佰仟金融貸款買手機,逾期不還收到假開庭通知

開庭通知

都市頭條迅:現如今,貸款消費已非常普遍,貸款買個手機買個包包,對年輕人來說再正常不過。就在4月14日,我們接到來自山西的張先生、王先生等人敘說,張先生去年在太原市大南門某手機店貸款買了個手機,因為逾期沒還款,卻頻繁收到這樣的開庭短信!

記者了解到,張先生于2016年1月份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了一部蘋果手機,貸款額度為4088元,共分24期,每期應還330.5元,共計金額為7932元,看到這里就發現了利息竟達3844元。提供貸款的公司為深圳市佰仟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佰仟金融”)。

12期變24期?

據張先生回憶,這筆貸款,一直沒有還。他解釋,沒有還款的原因是“當時在門店跟業務員辦理分期業務時,要求辦理12期,可是最終給辦成了24期,張先生不同意,要求推掉,業務員告訴張先生,24期沒有利息,隨時可以一次性結清”。據張先生介紹還款期間,聯系過佰仟公司,一期未還,無法進行一次性結清。于是,張先生到門店找到了那個給他辦理分期的業務員,業務員說:“她只負責辦理分期,具體還款需要聯系客服處理”。

隨后我們了解到,12期變24期的這個事情,也不是發生在張先生一個人身上!

查不到的“開庭通知

2017年4月14日,張先生收到一條短信,“短信中”開頭注明了張先生的身份證號碼以及戶籍地址。該律師自稱代表佰仟金融,向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刑事第三庭審室,于2017年4月18日10:00起訴張先生在佰仟惡意貸款詐騙。“短信中”稱,“若缺席出庭,公安機關將進行網上追逃,直至進行刑事拘留”。

隨后,我們登陸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網站,根據短信內容進行檢索,但是并未有張先生的開庭信息。這究竟是什么原因?

隨后我們致電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表示,沒有此案件。

佰仟金融:算上違約金滯納金需還12000多

記者聯系到佰仟金融時,工作人員否認了“開庭通告”系該公司發出。佰仟金融方面證實,張先生的確在該公司辦理消費金融服務,已逾期300多天未還款。

都市頭條記者獲悉,從2016年1月份到至今,張先生并沒有按時還款,產生一部分違約金以及滯納金,張先生目前需要還的金額是12000元之多。

律師說法

律師回復“正常情況下開庭的話,如果由法院通知,應該由法院直接給被告人出具開庭的傳票,而不應該由律師事務所向被告人送達這種文件,而且這個文件的內容與一般的法律文書有很大差別”。

未按時間出庭,申請立案批捕

就在4.22日,張先生收到這樣一條信息,短信內容為:“張先生未按時間出庭,并于4.26日向公安局報案,同時向戶籍所在地發送協查通告,屆時申請量批捕,公安網三天內可查詢,一旦使用身份證將立即追捕,奉勸當事人主動投案自首”。

27號下午14時,記者陪同張先生來到太原市公安分局小店分局,并未有張先生的案件。

隨后記者發現,這種事件,并非發生在張先生一個人身上,2016.8.19日新浪財經報道出:大學生貸款買手機 逾期不還收到“開庭通告”

南方都市報:大學生貸款買手機 逾期不還收到“開庭通告”

記者了解到,關于佰仟金融,網上傳言不斷:

搜孤財經報道出這樣一篇文章:【互金315】“欺詐式”銷售圈1000萬消費分期客戶,佰仟金融能走多遠?

截止發稿前,我們看到,一個佰仟金融貼吧,更是讓人無法想象:

佰仟金融借款,哈爾濱銀行上傳征信!銀行客服回應,受佰仟金融委托,代為上傳征信。

小心了!不法分子冒充法院向債務人下通知催收貸款!

人民法院工作人員提醒廣大群眾:

人民法院送達傳票等法律文書材料有非常嚴謹的法定程序:

1、現場送達的,一般要有兩名以上的法院工作人員著制服送達法律文書材料;

2、通過電話或短信通知當事人領取傳票等法律文書材料的,會在電話或短信中告知案件的承辦庭室、承辦法官姓名、對方當事人情況、糾紛性質、領取材料的時間地點等基本情況,不會使用電話錄音形式,更不會顯示非正常的電話號碼;

3、當事人家中無人或者其家人不愿意簽收法律文書材料的,法院工作人員一般要邀請村委會、村小組人員或其他人員到場見證并留置送達。

人民法院發給案件當事人的相關法律文書材料,抬頭或落款處應蓋有“xx人民法院”樣式的紅色公章;收到短信通知,如有不清楚的地方,請先與人民法院各相關業務庭固定辦公電話核實。

對于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招搖撞騙的,及有偽造、編造國家機關公文、證件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應該如何處置,法律已有明確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條規定: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招搖撞騙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搖撞騙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第二百八十條規定: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