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中國教育,在很多時候,爸爸是缺失的。所以,前一段時間,才有一部紅遍大江南北的電視節目《爸爸去哪兒了》。
爸爸去哪兒了?
這與中國的經濟結構有關,也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有關。
社會的節奏越來越快,老百姓的經濟壓力也越來越大。傳統的男耕女織生活,可以說是一去不復返了。如今誰還寄希望于男耕女織,恐怕只有死路一條。于是,許多父親(也有許多母親)選擇了外出打工。
爸爸去哪兒了?爸爸出去賺錢了。
另一方面,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母親一直被賦予相夫教子的任務。很多家庭里,即使父親在家,也很少對孩子進行教育。男女的性格有別,在教育上的認識有異,在許多家庭里,媽媽早已壟斷了對孩子的教育大權。在這些媽媽的眼里,父親的教育就是不教育,或者是不負責任的教育。雖然,父親在家庭中對孩子的教育往往是潛移默化,不可忽視的。但是,這些虎媽卻對此視而不見,在她們的眼里,父親就是“教育不作為”的代名詞。
這些媽媽,真讓人怕怕。
她們有知識,有文化,引經據典,講道理擺事實,說得你是一愣一愣的。
她們會說,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孟母三遷的故事。
話說……
(以下省略一萬字)
好不容易,孟母三遷的故事講完了。
擺了事實,講了道理。現在,她們開始直奔主題。老師,你看環境對人的影響多么重要。孩子現在的同桌,那小子太壞了,不是好東西,常常影響孩子,使我家寶貝不能安心讀書。譬如……(以下省略幾千字)。這真是太氣人了。老師,你看能不能給孩子換個座位,以便娃安心讀書。
唉,天知道,到底誰在影響誰?
老師,你看,孩子現在的班級整體水平太差,孩子的潛力發揮不出來。能不能跟學校商量商量,給孩子轉個班?
老師,一個好老師可是整整影響學生一生呀。譬如我的一個同學的姐姐,現在就是你們學校的×××,她可是一個好老師呀……(以下再省略幾千字)。可是現在,教孩子數學的王老師,實在是太差太差了。孩子回來反映了好幾次了,這個王老師與去年的楊老師相比,真的差距太大了。(其實,去年楊老師教數學時,虎媽們也沒有少告她的狀)。為了孩子的成長,能不能換個老師呀?
我的天,還真以為班主任就是校長了。
孟母三遷的故事本來是想表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想說明家庭如果能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結果,這些虎媽將家庭環境的重要性遷移到學校來,一味要求“純凈”孩子外在的環境,卻忽視了孩子個人的主觀能動性。
我們常說社會是一個大染缸。一方面,我們可以像孟母一樣“三遷”,遠離不良環境;但是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像蓮一樣“出淤泥而不染”,自覺抵制外在的不良環境。如不然,一味像孟母一樣,難道我們還要搬到月球去?
即使孟母當年也是自己“三遷”,而沒有要求別人“三遷”。可是這些媽媽卻將“三遷”的目光聚焦在別人身上,一味要求別人如何如何,卻獨獨不談自己。
無法可想……
除了孟母,另一位偉大的中國女性也是這些媽媽們“效仿”的對象。
岳母刺字,岳母從小在兒子的身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字。岳母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要兒子心中有國,舍小家為大家,將國家的利益和需要放在第一位,可謂目光遠大,心胸寬廣。
可是我們的這些“好”媽媽在兒子的心上也刻了字,刻的是“分數第一”。只要學生的成績稍微稍微有一點兒波動,這些媽媽們就受不了了。她們上下四方的征討,征討一切在她們看來使孩子成績下降的因素。如前所述,同學,老師……一切的一切,都是她們征討的對象。在她們的心中,成績只能前進,不能倒退,事物要永遠直線上升,千萬不能波浪式前進。這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嗎?
這些媽媽們常以孟母,岳母為榜樣,引經據典。可是,她們真的懂孟母,岳母嗎?
這些媽媽,真讓人怕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