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我想跟實習談談

從夏末到初冬,我陪著青島這座城經過了季節的更迭。

從在校生到實習生,青島見證了我迷茫的過程。

在學校的時候,常聽人家說"一個大學半個社會"。可當我真的踏入這個社會后,才發現學校就是學校,社會就是社會,二者沒有可比性。

對于我來說,學校就是我的象牙塔,社會就是刀劍場,我遲遲不愿離開象牙塔而走進刀劍場,所以我一直覺得,我把那個真正的自己丟在了學生時代。

最近跟同為實習生的朋友聊天。他說,過完這半年的實習期,他就要回老家。我問他為什么。他回答說,想回去工作,在這無依無靠,自己想想都可憐自己。他還說,其實他回家也不知道要干什么,但是在青島掙得也不多,每天還很煩,不如回家做點舒服的事情,與其在這沒有目標的過著,不如換種方式換種生活。

再看看其他的同學,陸陸續續也有很多辭職的,而辭職的同學大多數也都離開了青島。我覺得他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可以做個一個選擇,雖然我不知道他們的選擇是對是錯,但是他們至少不用再繼續在這座城市不停的徘徊。

以前,我們懷揣著夢想考到這座城,現在,我們拼命的逃離這座城。

這城有時候就像一個窯子,很多外來的淳樸的追夢者在青春受到侮辱后只能慘然的回到出發的地方。這時候又會有一群新的人懷揣著夢想前仆后繼的擠進這個大染缸,只有極少數的人能成為頭牌,然后努力的為自己贖身。

實習后,我憑著大學主編校園雜志的經歷獲得了一份看似體面的工作。當然,只是看似體面。

工作之初,我就感受到了職場的黑暗,我受到了一點流言蜚語。當時我作為管培生來到公司,但是很快我就被調到了另一個崗位。雖然這個崗位掙得不如管培生多,但是我還是愿意去,因為這個崗位當時說要一個文筆好的人。我就想,有一個地方可以發揮我的特長,并且也可以做我喜歡的事情,雖然掙得少點,但是我覺得我現在這個年紀,有很多事情是比掙錢更有意義的。

面試結束后等通知,人資經理打電話跟我說,有人說,你說你不想去做這份工作。當時我就懵逼了。我很討厭這種無中生有空穴來風的話,于是我便想找那個人理論。我就問人資經理,是誰說的。但是人資經理并沒有告訴我,也許她是怕我去找那個人理論不當而發生什么沖突,也許是一種怕牽扯到自己的明哲保身。

我討厭那所謂的做人的“真諦”,“圓滑一生,虛偽是真,四面討好,八方奉承”。

那時候,我特別生氣,但是后來我就釋然了,因為這個世界上每天都充斥著那么多的虛假與荒誕。慢慢的明白了一個道理,你自己的強大,才是你對抗外界的資本。

事實證明,這份工作并不如我想象的那么美好,但也算輕快。我每天都有大把的空閑時間,我想讀書寫文,但是腦子卻是空的。

這半年我在青島,迷茫的就像在能見度只有一米起了霧的國道上開車,生怕開進逆行車道。

冥冥之中,我總覺得遠方有什么東西在等待著我,每當我被一成不變的工作生活所困擾時,那種感覺就愈發的強烈。

縱然我困惑迷茫,但慢慢的也有有所領悟。

對于一份工作來說,職位跟薪酬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一定是自己喜歡這份工作,并且能從體會到快樂。否則,掙再多的錢也是徒勞的,畢竟"有錢難買爺樂意"。除此以外,就是要有尊嚴。尊嚴不等同于體面,有很多人的工作看起來也許沒有那么體面,但是他們掙得每一分錢都是干凈錢,因此他們是有尊嚴的。如果出賣尊嚴和人格去換錢,那如同一堆行尸走肉。

進入職場就像是開始了一場遠行,一場離自己的學生時代,離曾經的美好記憶越來越遠的一場遠行。路途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的人諷刺與白眼,但是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夢想,因為無論我們做的好做的壞,總有一群人會在背后嘲笑我們,所以不要怕被別人嘲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工作以后,才發現自己的閱歷太膚淺,走的路也太單一,活的沒有厚度跟廣度。來年,愿我能帶著年輕人盲目的跟不知所措,竭盡全力的搏一搏,哪怕遍體鱗傷,我也義無反顧。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不完美,亦有太多的黑暗之光。但是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在抵抗麻木的過程中,變成一個有意思的人。

那些不能將我毀滅的,只能使我更強大。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