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興許是天底下最容易堅持的事吧。相比于減肥,能節食半年一年便叫作不易。可你我已經每天堅持吃飯,持續了數十年,并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還會毫無疑問地持續下去。何謂長遠?大抵如此。
若是把每天堅持吃飯的勁頭放到其它技藝之上,每天付出那么一小段時光,日積月累所獲得的成就,想來成為某個領域的大師并不難。可惜,最終我成了吃貨界的大師。
人為什么要吃飯呢?因為饑餓呀。因為有饑餓這種痛苦促使著你,多么簡單的道理。我想很多時候我對于美好的事物缺乏如同對食物的饑餓感,這是我無法去堅持的原因。這又是一個復雜的故事了。
okay,我們回歸主題“吃飯”本身。表面上而論,全天下的人都吃飯,這似乎是人類難得的一個共通處。可若仔細去推敲,天底下的人吃著同樣的飯,卻各個有所差別。
最常見的不同當是“正餐”這個概念。在我國的傳統里,一日三餐中“午餐”是正餐,而在西方國家里“晚餐”才是一日最正式的餐飲。我們看西方各式各樣的電視劇,常能見到傍晚時分整個家庭的人圍坐在餐桌前彼此交流,享用晚餐。這是他們的傳統與文化。
我國的傳統則不同,一日之中,午餐是最重要的一餐,晚餐通常就著中午吃剩下的草草了事。當然現在大城市打工的年青人不如此了,他們白日工作太匆忙,中午常常湊合應付,反而晚餐顯得豐盛。于此我內心是有憂慮的。
就我粗淺的認知,正餐是午餐還是晚餐,這一點看似細微,實際上卻有很多可以討論的地方在。
最顯而易見的一點,豐盛的晚餐將很大程度上延緩人們入睡的時間。吃撐了砸床,這一點想來你我都有體會。
越豐盛的食物就越需要時間去消化吸收,并且紛繁的滋味本身便是對人的一種刺激,讓人興奮難以入眠。自然而然享用豐盛晚餐的人們更容易晚睡。而作為晚睡的直接因果便是晚起。
晚睡晚起,漸漸地我們的生物鐘不斷向后推移,這一點相信你我都有感觸。
在我的家鄉,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城。早上一般是八點多上班,前幾年也悄悄改變了風氣,開始學習大城市里那樣早上九點多上班。至于大城市更不用說了,早已是黑夜比白天多。
我常把人的一生比作短暫的花木,一期花木,會有萌芽,會有成長,會有茁壯,會有盛放,也會有枯萎以及凋零。
養生的道理大約是順遂著氣候時節,在恰當的時候做恰當的事。白天是朝氣蓬勃的,人應當舒緩自己的身體,而黑夜是靜怡的,人應當嫻靜少思。人長久逆著時序而行,夜晚活躍而白天昏沉,很容易加大對自身的損耗。
因為個高的緣故,我乘電梯常能不小心見到別人的頭頂,中少年白頭的情況屢不見鮮。興許這能算作虛耗的事例之一。
年輕身強力壯時若不多加節制,待身體衰敗之后,怕是會過的異常辛苦。正是這個原因,我建議朋友們以午餐為正餐,晚餐盡量少食。
呵,由一個正餐的分別居然能扯出這么多東西,硬生生從一篇漫談,寫成了惹人生厭的淺見。一個為寫而寫,硬湊字數的男人果然惹不起。
化濁
2017-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