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坡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
大風從坡上刮過
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
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
大風從坡上刮過
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
都是我的歌還是歌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
日頭從坡上爬過
照著我的窯洞
曬著我的胳膊
還有我的牛跟著我
不管過去了多少歲月
祖祖輩輩留下我
留下我一望無際唱著歌
還有身邊這條黃河
哦 ? 哦哦哦哦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
大風從坡上刮過
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
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
日頭從坡上刮過
照著我的窯洞
曬著我的胳膊
還有我的牛跟著我
不管過去了多少歲月
祖祖輩輩留下我
留下我一望無際唱著歌
還有身邊這條黃河
哦 ? 哦哦哦哦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
四季風從坡上刮過
不管是八百年還是一萬年
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
四季風從坡上刮過
不管是八百年還是一萬年
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哦 ?哦哦哦哦
在八零年代,一首《黃土高坡》火遍了大江南北。那種粗曠,豪邁的嗓音至今在耳邊回響。像我這種五音不全的人也能吼上一兩嗓子。對歌詞里面的大風究竟有多大卻不甚了解。
直到來到陜北,來到黃土高坡,才真正領略到大風的威力。一年到頭,從春到冬,那風卻一天也不曾停歇。而且這風里還卷著黃沙,吹得讓人瞇了眼。
榆林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位于中國陜西省的最北部,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漠交界處,北部有綿延不斷的沙丘沙地,南部則是黃土高坡。一降溫,風沙隨著氣流刮到榆林再至黃土高坡。所以榆林的風大也不奇怪。
先說夏天吧,家鄉的夏天像個大蒸籠,熱得密不透風,就是刮來一陣風,也是熱風。什么都不做都是汗淌,晚上不開空調是睡不著覺的。
而陜北就不一樣了,一天的溫度相差都很大。早晨很清涼,凍得汗毛直豎。中午的太陽又毒又燙,像個大火球,記得有次中午在外頭洗了一回衣服,兩個大腿竟曬得褪了一層皮。而一到下午四、五點鐘的時候,風就刮起來了,那風還是涼風,夜里不用開空調還必須蓋被子睡覺。就是三伏天的時候,也就熱個十幾天,日子也比家里好過得多。
這里的街道很干凈,空氣又新鮮。不是天堂勝似天堂,真是避暑的好去處。第一次來,正是夏天,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里的涼爽。所以全家就搬到這里定居了下來。
有一年夏天,婆婆來我們這邊小住。感受到中午的太陽很毒,就提議要曬點豆瓣醬。在我們老家每年夏天都有曬醬的習慣,將黃豆蒸熟發酵,用西瓜下,擱到瓦盆里在太陽底下曬,曬個十幾天就能吃了。炒菜,就饃都很香。可能是因為這邊的溫差大,曬了一個夏天都沒曬好。豆子不面,醬汁卻是酸的。
一到節氣立秋,天氣立即就轉涼了。涼風順著人的肌膚往上竄,刺得骨頭生疼,不得不提早穿上了秋褲。也許是身體老了,不禁凍了,一凍關節就疼。這時候再來一場雨,那街上穿什么的都有,真應了那句話,“二八月,亂穿衣。”
雖然冷,空氣可新鮮了。特別是雨過天晴后,像棉花糖一樣的白云在藍天上飄來蕩去的時候,心情瞬間都會變好而睛朗起來。在這里,看藍天白云成了我的習慣,看著它們,煩惱也被風吹走了。
由于溫度低的緣故,陜北只能種一季莊稼。一到冬天,寸草不生,山上也是光禿禿的,最冷的氣溫能下降到零下二十幾度。好在家家都生火,冬天并不難熬。一些愛美的女孩子照樣是只要風度不要溫度。
由于冬天不長莊稼,洋芋和酸菜成了陜北人餐桌上的主角。特別是洋芋蛋蛋一年四季,一天也離不了的菜。
到了春天,春風吹遍了大地,萬物復蘇,不過了節氣清明是不能種莊稼的,倒春寒最傷小苗。記得去年是清明那天種的玉米,小苗剛長出來,又下了一場雪,結果可想而知。春天的風沙最大,有時候刮得天都是黃蒙蒙的。
陜北的窯洞非常多,在大山里隨處可見。出門就是黃土高坡,大風正好從門前刮過。看到那些散路在深山里的窯洞,被霧氣繚繞著,不由得想起了王維的詩句來: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好美的一幅圖畫呀!
自然萬物都是有靈氣的,既使是夏天,榆林的水也是清冽,甘甜的。榆林的水也叫桃花水,唯有這個地方的水才能做出最香的豆腐。
最美的風景也就是這樣了吧!純樸的人們,綠色的大氧吧,甘甜的桃花水。
我愛上了陜北,愛上了黃土高坡,愛上了東南西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