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素材庫---聽后感

經班長的推薦,我聽了江浩老師的《文章空洞?你需要建立寫作素材庫》一課,聽后干貨滿滿,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自己做的思維導圖


東尼博贊思維導圖管理師李媛所畫思維導圖


江浩老師的分享分為三部分,第一步部分道出了不收集素材的利弊:

寫文章前臨時在網上搜索資料,不僅浪費時間,效率低,而且素材太常見,文章缺乏新穎性,與其等待靈感找素材寫文章,不如搜集素材提煉靈感來寫文章,讓寫作這件事更容易持續做下去。

第二部分如何建立素材庫

一、類別

(1)例子 ?避免文章讀起來空洞難懂,沒有說服力力。

(2)類比 ?寫文章就是和讀者交流,運用類比,可以讓讀者更容易理解文章傳達的觀點。

(注,寫文章時千萬不要想到哪寫到哪,以讀者的思維方式安排寫作順序,不要讓讀者迷路)

(3)金句 ?看到句子之后,有一種本能的興奮感。

二、來源

收集素材,重要的是開啟自己的元認知能力,要有搜集的意識培養自己跳出文章之外,搜集素材的能力

除了文字,圖片也是很好的素材,圖片形象生動,易于理解。

(1)微信公眾號 ? ?如:伯凡時間、電臺節目冬吳相對論

(2)得到APP ? ? 專欄、知識新聞、羅輯思維

(3)生活 ? ?親身經歷的故事,留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并思考。

以上碎片化的收集方法只適用于收集素材,不適合收集體系理論,建立知識體系理論還是要閱讀一本書籍,比如進行體系閱讀。

三、挑選

(1)新鮮感 ? 可以從一個例子中挖掘出更多的不同的觀點

(2)實驗 ? 說服力強,但不易復雜

(3)反直覺 ?

注意證明一個觀點,一兩個例子就夠了,少而精;素材的積累是動態過程,素材要迭代更新。

四、處理(方便調用)

(1)收集 ? 工具:印象筆記(文字收集)、蘿卜書摘(圖片中的文字識別)、訊飛輸入法(語音識別)

(2)整理 ? 挑揀出自己需要的文字,然后標簽

(3)拆解 ? 整理后的文章中把需要的素材拆解出來,分門別類地保存,設置關鍵詞便于調用。

工具:Excel

注意:例子,建議用自己的語言轉表述,不僅加深自己的理解,聯系自己已有的知識,而且文章語言風格保持一致,也避免了說被抄襲的風險。

第三部分是問答,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聽聽。《文章空洞?如何建立寫作素材庫

學習完老師的課程,學到的不僅僅是搜集素材的方法論,在分享過程中,老師的舉得例子真的很形象,使本來枯燥干條條的課程很有趣味。每一條方法論,觀點都會有例子,每個觀點的說服力極強,這對于寫文章比較菜的我,很有幫助,尤其在結構方面。先拋出利與弊,然后一步步論證,論證過程中外加例子,讓觀點更明確,讓這次分享的主題也更明確,搜集素材并復習就可以熟練應用,每舉一個例子,就會證明搜集素材的好處。

現在我已經在慢慢培養自己的意識,也開始行動起來了,希望在之后能夠輕松地寫出一篇素內容豐富,說服力強的文章。


不臉金句已經收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