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新書《笑話方法論》出版之前,出版人問我,要不要找一些名人來寫一些推薦語之類。如果不寫推薦語,起碼讓他們“隆重”推薦一下,把他們的名字印在書的腰封或是封底上等等。
盡管多少認識幾個名人,我最終還是沒有選擇這種做法。一方面的原因,是不想欠下別人的人情。人情往來本來是非常正常的事,我不介意??墒墙杷嗣麣膺@件事,并不像請客吃飯一樣可以禮尚往來——既然你要仰仗對方的名氣,對方就無須仰仗你的名氣。這份人情,只能通過別的方式來還,多少有些麻煩。
另一方面,以我這幾年讀書的經驗,即便滿封面封底都是各種腰封名人的推薦,對于書的銷量也未必有多大的作用。我知道有不少作家,名字輪番出現在彼此出的書的腰封上,那些書該滯銷還是滯銷。我也經常留意一些書籍打折處理的消息,在一些折扣仿佛低到塵埃里的圖書封面上,常??吹缴鐣鹘绺鞣N閃耀的名字。這種名人推薦有點像道士的符,是否真的能發揮作用,只有鬼知道。
于是我也思考,一本書,賣的究竟是什么?是作者(或推薦者)的名氣,還是書的內容本身?
有一些書的作者很有名,而作者的名氣并非來自于寫作領域。對銷量起作用的,主要是作者的名氣而不是書里寫了什么。換句話說,作者即使不出書,而去銷售某種商品,也仍然會有追隨者買單。
而我對自己作品的期待,則恰恰相反。我希望讀者只是在書店翻看了一下我的書,或是在網上讀到了一些書中的片段,覺得這書不錯,就作出購買的決定,而不去太多考慮作者是誰。這就是我的寫作態度,我希望讀者們對作者的寫作風格而不是作者本人感興趣。
古代傳下來的瓷器、紅木家具,一件件都很精美,但沒有人知道創造它們的木匠是哪位。人們也不需要知道它們的作者是誰,只需要憑感覺就能判斷出,這東西很美。
寫作是一門技藝。任何技藝持有者的首要任務,是不浪費材料。一個好木匠,手藝要能配得上價值連城的紅木;一個好廚師,要能盡可能地發揮出食材的美味來。這都是基本的職業精神,大多數人去飯店吃飯,主要是要求飯菜要可口,而不會在意菜是誰做出來的。
這樣的要求,對于藝術創作者來說也一樣。小說家面對一個絕妙的題材時,如果自己的寫作技藝無法把故事寫得引人入勝,就浪費了好題材;一個編劇的技藝,要高超到足以將小說的精彩以劇本的形式呈現,才不致于埋沒優秀的原著;一個導演,則要盡可能地拍出一部扣人心弦的影片,才不致于浪費了出色的劇本。
任何技藝都需要磨練。寫作的技藝與別的手藝一樣,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練習,只有當自己的技藝日臻成熟,才能在面對各種題材時,做到游刃有余。
我寫作的技藝,一直都在磨練。寫作《笑話方法論》,面臨的題材是“笑話為何好笑和如何創造笑話”,我自信通過我的手藝已經很好地將這個題材呈現給讀者們,于是就不再需要找名人們推薦。相反,我自己創造了一些“名人推薦”,印在封底上。我想,這比千篇一律的名人推薦要特別多了。
堅持日更,每天9點到10點之間發文,歡迎交流。
關于轉載問題:請統一簡信聯系我的經紀人amumum。
想與我進行更深入的交流請點擊我的私密群招募。
前一百名入群者贈送我剛上市的新書《笑話方法論》一本。
如果你寫了《笑話方法論》的書評,也歡迎點上方鏈接到該專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