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東野圭吾的《信》有種動力促使我寫讀后感。之前讀過他的《解憂雜貨店》、《同級生》、《嫌疑人x的獻身》、《白夜行》……不知不覺就喜歡上他的作品,他的筆下有人情的冷暖,生活的起伏,和社會的善惡。總的感受,他善于描寫卑微者的心靈。他的小說表達這一種理想,一種值得人們去仰望和追求的生命境界。
“小說首先應該是一個好故事,一個讓人喜歡聽下去的好故事。”看東野圭吾的小說我感覺他的小說就很好的反應了這句話。東野的小說敘事手法靈活多變,敘述角度不拘一格。除此之外,和“新本格派”一樣,小說還涉及靈魂出竅,穿越等不合常理的情節,在注重文學性的同時不失趣味性。
言歸正傳,《信》講述的是一個哥哥一時沖動,而入室偷竊殺人,弟弟知道哥哥是因為給自己湊錢上大學,才不得不去偷竊,在偷竊的過程中被發現,所以殺害屋主,因此入獄。然后弟弟的一生就因哥哥的入獄而前途一片黯淡。
具體的內容我不細說,我說一下這本書給我我感受吧。
1.故事情節
情節大量的轉折。在絕望時候給你希望,當你滿心以為『就這樣了吧,后面會好起來的吧!』。甚至有一種弟弟要迎來人生巔峰的感覺時,又常常發生『意外』,情況急轉直下,就像百米沖刺眼看到終點,摔倒了。這時你以為書的接下去感情基調都是悲傷的了,感慨『果然還是悲涼人生』。那你可就上當了,作者會讓主人公遇到生命中的貴人,將他從懸崖邊上拉一把,拉回生活的正軌。故事就這樣反反復復……整本書的故事情節就像過山車一樣起起伏伏。不知不覺被主人公所吸引。
2.故事啟發
人生最絕望的,是充滿光明的時候希望破滅;人生最最充滿希望的,是在最深的黑暗里看到一絲光亮。
人不要總說自己是善良的,也不要說自己是自私的,不要給自己最大程度的限制與捆綁。我們都只是一個渺小的個體,融在一起,個體的不一樣造就了復雜社會。
反歧視是悖論,因為“沒有歧視和偏見的世界,那只是想象中的產物,人類就是需要跟那樣的東西相伴的生物。”即便有多么惡心,但這就是社會。
『沒有完全獨立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