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撫她的時候,想起曾經的自己

娘很愛吃馕,吃不厭,可以每天吃。

但Ellen真的受不了每天吃,這次娘又說要買馕,

Ellen說“我不想吃了。不買。”

結果沒有買,然后,娘一直悶悶不樂,最后走出市場的市場后,她故意不和我走同一條道路,要知道——

娘出門不帶手機,回頭發現娘不見了,你能想象我的心情嗎?

但是,人的那股沖動的情緒會支撐著人一路走到南墻。

我找了個來回,最后看見她在車旁邊了。

先是內心松了一口氣,但是嘴上還是不饒人。

結果娘更生氣了,殺手锏來了“走了,走了,我現在就回家,再也不來了!”

“你生氣了,又這樣——”

我知道自己做得不好,其實不就是花幾塊錢買個馕嗎,自己不吃,還不能買嗎?

真的不應該這樣。

安撫娘的時候,讓也是反觀自己的過程。

有多少次——我從小在她身上習得了這個“殺手锏”,

遇見困難就想:逃避,逃跑,置之不理,到此時此刻我身上還有這個模式時不時被啟動。

伴隨成長,可以不斷跳出來看清曾經的自己。

那個懦弱,易怒,怕困難,愛逃跑,無力的,自卑的自己。

娘陪伴Ellen, Ellen陪伴娘,也是Ellen陪伴自己的過程,

每一次看見娘生氣,都會想起自己,想起曾經的自己。

面對曾經的自己,我需要怎么辦?

接納,接受,改善,和解,不可能完全蛻變,今天的我不可能完全沒有昨天的我的影子,但是我可以讓自己內心的兩個小人都展現出來,讓那個更善良,更有能量,有正能量的小人不斷成長。

每個人的內心和性格都不完美,但是我們手中有選擇的權利。

成長,就是不斷清醒地,更清醒地面對選擇,做出與原來不同的選擇。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