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說到:斷舍離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時間軸永遠都是現在。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舍:舍棄沒用的東西。
離:脫離對物質的迷戀和執著。
“斷舍離”是我今年Get到的新技能,也是讓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其重要性。
我們覺得對某件事某個人,總是難以割舍,對某些東西更是如此。
01.來自個人生活目標的斷舍離
盤點了下自己的年度總結,發現太多目標未能達標,源自于沒有做到斷舍離。我想體脂率達到16%,我想練成瑜伽里的很多體式(倒立、鴿王式、舞王式、后彎……),我想練出馬甲線的同時擁有4塊腹肌,還想練翹臀;我想每個月看10本書,每星期2~3本;我想每天跑完步回來有一個小時的時間訓練核心肌……我想很多很多。可是最后發現,我每天的精力有限。既要工作學習又要兼顧鍛煉健身。一天10個小時(甚至有時要加班一到兩個小時)都是在工作,唯有上班前的兩個小時,與下班后的兩個小時可以充分利用。
這前后的倆小時,還要排除一個月偶爾看看電影,聚會的時間。
因為想要的太多,太亂,最后啥都沒達成。而且幾乎是今天練下瑜伽,明天練下腹肌撕裂者,后天又覺得該看看書了。以此惡性循環,最終無果。
后來我學會了斷舍離,從11月份開始,便一一羅列重新規劃了下。摒棄原先的死目標,調整新戰略。
①瑜伽的體式:我要求自己先把鴿王式練會,每天都要做拉伸,練髖關節與后腰力量,還有開胯。②健身目標:馬甲線先下手,每天平板支撐4分鐘,睡前完成;不斷遞增突破,這4分鐘可以分多次完成,每次以1分鐘為主。現在我會在自己微信里建立的一個打卡小簽到,每天簽到打卡發朋友圈。其一是為了督促自己,其二是為了吸引更多愛學習的小伙伴一起見證。
③讀書先定個小目標,每個月看4本,每星期看1~2本,達成后再依據情況遞增。沒看完一本書后寫讀書筆記,這是務必要完成的,目前也在踐行著。
眼看著這些小目標被自己一一打破,完成。斷舍離,其實并沒有那么難。它正好是我們自律的體現,做到斷舍離,我們會更有自由的時間分配做更多更精,更有效率的事。
02.來自手機的斷舍離
手機用久了,經常需要定期清理,我的OPPOR9是去年5月份買的,使用也一年多了,機身內存是16G的。每隔一個星期總要提醒我內存需要清理之類的,或者時不時點擊某個軟件,會出現閃退的現象。有經驗的都知道,內存不足了,該刪掉一些無用的軟件。
翻來翻去,覺得每個軟件都不應該刪除掉。
學習英語軟件的百詞斬,之前堅持學習背單詞兩個多月,想想有空的時候還是可以繼續記記單詞用,還是不刪了,留著吧。
扇貝單詞,覺得這個軟件比百詞斬更方便,可以分美式跟英式兩種語法,而且有“每日一句”的雞湯文,可以曬朋友圈用,況且也記單詞連續打卡數日,不舍得刪。
出國翻譯官,偶爾與外國友人交流的時候(這種概率是微乎其微的)可以拿來翻譯用,想想又沒舍得刪。
愛奇藝跟騰訊視頻之間的糾結,美團外賣與餓了么之間的糾結;美圖秀秀與潮自拍之間的選擇,唱吧與全民K歌之間的選擇;每日瑜伽與Keep之間的糾結(因為Keep里面也有練瑜伽的課程),悅跑圈、悅動圈和咕咚之間的糾結(之前還載了超級俱樂部以及更多跑步的軟件);還有管理相片的相冊軟件,百度網盤與相冊管家之間的糾結。
這些都是重復的軟件,還有一些無用的軟件,完全可以毫不猶豫刪除的。譬如:王者榮耀、開心消消樂、玩吧、抖音、快手……
這些多余重復的軟件完全可以刪除,可是因為無法做到斷舍離,只能等到手機內存實在裝不下了,被逼無奈之下,才肯忍痛割愛。
把無用的軟件載掉,用學習的軟件代替,何嘗不是一種改變。把多余重復的軟件載掉,學會斷舍離,才能逃離各種來自手機上的糾結。
現在我的手機桌面上,游戲軟件不復存在,只剩下幾個不可替代的學習APP。
03.來自滿衣櫥的斷舍離。
去年的衣服:感覺才穿一個季度,沒破沒掉色的,不影響,繼續留著吧!
不合身的衣服:總感覺以后還可以再穿,扔了怪可惜,先放著吧!
過時的衣服:現在穿不好看,不時尚,說不定過一兩年又是流行的趨勢,先不扔,放著。
別人送的衣服:雖然不大喜歡,也是人家一片心意,才穿過一次,扔了怕人家會在意,不能扔,放起來。
總覺得自己有一天一定可以穿下那條深V長裙,總覺得自己可以瘦身至95斤,重新穿上那件s碼的牛仔褲。七存八放,不知覺衣櫥塞得滿滿,偶爾找件衣褲,翻箱倒柜。把衣櫥弄得亂七八糟的同時,發現生活也雜亂無序。
任何東西,合適當下的,才是最好的。被留下來的東西,應該僅僅以自我的感受和使用體驗為中心去做篩選,而非任何社會標準做評判。
現在,我會毫不猶豫扔掉穿不了的,不把那些衣物視為“下一季度”還能穿的念頭,并且定期整理衣櫥,看著井井有條分類擺放在衣櫥里的衣物,心里就有種莫名的舒心。這也許就是生活原來的樣子吧!
生活中,我們更需要做斷舍離大法。
《斷舍離》作者山下英子在她的一次專訪中指出:表面看,斷舍離是一種家居整理、收納術,從深層來看,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整理觀。
生活中,一個人最好的自律呈現,是斷舍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