。最后大家齊聲唱響難忘今宵,歌聲繞梁……
五天的培訓很快結束了,內心有諸多的不舍。感恩杜老師,馬老師和全體同學,感恩這個寒冷的冬天里溫暖的遇見。北京,宋莊。臨社。夢出發的地方。
回到家中,先生做了溫暖的飯菜給我接風。女兒在客廳懸掛著一幅巨大的自己畫的水粉畫歡迎我的到來,畫中一個小女孩站在高高的山崖上翹首期盼著母親的到來,風兒吹起她的長發,吻紅了她的雙頰。畫的留白處用幼稚的筆體寫著:“歡迎母后回家”-愛你的寶寶。瞬間淚奔。愛無處不在。我想我們彼此深愛,又各自精彩。我們共同成長,又彼此見證。我想我們都做一個在陽光下為理想而奔跑的丫頭。我想我要不停地輸入,才能更好地輸出,給予女兒最高級的愛和陪伴。愛不僅是給予,還有影響,潛移默化的影響。和一種言傳身教。短暫的分離是為了更好的陪伴,更高質量的陪伴......
感謝篆刻贈予我一寸又一寸安靜的時光。讓我在年末的瑣事里焦頭爛額時,讓我在體內的洪荒之力快要爆發時,讓我在無數個感覺孤單的夜晚里,讓我在面對生命中不得不面對的無奈的時候,讓我瞬間安靜下來,多一些思考,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并可以安靜地打發時間。它時刻提醒我:作為一名習書人,習篆人,要學會打磨,學會圓融,學會圓中帶方,方中有圓。要學會思考,學會自律,堅持善良,勇敢,真誠,學會堅守內心的一方凈土。我想這比我刻出一方得意的作品更讓我受益。
2018,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越篆越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