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或許,我們都曾有過一次被當眾打罵的羞辱感;一回被冤枉無法辯解的誤會;一時推開你懷抱的冷漠;一句讓你一想起就傷心的語言。
這些都讓至今的我們難以釋懷,一想起,心仍然隱隱約約地作痛。
有時候,我們不會去訴說,因為那對別人來說意味著不孝,對自己來說有時竟覺得自己沒良心,太過于斤斤計較,不夠灑脫。
我從小也做很多的家務。放學后得煮飯炒菜,晚上得整理打包蔬菜好讓媽媽隔天去賣。所有的作業我都是在白天上學休息時做的。
一到周末或者寒暑假,我上山放牛,撿柴火,種菜澆水,幫媽媽賣菜,每天都有很多的家務活和農活。
我會在放牛時看西游記,在撿柴火時摘一些小野果,在菜田拔草時與我弟斗斗嘴。我在我的童年中尋求到許多樂趣。
我自知我的家庭情況,我理解家里的艱難,對于父母的少陪伴以及很多的農活,倒也從不為此抱怨。
然而,讓我難以釋懷的是其它的事。
2.
有一回,電視上在播放唐山大地震電影時,有一個劇情,有一雙兒女被掩埋在廢墟中,情況特殊,兩個生命只能選其一時,我媽脫口而出那肯定要救兒子,跟劇情中的媽媽做一樣的選擇。
一聽到這句話,當時眼淚差點奪眶而出。每當想到這句話我就覺得心酸,我很想問為什么在你心中,我的性命沒有弟弟的重要。
現在我也出嫁了,我媽明明確確地跟我說,她跟我弟住一起,家里所有財產都只能給我弟。我也負責我媽的養老問題,我跟我弟弟的感情也很好,我也不在意那財產。只是最愛的人在心底把我排除在外,我也會傷心。
3.
但說真的,我從來沒有記恨過我媽媽,我們是屬于父親缺位的一個家庭。
在他們那一代人,大多數都不懂得溫柔待人。我媽媽也不是個溫柔體貼的人,但至少,她真的很努力在對我們好。
我猶記得咳嗽厲害時,她半夜背我去小診所,我在背后所感受到的安心。我聽力不好想要昂貴的助聽器時,她在我黯然的神色中選擇資助。我弟上完中專就不想上學了。我喜歡讀書,她每天起早貪黑地做生意,用家里的積蓄供我上學。
那么多對我的好,我能感受得到。我努力去理解她的想法。
在家鄉,那里有普遍的重男輕女的現象,家業傳男不傳女那是根深蒂固的思想。我媽不可避免也受到影響。
但又讓我值得慶幸的是,我媽是個樂觀善良的人。她小學沒畢業,對我這個女兒卻一樣疼愛。從不跟我們抱怨家里貧窮,長大后得孝敬她之類的話。我的童年是無憂無慮的,沒有背上成年人思想的艱難和壓力。
她說,好幾次跟我爸吵架,倆人想離婚,拿著結婚證都走到村委那了,兩人都要孩子的撫養權,這點總是談不合,最終都沒離成。聽到這個,很奇怪,竟有一點地溫暖和感動。
她就是一個普通人,于千萬人中不起眼的一個人。對我來說卻是非常特別的人。我有自己的孩子后,養兒更知父母恩,我更想學會溫柔對待我媽,我愛她,我不想讓人生留下遺憾。
4.
誰都是第一次當父母,誰都不會是完美的人,他們自身都有缺點,又如何能要求他們待我們百分之百地到位呢?
對于別人的幫助,給予我們一分的幫助,獲得我們一分的感激。
對于父母的要求,我們自認為他們應該給予我們十分,給了七分,他們還倒欠我們三分呢。
那七分的愛不一定還抵擋得住那三分的傷害。
只是,我想說,愛在那里,別忽略它。
論壇上有一個貼子非常火,父母皆禍害。那里充滿怨氣、憤怒、傷害。
都說原生家庭對人的性格影響致深。人是受環境影響的,原生家庭是主要的部分。
若一味埋怨,我們只是把自己拖入一個怨恨的深淵,無法看到陽光的美麗。
對于受身體和語言的暴力攻擊,沒有任何美好的回憶的童年,他們有足夠充分的理由記恨父母,。
如果還是放不下,可以讓自己好受點,那就恨吧。
不恨,是因為我們需要放過自己,擁抱自己,然后讓自己還擁有愛別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