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五臟相應的原理
五音對五臟,怎么會產生感覺呢?原來是通過意識來進行的。就是《黃帝內經?素問》上說的:“五臟相音,可以意識。”好比現代聲學認識到不同的頻率聲波,傳到神經邊緣系統,并通過此系統再作用于內臟一樣。“意識”一詞,張介賓的《類經?臟象類》中是這樣講的:“耳目心識及其精神意識漸有知覺,此則氣之神也,而人身之神惟心所主。” “五臟可以意識”就是通過精神意識活動,體內有五臟,以應五音。正如《晉書律歷上》指出:“是以聞其宮聲,使人溫良而寬大;聞其商聲,使人方廉而好義;聞其角聲,使人惻隱而仁愛;聞其徵聲,使人樂養而好施;聞其羽聲,使人恭儉而好禮。”
《黃帝?內經》中五音、五臟、五行等的相應關系
“五臟之象,可以類推;五臟相音,可以意識。”(《黃帝內經·素問·五臟生成篇第十》)
“五臟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肝主目:其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心主舌: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臟為心,在色為赤,在音為徵,在聲為笑。脾主口:其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臟為脾,在色為黃,在音為宮,在聲為歌。肺主皮: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臟為肺,在色為白,在音為商,在聲為哭。腎主耳: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臟為腎,在色為黑,在音為羽,在聲為呻。”(《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
人是萬物之靈,音是萬物之情。人和物都離不開音。所以古人說:律感呂而產生,呂感律而音生。所以聲為律、律為陽,律有僻翕;音為呂,呂為陰,呂有唱和。律是隨天而變的,呂是隨地而化的。僻隨陽而出,翕隨陰而入,唱隨剛而上,和隨柔而下,然后律呂隨聲音,即是宮、商、角、徵、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