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年3:你連這個感情債都背不起,你還談什么成功?
周末與朋友聚會,說到一些話題:孩子的教育及發(fā)展上。
有這么個故事,是我表妹,她自從上中學起,就非常有優(yōu)越感,認為自己的能力不錯,因為上的學校是一個不錯的學校。全蘭州市不錯的中學----樹人中學,后來也上了不錯的高中,可是由于高考失利,考了一個一般的大學。她從上大一開始就膽怯的問家人,可以出國嗎?無奈父母的告訴她: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無法供應(yīng)!她曾抱怨的說,我怎么遇到這樣的父母,連還我的一個夢想這樣的條件都沒有。
后來我遇到她的母親說起這個事情,母親的意思是,孩子并不是堅決要出國的,如果她真的有這個想法,會成全的,可惜孩子說,我才不愿意背負你們的人情債呢?免得你們以后用付出著的姿態(tài)跟我說話,我不愿意背負這個債!承受不起!
朋友聽了后,肯定的說,這孩子就是給自己找借口,如果你真的下定了決心,要出國深造,那就背負父母的這個感情債?金錢債?怎么了?背就背了,只要你通過這些輔助的東西能讓你有一個好的前程,那么報答的時候,不是會更好的付出嗎?說穿了,就是不想承擔!試想,一個人,連承擔都不敢,你還談何成功?
朋友淡淡的說,他的孩子從出國到現(xiàn)在在國外上班,已經(jīng)七年了,前后花了100萬元吧。他的條件也不是多么的好,但是孩子就是有這個決心:先學習深造,再工作養(yǎng)父母,慢慢還父母的錢及恩情。說穿了,就是孩子完全明白,她的大好前程除了自己的努力與爭取,一半的功勞都與父母的支持分不開。朋友說100萬都是貸款的。
朋友說,其實每個人的一生的命運都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家里條件好了,當然那不用說了,理所當然的,就是會在成功的路上一步步前行的。而有些人,你如果要成功,必須背負更多的東西:比如為了上大學你沒有錢,那不可能不上吧,要么借,要么貸款。等你深造好了,有了好的工作,完全可以還貸款或者父母親的錢的。
而這個不愿背負父母債的孩子,也不想想,當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首先是父母給了你生命,這本身就是一種給予生命的債,所以無論你多么的成功與失敗,這份恩情都是一生需要償還的。這就是為什么大大提倡尊老愛幼這一重大社會公德。
而一個人從一個小生命開始,就開始了吃喝拉撒,無不牽動著父母的心,消耗著父母的各種能源。當你慢慢成長為一個成人,你認為你是大人了,而這都是父母給予你的。這份恩情,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生報答的,不是嗎?
朋友們,過年了,無論你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回家看看父母吧,他們老了,需要我們的陪伴,需要我們的愛護,需要我們的溝通,快快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