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篇
你的時間去哪了?
我常常覺得我的時間過的很快,還沒準備開始過呢,夜晚既已來臨。
第二天的清晨醒來,一天一天的重復過。
洗漱,吃飯,上課,下課,睡覺,上課,下課,睡覺
不知不覺又過去一天。
對于時間,我很頭疼呀。
不過現在還好,我找到一點自己管理時間的辦法:固定時間做固定的事情。
在一個星期中,總有那么幾次是固定的時間。
1.一般晚自習下課去圖書館待到21.30,結束后去南區操場跑步或散步。
2.寫作時間安排在整個沒課的下午
我的星期三和星期五
或者晚飯時間
有幸的是這次5.20號,這學期愛吧的最后一次活動主題討論的是“時間管理”。
?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時間是最公平的。那么我們如何分配24小時讓自己的每一天變得高效呢?
在這次活動中學到了管理時間的一些方法,所以整理后想要分享給大家。
一、時間四象限法則。(如圖所示)
把我們所有的事情都分成這四個部分。
判斷一件事情緊急還是不緊急,重要還是不重要呢?
一個標準是根據截至日期來判斷的,也就是說任督二脈在于:時間和價值。
判斷一件事情重要還是不重要呢?
那就要根據你的人生價值來判斷。
我們最常分不清的是往往把一些緊急的事情當成重要的事情。
比如來說:
參加一個協會頒獎活動,必須要協會會員參加。這個時候很緊急,然后就覺得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其實它并不重要,就是要有觀眾看頒獎而已。
這對我們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對我們的成長也是沒有價值的,我們就可以把這類事情劃分為緊急但并不重要。
經常做這樣的的事情的后果呢就是,每天感覺整天特別忙,但回過頭來發現自己好像并沒有什么成長及收獲。
既然花了那么多時間在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上,那花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的時間肯定就少了。一個人哪有那么多的精力,兩者兼顧?
你不花時間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那么這類“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終將變成“重要而緊急”的火燒眉毛式的事情,這也是你每天奔波救火但也沒什么成長的原因。
比如,每天學習,是一件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不論是大學生,還是職業人士,沒有人規定你每天要學多少東西、要看多少頁書,所以它不緊急。但無疑,它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你對未來很迷茫、對現實很無力,你不得不承認,是因為你懂得太少了。
你長期不去做這類重要的事情(比如學習),接著你的能力慢慢越來越有限,最終就有做不完的緊急的事情。
對于重要且緊急的事情,這個跟格局是有關系的,以三年為格局培養職業技能,溝通表達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等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沒有這些能力的話,可能在社會上就找不到一份好的工作,以一個大格局來看,這就是一個重要且緊急的。
有一句話說的好,要學會活在當下。
這句話說的沒錯,確實我們要現實一點。
但同時我們還要仰望星空,也就是要知道你自己未來要去哪里,不然我們只埋頭于當下到哪去了都不知道。
所以,我們要多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少做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
二、3.5萬美元清單
1.每天列出你認為最重要的6件事情,按照重要程度依次安排事情
2.寫每日清單
有的人可能會覺得每天要做的事情在腦袋里過一遍就好了。因為我之前就是這個樣子的,后來覺得很菜。
我非常欣賞一句話:
你的腦袋應該是用來思考的,而不是用來記憶的。
如果你的腦袋里裝著很多要待辦的事情,你想問題都會想不清楚。
所以呢!我現在盡量寫每日清單。
這也是有很多好處的:
a、讓你清楚的知道今天要做哪些事情
b、讓你做事情非常的有條理性,不慌不亂
c、每當完成一件事情打一個勾會有一個成就感。
三,給大家分享一個軟件“番茄工作法”。
這是用來提高專注力的。
番茄工作法是一種時間管理的工具。
把時間設定為25分鐘,25分鐘為一個番茄鐘,在一個番茄鐘內只做一個活動,一個目標。
把大塊時間切割成小塊,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
專心于同一件事情,本意上還是不要將整塊時間碎片化的工作思路。
就我而言,一天中我總是因為手機上的各種推送消息被打擾,本打算認真看書的,又被手機的動態消息給分神了,很無奈。
我嘗試用了這個方法后覺得蠻好。
如果你是一個專注力不集中或者是有拖延癥的人,總是沒一會兒就忍不住看手機,不妨試試這個方法。
當然這個并不是將時間碎片化,而是一種勞逸結合的學習方法。
這幾個方法都是具有操作性的,大家可以試試。
世界的方法千千萬萬,但是關鍵能起到作用的主要還是在于自己的行動,因為只有行動才能改變。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也許三個方法都不太適合你,那就再去尋找合適的方法。
嘗試多了,你就會對自己的時間進行管理了。
這次愛吧活動結束后,我和其中的幾個小伙伴們交流了一下,他們都覺得這次活動滿滿的干貨,表示學到了很多,接近生活,就是我們所缺乏的東西。
有幾個伙伴們想要這些整理的資料,我就寫了下來,想要自己也保存下來,免得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