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 ?無痕
“節奏”一詞原用在音樂中,用以表現樂曲的強弱長短,現用意較廣,可以用在生活的諸多方面。潮漲潮落,四季更迭,大自然的節奏生生不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個人的生活節奏也迥然各異。甚或個體的成長,都有自己的節奏。
道理顯而易見,但是作為父母,我們往往忽略個體成長的節奏,盲目跟風,盲目攀比,生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跟不緊他人的腳步。在凌亂的舞步中常常不能自持,最終苦不堪言。
在這方面,我不敢妄言有多成功,但是兒子卻用自身的成長卻給我上了真實的一課:
“那個穿白運動服的小男孩真聰明,一點就透。”課間休息之余,輔導班英語老師一邊吸著煙,一邊禁不住對老公贊嘆道。老公笑瞇瞇地看著老師,一言未發。“對了,哪個是你兒子啊?”英語老師忽然意識到了什么,他慢聲慢語地答道:“那個小男孩,就是我兒子。”“哎呦,這孩子了不起,是學理科的料兒!不過做題的規范性需要加強,有時他有急躁的毛病,心還要沉下去。這個毛病克服了,考個清華北大不成問題!”言語中不乏溢美之情。
當老公把這番話原原本本學給我的時候,我一點兒都不覺得驚訝。凡是教過兒子的老師沒有不夸他聰明的,究竟到底有多聰明,我沒親自領教過。不過,初中物理老師的評價至今記憶猶新——老師口述物理題,他眼睛直盯著老師,腦子飛速運轉,答案從唇邊不假思索就溜出來了。最讓老師咂舌的是有一次期末考試,他因為一道難題被扣掉了4分。事后請教,老師發現他的做法特別與眾不同,他竟然用高中的解法做出了這道題,批卷老師“不識貨”,楞是不理解。問兒子如何做出來的,竟然不知所云,只說推來導去,就做出來了。其實究其根本,這是和物理老師平時的思維能力培養分不開的。
不過,個人始終認為學習上僅靠聰明是沒用的。因為聰明的人,大多很少肯于付出。初中三年,兒子就是靠著小聰明一路快樂走來,沒有過多的壓力,有的只是各種愛好的旁逸斜出。即便到現在,他也承認初二的時候是自己瘋玩的時刻。冬日里打雪仗,每天拖著泥濘的腳步走進教室,對老師的批評置若罔聞;足球場上汗流浹背,當球不偏不倚飛進校長室的那一瞬間,青春的舞步凌亂卻恣意;韓國明星不經意地闖入,新潮的范兒在他的舉手投足間縱情飛揚……不得不承認,兒子是陽光快樂的,幸福隨時隨地寫在臉上,刻在心里。
因為勤奮不夠,兒子的成績一路顛簸,最好的時候得過前10名,不好的時候出過一百多。中考的時候,因為提前放松過度,僅以幾分之差沒能進入實驗班。那幾天,盡管也痛哭流涕,但“好了傷疤忘了疼“,沒幾天就恢復了“自我”。
高中了,學習的時間有些許延長,但也是適可而止。總體以第二天不困乏為前提,不然得不償失。看著每日密密麻麻的計劃,他都能快速完成,我也無可辯駁。學習之余,踢足球、看Runningman依然雷打不動。
對于“死摳書本”的勤奮者,兒子總是嗤之以鼻。如今,上高中了,他依然堅持自己的理論: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節奏,沒必要強求一致。就和足球場上博弈一樣,你不能和對方的節奏保持一致吧,不然怎么進球呢。每次我要求他再努力一些的時候,他總會滔滔不絕地說服我要尊重他的學習方式。兒子的原則是該學就學得一絲不茍,該玩就玩個痛痛快快。不磨蹭時間,不搞疲乏戰術。“高效”是他洋洋得意的制勝法寶。“按照自己的節奏”是他一貫的主張。
別人眼中的“不勤奮”,在兒子看來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因為該做的,他也在做,只不過用的時間少而已。這不,一大早上起來,他便約我去書店買兩本練習冊。上了高中,練習冊都是他自己斷斷續續選擇,什么時候需要就什么時候買,我從來沒有過問。當兒子告訴我每一科基本上保證三本練習冊,有的甚至到了四本、五本。我很詫異:“這些你都做了嗎?”他很不理解地反問:“不做我買他做什么?!不過,我的練習冊在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用處,有些是隨堂練習的,有些是用來復習的,有些是用來檢測的。總之,不會浪費你的錢的……”聽著他的津津樂道,我也只有聆聽的份兒了。
當我在家教書邊駐足的時候,眼波被《我們只擁有孩子18年》所吸引。這個名字此時正切合我的心境,于是買下了。兒子笑著阻止:“買它干什么?都是一些不實用的所謂的成功經驗,還沒你寫得好呢!”對于這樣的虛夸,我并不“感冒”:“我的兒子沒成功,我即便寫了,也沒人看,更沒有說服力!”他依然有他的理論:“我覺得,失敗的經驗最實用,你將來就把怎么教育我的經歷真實地寫出來,保證暢銷!”細細咂摸,有些道理——有時,所謂的成功經驗也有遮蔽功能,“從失敗走向成功”的真實經歷更能啟迪智慧。
晚上,當我把英語老師的建議說給兒子聽時,他很平靜:“清華北大的路太艱辛,不適合我。我只想做我自己想做的事。”人啊,要改變自我很難,超越自我更難。清華北大的夢,誰都做過?但真正實現的人,畢竟寥寥無幾。更何況,通向幸福的路從不講求熱鬧,它和成績無關,和名校無關,只關乎內心。
嘮叨之余,我也只能遵從他的內心,看著他應著自己的節奏繼續舞動著青春的腳步……
正如王金占老師所言:每一個小孩都是種子,只是每個人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絢麗綻放;而有的花, 卻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緊盯別人的花,不要覺得別人家的永遠都是好,相信花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呵護,看著他一點點地成長,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也許你的種子永遠都不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是啊,孩子按自己的節奏學習,其實就是遵循自己的內心在生活,作為父母我們唯有尊重,并學會耐心地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