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死亡研究進展(六)。

這個屬于該專題的終章。

1.這個我之前文獻閱讀的文章里有,大家可以看看。Ferroptosis是細胞死亡的一種形式,它是由脂質活性氧(ROS)的災難性積累引起的。 致癌信號轉導增加了許多腫瘤類型中脂質ROS的產生,并被源自氨基酸半胱氨酸的代謝物所抵消。 在這項工作中,我們表明通過系統xC-導入氧化的半胱氨酸(胱氨酸)是胰腺導管腺癌(PDAC)的關鍵依賴性,胰腺癌是導致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 PDAC細胞使用半胱氨酸合成谷胱甘肽和輔酶A,它們一起下調了鐵死亡。 在研究基因工程小鼠時,我們發現系統xC-亞基Slc7a11的缺失誘導了腫瘤選擇性鐵死亡并抑制了PDAC的生長。 這是通過施用cyst(e)inase(一種消耗半胱氨酸和胱氨酸的藥物)復制的,證明了可翻譯的方法可誘導PDAC中的鐵死亡。

2.由于組蛋白脫乙酰基酶抑制劑(HDACIs)對實體瘤的療效有限(因為組蛋白乙酰化會促進靶基因表達,這里猜測是SLC7A11),因此我們研究了氧化應激是否以及如何參與對HDACIs的敏感性,以開發出HDACIs治療的新治療選擇。 我們首先測試了谷氨酰胺剝奪對抗氧化劑谷胱甘肽(GSH)的還原是否會影響對市售HDACI伏立諾他和活性氧(ROS)積累的敏感性。 接下來,我們使用xCT的siRNA和生物信息學分析研究了谷氨酸-胱氨酸轉運蛋白xCT與伏立諾他功效之間的關系。 最后,我們驗證了伏立諾他和xCT抑制劑salazosulfapyridine(SASP)對ROS積累,細胞死亡誘導和集落形成的聯合作用。 谷氨酰胺剝奪增加了伏立諾他介導的細胞死亡與ROS積累。 xCT的遺傳消除改善了伏立諾他的功效,這與公開數據分析的結果一致,這表明xCT表達與許多類型的癌細胞系對HDACI的不敏感性呈正相關。 伏立諾他與SASP聯合使用時會引起ROS積累,可能導致協同增生。 我們的研究為涉及xCT的HDACI敏感性的潛在機制提供了新穎的機械學見解,這表明xCT是HDACI的有前途的預測標志,并合理地將HDACI與xCT抑制劑聯合治療以誘導鐵死亡。本文介紹了一個誘導鐵死亡的藥物。

3.放射療法(RT)通常用于癌癥治療,但是擴大其臨床適應癥仍然具有挑戰性。 輻射誘導的旁觀者效應(RIBE)的潛在機制尚不清楚,也未進行治療性利用。 我們建議,RIBE主要是由輻射的腫瘤細胞釋放微粒(RT-MPs)介導的,該微粒誘導廣泛的抗腫瘤作用并主要通過鐵死亡引起免疫原性死亡。 使用惡性胸腔積液(MPE)的小鼠模型,我們證明RT-MPs將微環境M2腫瘤相關巨噬細胞(M2-TAMs)極化為M1-TAMs,并調節TAM和腫瘤細胞之間的抗腫瘤相互作用。 在RT-MPs內化后,TAMs顯示出增加的程序性細胞死亡配體1(PD-L1)表達,增強了后續聯合抗PD-1治療的作用,從而賦予了MPE和順鉑耐藥MPE小鼠模型消融作用。本文介紹了放射也可以導致鐵死亡,看了這么多給我感覺鐵死亡只是一個結果,而有很多因可以誘導,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鐵死亡其實是一個保守的生物學過程。

4.Ferroptosis是一種鐵依賴性非凋亡性細胞死亡,曾在神經退行性疾病中被提及,但其在帕金森氏病中的作用仍不清楚。 在這里,我們使用檸檬酸鐵銨(FAC)處理多巴胺能細胞,以模擬帕金森氏病(PD)進展過程中的鐵死亡。 我們發現,FAC濃度誘導的鐵死亡多巴胺能細胞的細胞死亡類型是不同的。鐵死亡首先在相對低濃度的FAC治療組中發生,然后隨著鐵劑量的增加而出現凋亡。 此外,鐵的抑制劑可以挽救鐵過載引起的鐵死亡和凋亡,但是凋亡的抑制劑并不能阻止鐵死亡的發生。 我們驗證了在α-SynA53T純合PD小鼠模型中,鐵死亡發生在細胞凋亡之前。 潛在的機制可能與p53信號通路有關,但與MAPK信號通路無關。?

5.這項研究報告了用于光聲(PA)成像引導的光熱鐵療法的鐵螯合半導體多聚納米顆粒(SPFeN)的開發。 雜化聚合物納米劑包含鐵死亡作用引發劑(Fe3)和用作光熱納米換能器和鐵離子螯合劑的兩親性半導體多聚體(SPC)。 SPFeN憑借聚乙二醇(PEG)的嫁接及其小尺寸,在全身給藥后會在活體小鼠的腫瘤中蓄積,可以通過PA成像進行監測。 在酸性腫瘤微環境中,SPFeN產生羥基自由基,導致鐵死亡。 同時,在近紅外激光照射下,它產生局部熱量,不僅加速了芬頓反應,而且還進行了光熱療法。 與先前的研究相比,SPFeN的這種組合的光熱鐵治療作用可將鐵的劑量降至最低,并有效抑制活體小鼠的腫瘤生長,而對照組則無法做到。

6.急性肺損傷(ALI)是一種威脅生命的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活性氧和上皮細胞凋亡與急性肺損傷的發病機制有關。 Ferroptosis是一種鐵依賴的非凋亡形式的細胞死亡形式,部分通過促進活性氧的積累來介導其作用。 在缺血/再灌注誘導的腎功能衰竭和心臟損傷的實驗模型中,抑制鐵死亡可減輕臨床癥狀。 這項研究調查了凋亡刺激蛋白p53(iASPP)和Nrf2抑制劑在鐵死亡中的作用及其在腸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急性肺損傷中的潛在治療作用。 小鼠用erastin,然后用liproxstatin-1治療在野生型和Nrf2-/-小鼠中誘導了腸缺血/再灌注誘導的ALI。 通過western印跡,實時PCR和免疫熒光測定了缺血/再灌注誘導的急性肺損傷小鼠或缺氧/再生(HR)誘導的ALI小鼠肺上皮2細胞中與鐵死亡相關的因子。 Ferroptosis在體內促進了腸缺血/再灌注誘導的ALI。 iASPP抑制了鐵死亡并減輕了腸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急性肺損傷,而iASPP介導的針對缺血/再灌注誘導的ALI的保護依賴于Nrf2信號傳導。 HR誘導的急性肺損傷在小鼠肺上皮2細胞中體外增強了鐵死亡,并且在Nrf2-/-小鼠腸道缺血/再灌注增強后調節了鐵死亡。 iASPP通過Nrf2 / HIF-1 / TF信號通路介導了其對急性肺損傷的保護作用。 Ferroptosis有助于腸缺血/再灌注誘導的ALI,iASPP治療部分通過Nrf2抑制Ferroptosis。

7.靶向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的抗體西妥昔單抗在晚期結直腸癌(CRC)患者中的長期療效受到耐藥性(persister)細胞的出現的限制。 在其他癌癥類型中的最新研究表明,在接受靶向藥物初始治療后仍然存活的細胞通常易受細胞代謝變化(包括氧化應激)的影響。 維生素C(VitC)是一種抗氧化劑,可以在藥理劑量下自相矛盾地觸發氧化應激。 在這里,我們測試了VitC與西妥昔單抗聯合可以抑制CRC RAS / BRAF野生型模型對EGFR阻斷的繼發性耐藥性出現的假設。 我們發現在西妥昔單抗中添加VitC會損害藥物持久劑的出現,限制CRC類器官的生長,并顯著延遲CRC患者衍生的異種移植物中獲得性耐藥。 從機理上講,蛋白質組學和代謝通量分析表明,西妥昔單抗通過阻止葡萄糖的攝取和糖酵解來鈍化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而不是促進緩慢但逐步的ROS產生。 同時,VitC破壞了鐵的體內平衡,并進一步提高了ROS水平,最終導致鐵死亡。 VitC和西妥昔單抗的組合可編排由ATP耗竭和氧化應激觸發的合成致死性代謝細胞死亡程序,從而有效地限制了獲得性抗EGFR抗體的出現。?

8.?由于腎上腺皮質中的相關氧化過程,我們的研究調查了鐵死亡的作用,并發現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4(GPX4)和長鏈脂肪酸CoA連接酶4(ACSL4)的腎上腺皮質表達高)基因,是促成鐵死亡的關鍵因素。 通過將MALDI質譜成像應用于正常和贅生性腎上腺皮質組織,我們檢測到花生四烯酸和腎上腺酸的高含量,這兩種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在鐵死亡的治療過程中會發生過氧化作用。 在三個可用的腎上腺皮質細胞模型(H295R,CU-ACC1和CU-ACC-2)中,對RSL3抑制GPX4的敏感性很高,記錄的EC50值為5.7×10-8、8.1×10-7和2.1×10-分別為8 M,而所有非類固醇生成細胞的敏感性均顯著降低。 RSL3完全阻斷GPX4的活性會導致鐵死亡,在腎上腺皮質細胞中可通過酮康唑抑制類固醇生成而完全逆轉,而不是通過使用甲吡酮阻斷皮質醇合成的最終步驟來完全逆轉。 盡管Ato細胞強烈誘導脂質過氧化,但Mitotane是批準用于ACC的唯一藥物,并未引起鐵死亡

9.胰腺癌往往對目前的治療有很高的抵抗力,并且仍然是生物醫學的巨大挑戰之一,其五年生存率非常低。 在這里,我們報道了扎西他濱,一種用于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藥物,可以通過誘導鐵死亡(一種依賴鐵的形式調節細胞死亡的形式)來抑制原發性和永生化的人胰腺癌細胞的生長。 從機制上講,這種作用依賴于扎西他濱誘導的線粒體DNA應激,該應激激活了STING1 / TMEM173介導的DNA感應途徑,從而導致脂質過氧化導致大自噬/自噬依賴性的鐵死亡,但不是I型干擾素應答。 因此,自噬依賴的受精作用途徑的遺傳和藥理失活減弱了扎西他濱在細胞培養和動物模型中的抗癌作用。 在一起,這些發現不僅為胰腺癌治療提供了一種新方法,而且還增加了我們對自噬與DNA損傷反應在塑造細胞死亡中相互作用的理解。本文關聯了線粒體自噬和鐵死亡。

10.Ferroptosis是非凋亡調節細胞死亡的新發現形式,其特征是鐵依賴性和脂質過氧化作用。 由于癌細胞中對鐵的依賴性增強,因此誘導鐵死亡正成為一種有前途的治療策略。 然而,鐵死亡的確切的潛在分子機制和調控過程仍是未知之數。 在本研究中,我們證明蛋白Frataxin(FXN)是通過調節鐵穩態和線粒體功能而成為鐵死亡的關鍵調節劑。 FXN表達的抑制特別抑制增殖,破壞線粒體形態,阻礙Fe-S簇組裝和激活鐵饑餓壓力。 此外,FXN表達的抑制通過加速自由鐵蓄積,脂質過氧化作用顯著增強了蛋白激酶誘導的細胞死亡,并導致戲劇性的線粒體形態損傷,包括片段化增強和ista消失。 此外,這種類型的細胞死亡被確認為鐵死亡,因為它可以通過肥大性抑制劑Fer-1或GSH藥理恢復,但不能通過凋亡,壞死抑制劑來恢復。 反之亦然,FXN的強制表達阻止鐵饑餓反應和蛋白激酶引起的鐵死亡。 更重要的是,藥理或基因阻斷鐵饑餓的信號可以在體內完全恢復FXN敲低細胞和異種移植物中對鐵銹病的抗性。?

11.Ferroptosis是一種受調節的細胞死亡類型,由受鐵依賴性的氧化多不飽和脂肪酸含磷脂積聚驅動。 沒有可靠的方法來選擇性地對組織切片中的肥大細胞進行染色,以表征動物模型或患者樣品中鐵死亡的程度。 我們通過用經過鐵氧體誘導劑哌嗪雌激素處理的淋巴瘤細胞的膜對小鼠進行免疫接種,并篩選出約4,750的產生的單克隆抗體來選擇性檢測經歷鐵氧體轉化的細胞,從而解決了這一差距。 我們發現一種抗體,3F3鐵蛋白膜抗體(3F3-FMA),可以有效地用作選擇性鐵死亡染色試劑。 3F3-FMA的抗原被鑒定為人轉鐵蛋白受體1蛋白(TfR1)。 我們用幾種其他抗TfR1抗體驗證了這一發現,并將它們與其他潛在的鐵銹病檢測試劑進行了比較。 我們發現抗-TfR1和抗丙二醛加合物抗體可有效地在多種細胞培養和組織環境中染色鐵死亡腫瘤細胞。本文介紹了一種鐵死亡標記蛋白。

12.通過癌細胞中mRNA前體的交替剪接產生的特定蛋白質同工型的表達,可以延長細胞的存活時間。 替代剪接如何調節腫瘤的發展以及對癌癥靶向治療的抵抗力仍然知之甚少。 在這里,我們顯示了RNF113A,其功能喪失導致X連鎖的毛硫菌營養不良,在肺癌中過表達,并能防止順鉑依賴性細胞死亡。 RNF113A是一種RNA結合蛋白,可調節參與細胞存活的多種候選物的剪接。 RNF113A缺乏會通過多種機制引發DNA損傷引發細胞死亡,包括通過存活蛋白MCL-1的失穩引起的細胞凋亡,由于SAT1表達增強而引起的鐵死亡以及由于Noxa1表達改變而引起的ROS產生增加。 RNF113A缺乏會通過MCL-1的失穩來避免對順鉑和BCL-2抑制劑的耐藥性,因此將剪接體抑制劑定義為治療由于MCL-1穩定而表現出對特定藥物產生耐藥性的治療方法

13.光動力療法(PDT)結合氧合策略被廣泛用于癌癥治療中。 然而,由于腫瘤組織產生的復雜性,異質性和不可逆的缺氧環境,提高氧氣的PDT未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隨著Fe依賴性肥大病的出現,氧還具有活性氧(ROS)的細胞毒性,這種化學動力學的癌癥治療方法已引起廣泛關注。 在這項研究中,將血紅蛋白(Hb)與光敏劑二氫卟酚e6(Ce6)連接,以構建載有索拉非尼(SRF,促肥大性啟動子)的2合1納米平臺(SRF @ Hb-Ce6),并結合氧氣增強的PDT和強效鐵死亡。 受益于能夠結合氧的Fe的固有存在,血紅蛋白可同時為氧依賴性PDT提供氧和為Fe依賴性鐵死亡提供Fe。 此外,將兩親性MMP2響應肽整合到納米平臺的骨架中,以確保藥物釋放特異性,從而提高安全性。 相關測量結果表明,SRF @ Hb-Ce6增強了PDT和鐵死亡。 更重要的是,PDT通過募集免疫細胞分泌IFN-γ來增強肥大癥,這在我們的發現中可以使腫瘤對肥大癥敏感。 本文屬于鐵死亡的應用研究。

14.Ferroptosis是由鐵依賴性脂質反應性氧的積累介導的調節性細胞死亡的一種新特征,在癌癥治療中具有巨大潛力。 但是,鐵死亡的分子機制仍然很難捉摸。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定義了DJ-1在鐵死亡中的整合作用。 在體外和體內,DJ-1的抑制均有效地增強了腫瘤細胞對鐵死亡誘導劑的敏感性。 代謝分析和代謝物拯救分析表明,DJ-1耗竭通過破壞S-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四聚體的形成并削弱其活性而抑制了轉硫途徑。 因此,當同型半胱氨酸生成減少時,會引起更多的鐵死亡,這可能是阻止胱氨酸吸收后谷胱甘肽生物合成的唯一來源。本文發現了一種鐵死亡的促進蛋白并闡明了其作用。

15.NASH是發展最快的肝臟疾病之一,可導致嚴重的脂肪變性,炎癥并最終導致肝損傷。 然而,NASH的病理生理機制仍不清楚,目前尚無針對該疾病的藥物治療。 Ferroptosis是鐵依賴性脂質過氧化誘導的細胞凋亡的一種非凋亡形式。 由于NASH進展伴隨著大量脂質積累,產生了脂毒性物質,因此我們研究了鐵死亡NASH進展中的作用。RNA-seq分析表明,花生四烯酸代謝增加可促進以MCD飲食喂養的小鼠肝臟中的鐵死亡,其進一步通過脂質ROS積累,線粒體形態變化和細胞死亡增加來證明。 在MCD喂養的小鼠的肝臟和血清中檢測到鐵蓄積。 與鐵死亡相關的脂質過氧化物的清除減少了體內和體外的脂質積累。 重要的是,鐵死亡抑制劑可減輕MCD飲食引起的炎癥,纖維化和肝損傷。 最后,脂質ROS通過促進脂質液滴的形成來促進肝臟脂肪變性。本文將鐵死亡與飲食誘導的NASH結合。

16.Ferroptosis是一種新發現的非凋亡性細胞死亡途徑,由鐵依賴性脂質過氧化物(LPO)的積累引起。 近來,已廣泛開發了新興的鐵基納米材料以誘導Fenton反應依賴性鐵死亡用于癌癥治療。 然而,過少的H 2 O 2和有限的腫瘤酸度不能滿足芬頓反應的最佳條件,這極大地限制了鐵死亡治療的療效。 在本文中,我們報道了一種新型谷胱甘肽(GSH)和鐵氧化還原對,隨后觸發了LPO生成器(LPOgener),該生成器可以直接提供不依賴Fenton反應的鐵死亡下游執行者進行癌癥治療。 通過利用GSH介導的Fe3還原和完善的鐵氧化還原對介導的脂質過氧化作用,LPOgener由完整的檸檬酸鐵銨(FAC)和不飽和脂質富集的磷脂酰膽堿構建,并形成為載有FAC的脂質體。 LPOgener中包裹的Fe3在高GSH水平下可以有效地還原為腫瘤細胞中的Fe2。 隨后,形成的鐵氧化還原對可能引發不依賴Fenton反應的肥大癥的過度脂質過氧化作用。 優異的抗癌治療效果,幾乎沒有全身毒性,這表明LPOgener是一種有效的促發鐵死亡誘導劑,可用于癌癥治療。本文屬于鐵死亡的應用研究。

17.肺泡橫紋肌肉瘤(aRMS)是一種高度惡性的兒童惡性腫瘤,其特征在于特定的染色體易位,主要編碼致癌轉錄因子PAX3-FOXO1,因此也稱為融合陽性RMS(FP-RMS)。 以前,我們已經確定了fenretinide(視黃酸對羥基苯胺)會影響PAX3-FOXO1表達水平以及FP-RMS細胞活力。 在這里,我們更詳細地描述了芬維A胺的作用方式。 首先,我們證明了芬維A胺誘導產生的活性氧(ROS)取決于線粒體呼吸鏈的復合物II,因為ROS清除以及鐵的復合完全消除了細胞死亡。 其次,我們將細胞與一系列特定細胞死亡途徑的藥理抑制劑共同處理,包括z-vad(凋亡),necrostatin-1(壞死性病),3-甲基腺嘌呤(3-MA)(自噬)和ferrostatin-1(芬太尼)。 令人驚訝的是,這些抑制劑均不能防止細胞死亡。 凋亡和壞死性途徑(BAK,BAX和RIPK1)中關鍵參與者的遺傳耗竭也證實了藥理學數據。 然而,有趣的是,用芬維A胺處理的細胞的電子顯微鏡檢查顯示細胞質液泡的過度積累,這與自噬體不同。 進一步的流式細胞術和熒光顯微鏡實驗表明巨胞飲過多刺激,導致早期和晚期內體的積累。 出人意料的是,藥理學抑制作用以及大的發電機GTP酶的基因消耗完全消除了芬維A胺誘導的囊泡形成和隨后的細胞死亡,這提示了一種新形式的依賴于發電機的程序性細胞死亡。 本文介紹了一種促進細胞鐵死亡的藥物。

18.鐵死亡是一種新的非凋亡性細胞死亡的方式,這種方式是由鐵依賴的有毒脂質過氧化物(脂質-ROS)的積累引起的。 癌癥相關的成纖維細胞(CAF)通過分泌各種生物活性物質(包括外泌體)來支持腫瘤的進展和耐藥性。 然而,CAF在調節脂類代謝以及癌細胞的肥大性中的作用仍未被探索,并且仍然是謎。在這里,我們提供了臨床證據,表明花生四烯酸脂氧合酶15(ALOX15)與胃癌中脂質ROS的產生密切相關,并且外泌體miR-522可作為ALOX15的潛在抑制劑。 通過使用原代基質細胞和癌細胞,我們證明了exosome-miR-522主要來源于腫瘤微環境中的CAF。 此外,發現異質核糖核蛋白A1(hnRNPA1)介導miR-522包裝到外泌體中,泛素特異性蛋白酶7(USP7)通過去泛素化穩定了hnRNPA1。 重要的是,順鉑和紫杉醇通過激活USP7 / hnRNPA1軸來促進CAF分泌miR-522,從而導致ALOX15抑制并減少脂質-ROS在癌細胞中的蓄積,并最終導致化學敏感性降低。mol cancer的文章思路就是新奇。

19.對乙酰氨基酚(APAP)過量是藥物引起的急性肝衰竭的常見原因。 盡管肝細胞死亡被認為是APAP誘導的肝毒性的關鍵事件,但其潛在機制仍不清楚。 Ferroptosis是一種新發現的細胞死亡類型,由細胞氧化還原穩態的喪失引起。 由于谷胱甘肽(GSH)耗竭觸發了APAP誘導的肝毒性,因此我們研究了肥大癥在APAP誘導的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中的作用。 受鐵線蟲病特異性抑制劑鐵基他汀1(ferrostatin-1)明顯阻止了APAP誘導的肝毒性(以ALT,AST和組織病理學評分進行評估),脂質過氧化(4-HNE和MDA)以及鐵線蟲制造者PTGS2 mRNA的上調Fer-1)。 Fer-1治療還完全預防了大劑量APAP引起的死亡率。 同樣,鐵螯合劑去鐵胺可防止APAP誘導的肝毒性和脂質過氧化。 使用質譜法,我們發現源自AP的n-6脂肪酸(主要是花生四烯酸)衍生的脂質過氧化物被APAP升高,而自氧化是APAP衍生的脂質氧化的主要機理。 酰基輔酶A合成酶長鏈家族成員4或α-生育酚補充的遺傳抑制也可防止APAP誘導的肝毒性。 我們發現,肥大癥是APAP誘導的肝細胞死亡的原因。本文說明了脂質過氧化物來源。

20.Ferroptosis廣泛參與包括腎臟,肝臟和大腦在內的各種組織的退行性疾病,并且在多種原發性和治療耐藥性癌癥中具有針對性。鐵死亡的標志性和限速步驟是在細胞膜中積累氫過氧化物磷脂。 然而,導致脂質過氧化的酶的特征仍然很差。 使用全基因組,CRISPR-Cas9介導的抑制物篩選,我們確定細胞色素P450氧化還原酶(POR)是鐵素體肥大細胞死亡所必需的,而癌細胞在表現出對鐵死亡的固有和誘發敏感性。 通過癌細胞中POR的遺傳耗竭,我們揭示了POR有助于跨廣泛的譜系和細胞狀態,并響應于不同的肥大癥誘導機制而促進鐵死亡。 使用系統的脂質組分析,我們進一步將POR的活性映射到肥大癥中脂質過氧化步驟。

21.MDM2和MDMX是腫瘤抑制因子p53的負調節劑它們可以作為異源復合物單獨起作用,以抑制p53的功能。 MDM2在獨立于p53的細胞,組織和動物中也具有促癌作用。 關于MDMX或MDM2-MDMX復合體的獨立于p53的作用的信息很少。 我們發現MDM2和MDMX促進有或沒有p53的細胞中的鐵死亡。 使用小分子,RNA干擾試劑和MDMX的突變形式,我們發現MDM2和MDMX可能部分作為復合物起作用,通常會促進促鐵死亡。 我們觀察到MDM2和MDMX會改變細胞的脂質分布,從而促進鐵死亡抑制MDM2或MDMX會導致FSP1蛋白水平升高,從而導致輔酶Q10(一種內源性親脂性抗氧化劑)水平升高。 這表明,MDM2和MDMX通常會阻止細胞針對脂質過氧化進行適當的防御,從而促進鐵死亡。 此外,我們發現PPARα活性對于MDM2和MDMX促進鐵死亡至關重要,這表明MDM2-MDMX復合物通過改變PPARα活性來調節脂質。 這些發現揭示了細胞對MDM2和MDMX反應的復雜性,并表明MDM2-MDMX抑制作用可能對預防涉及鐵死亡的退行性疾病有用。 此外,他們認為MDM2 / MDMX擴增可能預測某些癌癥對促肥大病誘導劑的敏感性。

22.Ferroptotic死亡是失去對三個過程的控制權的懲罰,這三個過程是鐵代謝,脂質過氧化和硫醇調節,這在專業吞噬細胞發揮其功能并存活的促炎環境中很常見。 我們假設15-脂氧合酶(15-LOX)的氧化還原重編程在促鐵素體信號15-氫過氧-二十碳四烯基-磷脂酰乙醇胺(15-HpETE-PE)的產生過程中調節鐵死亡耐受性。 在這里,我們發現,活化的M1(而非活化的M2)巨噬細胞/小膠質細胞的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NO?-富集調節了對鐵死亡的敏感性。 iNOS的遺傳或藥理消耗/失活賦予M1細胞敏感性,而NO?供體則賦予M2細胞抗鐵死亡的能力。 在體內,與M2吞噬細胞相比,M1吞噬細胞對藥理引起的鐵死亡具有更高的抵抗力。 在腦外傷或腫瘤微環境的促炎條件下,在iNOS缺陷型細胞中,這種抗性減弱。 NO?供體對二十碳四烯酰基(ETE)-PE中間體和氧化截短物種進行的硝化作用和/或iNOS抑制劑對NO?產生的抑制作用代表了在促炎條件下調節鐵死亡的新型氧化還原機制。本文介紹了鐵死亡與免疫調節的關系。

23.癌癥干細胞(CSC)構成實體腫瘤中的細胞亞群,負責抵抗常規化學療法,轉移和癌癥復發。 天然產物沙利霉素可通過與溶酶體鐵直接相互作用,利用CSC中鐵穩態的上調來選擇性地靶向該細胞生態位。 在這里,已發現二價金屬轉運蛋白1(DMT1)的抑制劑通過阻斷溶酶體鐵易位而選擇性靶向CSC。 這導致溶酶體鐵的積累,活性氧的產生以及具有鐵死亡特征的細胞死亡。 DMT1抑制劑選擇性地靶向原發癌細胞和循環腫瘤細胞中的CSC,證明了該策略的生理相關性。本文介紹了一種鐵死亡促進劑在腫瘤干細胞治療中的作用。

24.能量應激會耗盡ATP并誘導細胞死亡。 在這里,我們確定了能量應激對鐵死亡的意外抑制作用, 我們發現誘導或模擬能量應激的治療可以抑制鐵死亡和脂質過氧化。 失活的AMP激活蛋白激酶(AMPK),一種細胞能量狀態的傳感器,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能量應激對體外受精和與受精相關的腎臟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 具有較高的基礎AMPK激活的癌細胞對鐵死亡具有抵抗力,而AMPK失活會使這些細胞對鐵死亡敏感。 功能和脂質組學分析進一步將AMPK的鐵死亡調節與AMPK介導的乙酰輔酶A羧化酶磷酸化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生物合成聯系起來。?

25.近年來,鐵死亡已成為一種鐵依賴性形式的非凋亡性細胞死亡,這也是一種受調節的壞死過程,并且是對腫瘤抑制的一種反應。 但是,還不知道ferroptosis是否與潰瘍性結腸炎(UC)有關。 這項研究的目的是調查鐵死亡是否與UC有關,尤其是腸上皮細胞(IEC)的死亡,并分析核因子κBp65亞基(NF-κBp65)對鐵死亡的影響。 在來自人類UC的腸粘膜樣品中評估了與鐵死亡相關蛋白的基因表達。 硫酸葡聚糖硫酸鈉(DSS)誘導UC的實驗模型。 評估了IECs的鐵死亡,使用IEC特異的NF-κBp65缺失小鼠(p65IEC-KO)分析了NF-κBp65對鐵死亡的影響,并在體內外研究了鐵死亡信號傳導途徑。 結果表明,UC患者和結腸炎小鼠的IEC中均明顯誘發了鐵死亡,而鐵死亡是由內質網(ER)應激信號介導的。 IECNF-κBp65的特異性缺失明顯上調了鐵死亡并加劇了結腸炎,結果表明,磷酸化的NF-κBp65通過直接結合真核生物起始因子2α顯著抑制了ER應力信號轉導。 這些數據表明,鐵死亡通過內質網應激介導的IEC細胞死亡而促成UC,而NF-κBp65磷酸化抑制內質網應激性介導的IEC鐵死亡以減輕UC。

26.鐵基納米材料作為主要的促鐵死亡作用的誘導平臺更具前景,因為鐵本身是芬頓反應產生ROS的關鍵成分。 然而,為了使用SPIO NPs誘導基于鐵死亡的癌癥治療,Fe劑量必須很高。 因此,通過將鐵基納米材料與其他組分和治療方式相關聯來提高基于鐵死亡的癌癥治療的功效仍然是巨大的挑戰。 在這項研究中,索拉非尼(SRF)和超小型SPIO納米顆粒被加載到中孔和MPDA NP的表面上,形成SRF @ MPDA-SPIO納米顆粒。 SPIO負載為系統提供了鐵供應,使系統MRI可見。同時,SRF能在較低Fe劑量下誘導癌細胞的鐵死亡。 此外,由MPDA NP在激光輻照下產生的熱量提供了適度的PTT,以增強鐵死亡作用。本文屬于鐵死亡應用研究。

27.桑葉是日常飲食中使用的蔬菜。 它可以帶來可口的味道和多種健康益處。 但是,負責這些健康益處的化學物質仍未公布。 在這項工作中,從桑葉中分離出兩個新的異戊烯基黃酮。 鑒定了它們的結構,并命名為morachalcone D和morachalconeE。研究了這兩種化合物對HT22細胞中谷氨酸和erastin誘導的內源性氧化損傷(氧化/鐵生病)的保護作用。 結果表明,與對氨基苯甲酸酯E相比,對氨基甲酸酯D的預防作用更強。對氨基甲酸酯D的神經保護作用與防止ROS產生,谷胱甘肽消耗和鐵蓄積有關。 Morachalcone D上調涉及抗氧化劑防御的基因的表達,包括GPx4,CAT,SOD2,Nrf2,HMOX1和SLC7A11。本文發現了一種植物中抗氧化成分。

28.我們的初步工作表明,維生素D受體(VDR)的激活對順鉑誘發的急性腎損傷(AKI)具有保護作用。 據報道,鐵死亡與AKI有關。 在本研究中,我們研究了鐵死亡與VDR對順鉑誘導的AKI的保護作用之間的內在聯系。 通過使用鐵死亡抑制劑ferrostatin-1并在體內和體外測量順鉑誘導的AKI模型中的促鐵死亡表型,我們觀察到ferrostatin-1降低了血尿素氮,肌酐和組織損傷,因此證實了參與順鉑誘導的AKI中的鐵死亡。 VDR激動劑paricalcitol可以通過減少脂質過氧化作用(Feroptosis的特征性表型),生物標記物4-hydroxynonenal(4HNE)和丙二醛(MDA)來功能上和組織學上減弱順鉑誘導的AKI,同時逆轉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4(GPX4),這是Ferropt的主要調節因子下調。 與野生型小鼠相比,VDR基因敲除小鼠表現出更多的鐵死亡和腎臟損害。 VDR缺乏在體內和體外均顯著降低了順鉑脅迫下GPX4的表達,進一步的熒光素酶報告基因檢測表明GPX4是轉錄因子VDR的靶基因。 此外,體外研究表明,siRNA對GPX4的抑制作用大大消除了帕立骨化醇對順鉑引起的腎小管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 此外,paricalcitol的預處理還可以減輕Erastin(促鐵死亡的誘導劑)誘導HK-2細胞的細胞死亡。

29.鐵死亡是一種鐵依賴性的細胞死亡調節形式,鐵、脂質和谷胱甘肽水平與退化過程和腫瘤抑制有關。通過全基因組激活篩選,我們確定了一組對抗鐵依賴性細胞死亡的基因,包括GTP環水解酶-1(GCH1)及其代謝衍生物四氫生物喋呤/二氫生物喋呤(BH4/BH2)。由GCH1表達細胞合成BH4/BH2引起脂質重塑,通過選擇性地防止兩個多不飽和脂肪酰尾磷脂的消耗和抑制鐵死亡。GCH1在癌細胞系中的表達水平根據其在人類腫瘤樣本中的表達分層對鐵死亡的易感性。GCH1-BH4-磷脂軸是鐵死亡抵抗的主調節器,控制抗氧化劑BH4的內源性產生、輔酶q10的豐度和具有兩個多不飽和脂肪酰尾的異常磷脂的過氧化。這證明了一種獨立于GPX4/谷胱甘肽系統的獨特的鐵下垂保護機制。本文介紹了一種不依賴GPX4的鐵死亡途徑。

30.Ferroptosis是調節細胞死亡的新定義形式,其特征在于脂質氫過氧化物的鐵依賴性積累。 Erastin是促鐵死亡的活化劑,與電壓依賴性陰離子通道VDAC2和VDCA3結合,但是用erastin處理會導致通道降解。 在這里,作者表明Nedd4是在erastin?治療后誘導的,導致泛素化和隨后的通道降解。 Nedd4的消耗限制了VDAC2 / 3的蛋白質降解,從而增加了癌細胞對Erastin的敏感性。通過了解erastin誘導細胞抵抗的分子機制,我們可以發現細胞如何適應新的分子來維持體內平衡。 此外,由FOXM1-Nedd4-VDAC2/3負反饋環介導的erastin誘導的耐藥性為建立克服鐵死亡耐藥性的途徑提供了初步框架。。本文是對erastin促鐵死亡原理的介紹。

31.線粒體frataxin(FXN)表達減少導致fridreich共濟失調(FRDA),一種與2型糖尿病(T2D)嚴重共病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棕色脂肪組織(BAT)是一種富含線粒體的抗糖尿病組織,它將多余的能量轉化為熱量,以維持代謝穩態。這里我們報道了FXN敲除/敲除(KIKO)小鼠表現出高脂血癥、能量消耗減少、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漿瘦素升高、T2D樣特征。FXN缺乏導致蝙蝠線粒體超微結構和耗氧量的紊亂,同時導致脂肪的積累。轉錄組學數據顯示冷不耐受與鐵介導的細胞死亡(鐵下垂)有關。在KIKO小鼠的BAT、FXN缺乏的T37i棕色脂肪細胞和原代脂肪細胞中觀察到PKA介導的脂解損傷和控制線粒體代謝、脂類分解代謝和脂肪生成的基因表達。脂肪細胞前體對鐵死亡有明顯的易感性,表現為脂質過氧化增加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4降低。總的來說,我們的數據指向了FRDA中的BAT功能障礙,并認為BAT是克服FRDA中T2D的有希望的治療靶點。

32.Ferroptosis是一種由脂質過氧化引起的調節性細胞死亡形式,最近被確定為一種天然的腫瘤抑制機制。在這里,我們表明電離輻射(IR)誘導癌細胞中的ferroptosis。從機制上講,IR不僅誘導活性氧(ROS),還誘導ACSL4的表達,ACSL4是ferroptosis所需的脂質代謝酶,導致脂質過氧化和ferroptosis升高。AcSL4消融基本上消除IR誘導的鐵死亡,并促進抗輻射。IR還誘導ferroptosis抑制劑的表達,包括SLC7A11和GPX4,作為適應性反應。IR-或KEAP1-缺陷誘導的SLC7A11表達通過抑制鐵死亡來促進放射抗性。用ferroptosis誘導劑(FINs)滅活SLC7A11或GPX4使放射抗性癌細胞和異種移植腫瘤對IR敏感。此外,放射療法在癌癥患者中誘導鐵死亡,并且增加的鐵死亡與癌癥患者的放射療法的更好響應和更長的存活相關。本文介紹了放射也可以導致鐵死亡。

33.Ferroptosis是最近公認的調節性細胞死亡形式,其特征在于脂質過氧化。然而,急性免疫性肝炎(AIH)中鐵濃化的分子機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在這項研究中,我們研究了伴刀豆球蛋白A(ConA)誘導AIH的小鼠肝臟中的經典ferroptotic事件。用AIH鑒定顯著上調的基因吲哚胺2,3-雙加氧酶1(IDO1),并且通過遺傳缺失或IDO1的藥理學抑制在體外和體內評估其在產生ferroptosis和活性氮物質(RNS)中的作用。我們觀察到ferroptosis導致ConA誘導的肝損傷,這通過ferroptosis抑制劑(ferrostatin-1)的治療效果得到證實。值得注意的是,ConA誘導的肝損傷中肝臟IDO1和硝化應激的上調也被鐵死亡消除顯著抑制。此外,IDO1缺乏通過激活溶質載體家族7成員11(SLC7A11;也稱為xCT)表達,伴隨著小鼠肝臟病變和RNS的減少,促成了對ferroptosis的抗性。同時,IDO抑制劑1-甲基色氨酸通過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和3-硝基酪氨酸表達的減少減輕了小鼠肝損傷。與體內結果一致,IDO1的肝細胞特異性敲低在體外暴露于誘導鐵蛋白沉積的化合物(Erastin)時導致鐵死亡抗性,而IDO1過表達加重了經典的鐵死亡事件和RNS應激。總體而言,這些結果揭示了一種新的ferroptosis分子機制,其具有ConA誘導的肝損傷中硝化應激的關鍵特征,并且還將IDO1依賴性ferroptosis鑒定為治療AIH的潛在靶標。

34.雙硫侖/銅(DSF/Cu)由于其優異的抗癌活性和安全性而成為臨床應用的有前景的抗腫瘤試劑。然而,DSF/Cu的抗癌機制尚未完全闡明。我們的研究表明,DSF/Cu強烈誘導鼻咽癌(NPC)細胞和α-平滑肌肌動蛋白(α-SMA)陽性成纖維細胞的細胞毒性作用。熒光激活細胞分選(FACS)分析進一步表明,DSF/Cu在α-SMA陽性成纖維細胞中誘導的晚期凋亡率高于腫瘤細胞,DSF/Cu通過醛脫氫酶(ALDH)促進細胞凋亡和壞死。-獨立方法。此外,我們發現DSF/Cu對NPC細胞的抗腫瘤活性是通過ROS/MAPK和p53介導的ferroptosis途徑發生的,ROS清除劑N-乙酰-l-半胱氨酸(NAC)可以逆轉細胞和脂質ROS水平。在5-8F異種移植物中,TUNEL和免疫組織化學(IHC)分析均表明DSF/Cu可通過抑制α-SMA的表達誘導細胞凋亡并使癌相關成纖維細胞(CAF)失活。此外,與順鉑(CDDP)聯合使用,DSF/Cu在體內耐受性良好,可顯著抑制NPC組織的生長。本文介紹了一種鐵死亡促進劑,并介紹了其機制。

35.Ferroptosis是由鐵依賴性脂質過氧化驅動的調節性細胞死亡的新形式。谷氨酰胺酶和三羧酸循環參與了鐵死亡,但潛在的代謝過程仍不清楚。我們檢查了二氫硫辛酰胺脫氫酶(DLD)在頭頸癌(HNC)中鐵死亡誘導中的作用。在HNC細胞系和小鼠腫瘤異種移植模型上測試了胱氨酸剝奪或柳氮磺胺吡啶處理以及DLD基因沉默/過表達的影響。在細胞死亡,脂質活性氧(ROS)和線粒體鐵產生,線粒體膜電位,mRNA/蛋白質表達和α-酮戊二酸脫氫酶(KGDH)/琥珀酸/烏頭酸酶活性方面分析了這些作用。胱氨酸剝奪通過谷氨酰胺酶誘導鐵死亡。使用柳氮磺胺吡啶的胱氨酸剝奪或進口抑制誘導癌細胞死亡并增加脂質ROS和線粒體鐵水平,其通過靶向DLD的短干擾RNA(siRNA)或短發夾RNA(shRNA)顯著降低(P<0.01),但不是通過二氫硫辛酰琥珀酰轉移酶。在移植有載體或shDLD轉導的HN9細胞的體內小鼠模型中注意到相同的結果。胱氨酸剝奪或柳氮磺胺吡啶處理后,線粒體膜電位,線粒體游離鐵水平,KGDH活性和琥珀酸含量顯著增加(P<0.001),已被DLD siRNA或shRNA阻斷,因此被抗性DLD cDNA拯救。胱氨酸剝奪導致鐵饑餓反應和線粒體鐵積累Fenton反應和ferroptosis。本文介紹了鐵死亡與線粒體功能。

36.氧化應激是先兆子癇(PE)不良后果的主要原因。Ferroptosis,即鐵依賴性脂質過氧化引起的程序性細胞死亡,可能介導PE發病機制。我們使用體外(滋養層細胞)和體內(大鼠)模型評估了正常和PE胎盤組織中鐵死亡的特異性標志物。在PE胎盤中觀察到丙二醛含量和總Fe2+的增加以及谷胱甘肽含量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的降低。雖然滋養細胞在缺氧條件下經歷死亡,但ferroptosis,細胞凋亡,自噬和壞死的抑制劑增加了細胞活力。微陣列,生物信息學分析和熒光素酶報告基因檢測顯示,PE模型中miR-30b-5p的上調通過下調Cys2/谷氨酸逆向轉運蛋白和PAX3以及降低鐵轉運蛋白1(鐵輸出蛋白)的表達,在ferroptosis中起關鍵作用,導致GSH降低和不穩定的Fe2+增加。miR-30b-5p表達的抑制和鐵死亡抑制劑的補充減弱了大鼠模型中的PE癥狀,使得miR-30b-5p成為PE的潛在治療靶標。

37.在這里,我們報告細胞外KRASG12D是胰腺腫瘤相關巨噬細胞極化所必需的。氧化應激誘導KRASG12D蛋白從癌細胞釋放,屈服于自噬依賴性鐵死亡。包裝到外泌體中的細胞外KRASG12D然后通過年齡依賴性機制被巨噬細胞攝取。KRASG12D通過STAT3依賴性脂肪酸氧化導致巨噬細胞轉變為M2樣促腫瘤表型。因此,KRASG12D釋放和攝取的破壞可以消除小鼠模型中巨噬細胞介導的胰腺癌刺激。重要的是,巨噬細胞中KRASG12D表達水平與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差有關。這些發現不僅將細胞外KRASG12D鑒定為癌細胞-巨噬細胞通訊的關鍵介質,而且還提供了一種新的KRAS靶向抗癌策略。

38.肝缺血再灌注(I/R)損傷是肝移植(LT)中的主要問題。盡管肝細胞死亡是肝I/R損傷的最初事件,但其潛在機制仍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們回顧性分析了202名兒童活體供體LT的臨床數據,發現供體的高血清鐵蛋白水平(鐵超負荷的標志物)是LT后肝損傷的獨立危險因素。由于ferroptosis最近被發現是由損失引發的鐵依賴性細胞死亡在細胞氧化還原穩態中,我們研究了ferroptosis在小鼠肝I/R損傷模型中的作用,發現I/R誘導肝損傷,脂質過氧化和ferroptosis標記Ptgs2的上調,并且所有這些表現都是由ferroptosis特異性抑制劑ferrostatin-1(Fer-1)或α-生育酚。Fer-1還抑制肝I/R誘導的炎癥反應。此外,肝臟I/R損傷通過去鐵胺的鐵螯合作用減弱,并且通過高鐵飲食的鐵超負荷加劇。這些發現表明鐵超負荷是LT中肝臟I/R損傷的新危險因素,并且ferroptosis有助于肝臟I/R損傷的發病機制。

39.耐藥性是膠質母細胞瘤化療療效改善的主要障礙。 以前,我們表明,脫氫表雄酮(DHEA)是一種雄激素/神經甾體,可通過減輕DNA損傷來增強膠質母細胞瘤以獲得耐藥性。 據報道,由脫氫表雄酮(DHEA)或其他類型的雄激素激活的雄激素受體(AR)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的耐藥性。 但是,在富含DHEA的微環境中,AR在獲得膠質母細胞瘤耐藥性方面的作用仍然未知。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發現AR表達與不良預后顯著相關,并且AR明顯誘導出對替莫唑胺(TMZ)治療的耐藥性。 在這里,我們觀察到姜黃素類似物ALZ003誘導FBXL2介導的AR泛素化,從而導致降解。 重要的是,ALZ003在體外和體內均顯著抑制了TMZ敏感性和耐藥性膠質母細胞瘤的存活。 在ALZ003處理后,在膠質母細胞瘤細胞中觀察到了活性氧(ROS)的積累,脂質過氧化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4的抑制,?此外,在GPX4的存在下,AR的過表達防止了鐵死亡。 為了評估體內治療效果,我們將對TMZ敏感或耐藥的U87MG細胞移植到小鼠腦中,然后靜脈注射ALZ003。 除了抑制膠質母細胞瘤的生長,ALZ003還顯著延長了移植小鼠的生存期,并顯著降低了腫瘤區域的AR表達。本文介紹了一種新的鐵死亡的誘導劑。

40.探討periplipin2與胃癌的發生,發展之間的生物學關系,機制,探討脂質代謝異常導致胃腫瘤的機制,并提出periplipin2被認為是胃癌的潛在分子生物標志物。perilipin2的過表達和敲低分別增強了胃癌細胞SGC7901和MGC803的增殖和凋亡。 與體內敲除組相比,periplipin2過表達的腫瘤細胞獲得了更快的生長,periplipin2通過調節相關基因:酰基-coa合成酶長鏈家族成員3,花生四烯酸15-脂氧合酶,影響胃癌細胞的增殖和凋亡。 ,微管相關蛋白1輕鏈3 alpha,pr / set域11和importin 7參與了Ferroptosis途徑。 此外,RNA-seq提示periplipin2是抑制胃癌中由異常脂肪代謝引起的鐵死亡的必不可少的基因和蛋白質。

41.我們對由胱氨酸剝奪引發的MDA-MB-231細胞中的ferroptosis進行了基于遺傳的前向激酶組篩選。 該篩選鑒定了涉及TNFα和NF-kB信號傳導的34種必需激酶。 出乎意料的是,發現DNA損傷反應絲氨酸/蘇氨酸激酶ATM(在共濟失調 - 毛細血管擴張癥中發生突變)對于發育不良至關重要。 ATM的藥理學或遺傳抑制始終從胱氨酸剝奪或者莫斯汀引發的多發性細胞病中拯救了多種癌細胞。 ATM抑制通過增加鐵儲存(鐵蛋白重鏈和輕鏈,FTH1和FTL)和輸出(鐵轉運蛋白,FPN1)中涉及的鐵調節劑的表達來代替經典的DNA損傷途徑,而不是規范的DNA損傷途徑。 在ATM抑制期間這些鐵調節劑的協調變化導致不穩定鐵的降低并且防止鐵死亡。 此外,我們發現ATM抑制增強了金屬調節轉錄因子1(MTF1)的核轉位,負責調節鐵蛋白/ FPN1的表達和ferroptosis保護。 MTF-1的遺傳耗竭消除了ATM對鐵調節元件的調節,并使細胞重新敏化為鐵死亡。 總之,我們通過調節不穩定的鐵水平,確定了意外的ATM-MTF1-鐵蛋白/ FPN1調節軸作為ferroptosis的新決定因素。

42.氨基酸反向轉運系統Xc-對于谷胱甘肽(GSH)的合成是重要的,谷胱甘肽(GSH)的功能是防止脂質過氧化并保護細胞免于非凋亡性,鐵依賴性死亡(即,鐵死亡)。 雖然系統Xc-的活性通常與其由SLC7A11編碼的輕鏈的表達水平正相關,但是小分子(例如,erastin)對系統Xc-活性的抑制導致細胞內GSH水平的降低,導致ferroptotic細胞死亡。 。 如何在ferroptosis期間調節系統Xc-仍然是未知的。 在這里,我們報告激活轉錄因子3(ATF3),一種常見的壓力傳感器,可以促進由erastin誘導的ferroptosis。 ATF3抑制系統Xc-,耗盡細胞內GSH,從而促進由erastin誘導的脂質過氧化。 ATF3通過與SLC7A11啟動子結合并以p53非依賴性方式抑制SLC7A11表達來實現該活性。?

43.抗瘧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已被探索為潛在的抗癌藥物,但其潛在的機制存在爭議。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發現青蒿素化合物可以使癌細胞對鐵死亡敏感,這是一種由鐵依賴性脂質過氧化作用驅動的程序性細胞死亡的新形式。機制上,雙氫青蒿素(DAT)可以以自噬非依賴性方式誘導鐵蛋白的溶酶體降解,增加細胞游離鐵水平并使細胞對鐵死亡更敏感。 此外,通過與細胞游離鐵結合并因此刺激鐵調節蛋白(IRP)與含有鐵響應元件(IRE)序列的mRNA分子的結合,DAT影響IRP / IRE控制的鐵穩態以進一步增加細胞游離鐵。 重要的是,在體外和小鼠異種移植模型中,通過GPX4的誘導型敲除在癌細胞中觸發了鐵死亡,我們發現DAT可以增強GPX4抑制誘導的癌細胞群中的鐵死亡,否則這些癌細胞對鐵死亡具有高度抗性。 祖國中藥再次大顯神威。

44.瘧原蟲肝感染期間宿主控制的各個方面仍然未知。 我們發現,SLC7a11-GPX4途徑與活性氧的產生,脂質過氧化和一種稱為鐵死亡的細胞死亡有關,在控制瘧原蟲肝階段感染中起著關鍵作用。 具體而言,阻斷GPX4或SLC7a11可顯著減少瘧原蟲肝階段寄生蟲感染。 相反,阻斷該途徑的負調節劑NOX1和TFR1會導致肝階段感染的增加。 以前我們已經表明,增加P53的水平以凋亡無關的方式減少了瘧原蟲LS負擔。 在這里,我們證明增加的P53不能控制NOX1或TFR1敲低過程中,或在存在ROS清除或脂質過氧化被阻止時的寄生蟲負擔。 此外,SLC7a11抑制劑Erastin和Sorafenib可以減少感染。 因此,阻斷宿主SLC7a11-GPX4途徑可選擇性地升高感染細胞中的脂質過氧化物,脂質過氧化物位于該寄生蟲內并導致肝臟階段寄生蟲的消除。

鐵死亡所有的5分以上的文獻奉上,過幾天會有個總結。歡迎批評、指正。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