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始讀《游戲力2》。科恩的這本書關注點在于童年焦慮。我原以為這是一本教人如何教育孩子的書,卻在其中為困惑已久的問題找到答案。科恩寫道:焦慮導致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逃避。這句話讓我豁然開朗——原來我一直逃避,只是因為焦慮!而對治逃避的方法,就是正視問題!而我的問題就是喜歡逃避,所以就要面對逃避這個問題!如此拗口!是的,我所需要面對的,正是逃避這件事。于我而言,逃避的根源,或者說焦慮的根源,在于害怕出錯,總想追求完美,所以如果一頁新紙寫錯一個字,我會撕了重寫;相反,一頁寫滿字的紙卻讓我輕松,可以隨意涂畫。當我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根源時,我突然在心里喊一聲“NO!"我可不想把這種焦慮傳給孩子!
根據科恩的觀點,父母的焦慮,會像“第二只小雞”一樣傳導給孩子。相反,如果你是“鎮靜的第二只小雞”,你的孩子也會放松得多!這個觀點,我在自家寶寶身上試過。確實如此,如果在他即將摔下床時你大喊一聲:小心!他就會驚住,雖然避免了掉下床,但他多少有些無所適從。如果你沒有大喊,而是迅速跑過去溫柔地抱起他來,他雖然同樣不知發生了什么事,卻會在你的笑臉中放松過來。但我想,更好的方式是,按照科恩在《游戲力1》里所說,你把它當成一個游戲,用輕松夸張的方式吸引寶寶的注意力,然后再去把他抱起來,避免危險的發生。
所以,我必須面對的問題變成了兩個,一個是如何面對自己的逃避心理,一個是如何避免讓這樣的事情在下一代身上復現。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雖然知道“面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總要有開始的那一天,所以,就從今天開始吧,學著面對,正視一切問題,一個一個來,總會想到解決的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