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什么日子
起床:05:00
就寢:22:45
天氣:陰13°
心情:好
紀念日:任務清單(本周每日,昨日完成情況完成打√)
1.閱讀/聽書(樊登):1h /日?
2..晨間日記日更(時間:05:40—05:48)
3.每日聽書:認知方法論?
4.周一至周五:專業(yè)學習?
除上任務其他最重要的事:()
1.統(tǒng)計方法spss的數(shù)據(jù)錄入
改進:無
習慣養(yǎng)成:晨練,日更,時間記錄
五月目標
1.整月日更
2.精讀《思辨與立場》—
3.讀《莊子南華》,書評一篇
4.電影2次,聚餐2—3次,父母電話2次(電影1次,聚餐1次)
5.期刊論文1篇
6.論文精讀4篇(精讀2篇)
周目標(5月第3周)·完成進度
①論文精讀一篇,論文理論學習,論文書寫
②《莊子南華》精讀,有輸出
③瑜伽燃脂和腿部塑型交替
④思維監(jiān)控
⑤感恩練習(每日感謝一個人)
昨日感謝:李老師,第一時間告訴我該晉級了,快看通知。
學習·信息·閱讀
1.認知方法論:認知與異化①異化是一種在時間軸上出現(xiàn)的奇怪的反轉現(xiàn)象。?隨著時間的演進,原有的權力和利益關系會發(fā)生意想不到的反轉——手段反客為主成為目的,仆人反仆為主成為權力的主宰者。
?啟動初始階段游戲的一方會不自覺地陷入到一種被動狀態(tài):從有權力到逐漸喪失權力,從追逐意義到意義喪失。
②互動、互利、互惠的協(xié)作系統(tǒng)
⑴大自然的狡諧:德國哲學家特別愛說“大自然的狡黠”,就是大自然會設立各種各樣的圈套、陷阱、計謀,誘使人或者其他個體去追逐某種目的——你追逐這個利益的時候,是意識不到這種目的和意義是整個計謀的一部分的——最終實現(xiàn)了的是大自然的目的。
⑵養(yǎng)蜂人和果農(nóng):經(jīng)濟學里有一個經(jīng)典的爭論——養(yǎng)蜂人和果農(nóng),誰該給誰錢?
果農(nóng):蜜蜂在我的果園采蜜,你拿這些蜂蜜到市場出售獲得了利益,相當于我是你的上游供應商,你該給我錢。
養(yǎng)蜂人:如果我的蜜蜂不在你的果園采蜜,你的果園開的就是空花,結不了果子,所以,我是你的供應商,你該給我錢。
養(yǎng)蜂人和果農(nóng)之所以爭執(zhí),是因為大家都是從各自的角度在看問題,而渾然意識不到大自然的整個設計是一種互動、互利、互惠的協(xié)作系統(tǒng)。
⑶吝嗇鬼的認知鏡片:在吝嗇鬼的故事里,吝嗇鬼掉到水里,他聽到船上的人說“把手給我,把手給我”的時候死活不伸手,直到那個人說“我把我的手給你”才被拉了上來。
吝嗇鬼自定義的世界是“害怕給予,只希望得到”,但真實的世界是互動、互利、互惠的——從自身角度看,你自然覺得被利用被索取,但具備了更全面視野的話,世界就不一樣了。
③克魯泡特金是“無政府主義之父”,他的《互助論》的原標題本來是:互助,一個進化的因素。自然界既有資源存量,也有資源增量。競爭是在資源存量固定不變的情況下,各物種之間爭奪存量的關系。與此同時,各物種以及物種個體之間也存在著資源增量:從個體角度看,這個關系常常表現(xiàn)為自己給予或者自己被索取,但站在一個更全面的角度,它既是被給予的關系,也是自身向他方索取的關系。
④一個商業(yè)機構的存在價值:有沒有價值就在于你能不能為你的利益相關方創(chuàng)造價值,也就是說,你有沒有被別人利用的價值。
如果沒有被利用的價值,你就不會被選擇——這就是我們前面講的“所謂選擇其實是被選擇”。
⑤總結
⑴如果把異化看成一種在時間序列里演變出來的權力和利益的反轉,那么在空間關系中異化也同樣存在,只是這種異化不是反轉,而是同時存在的給予和被給予、利用和被利用的雙向互動的關系。
⑵現(xiàn)代商業(yè)世界逐漸變成一個商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我們說“無商不奸”,任何一個商業(yè)關系里都存在著計謀、狡黠、奸詐,從一個更廣泛的角度來看的話,在完整健康的商業(yè)生態(tài)里,互動、互利、互惠是正常的關系,是所有商業(yè)思維的起點。而吝嗇鬼的思維模式與這種商業(yè)思維格格不入。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
健康·飲食·鍛煉(完成打√)
1.瑜伽?
2.早餐:桃子2個+芝麻丸2個+核桃殼煮蛋2個+姜棗茶?
3.昨日晚餐:牛奶米糊500ml+八珍糕1包+西紅柿1個+葡萄1串
人際·家人·朋友
無工作·思考
無昨日最美好的三件事+今日專注
1.午餐清淡美味
2.溫度稍涼,下班走在校園里感覺舒服
3.書寫反思時間,讓每一刻都有意義
專注:批判性思維:起點上的思維提升者:自己有無以下的思維
分析情境和問題背后的邏輯;?
清楚準確地表述問題;?
檢驗信息的準確性和關聯(lián)性
區(qū)分原始信息和某人對原始信息的解讀;?
認識到假設引導著推斷
識別有偏見和偏差的信念、不公正的結論、無用的語詞以及消失的意涵;
注意到我們的私利讓自已的觀點有偏差。
情緒(前一日):平靜
身體的感受:(前一日):無不適
思考·創(chuàng)意·未來(隨時思考/昨日學習后思考)
①我這一天中最槽糕的思維是什么?
今天科室聚餐還是推掉了,原因不是其他,而是不想去。
②我這一天中最棒的思維是什么?
獨立思考,根據(jù)事實判斷問題。同時為他人留有余地,沒有尖銳的指出其推脫責任(23導管滑脫)
③我這一天中都思考了哪些事情?
⑴是否參加晚上聚餐
⑵是否去辦一件拖了很長時間的事情
④我弄懂了所有事情嗎?
⑴今晚聚餐和昨日不同。昨天是怕麻煩朋友半夜送我回家。而今日是根本不想去。這是直接的決策。那么這個決策是否為理性呢:
?這是我內(nèi)心的想法,不想和不喜歡的人一起吃飯,所以選擇了不去,堅持了內(nèi)心的想法。
?這是理性的決策嗎?看來這是非理性的:這是一種決定不參加對自己長期福祉有幫助的活動。常常不參加聚餐的話,會和同事疏遠,不利于交流和感情培養(yǎng)。
?權衡利弊:以后可以選擇性參加
⑵我的護手霜早用完了,一直說要去買,但是總是拖拖拖。今天細想:短期內(nèi)并沒有壞的影響,但是長期拖下去,手會因為沒有得到及時護理而變粗糙,長期后果并不好。所以當機立斷去買了。買完并沒有耽誤時間,也同樣早早回家了。
⑤我們允許了一些不必要的消極思維讓自己陷入沮喪嗎?
沒有
⑥如果這一天我要重頭來過,我所做的會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沒有不同
⑦我做了任何能推進自己長遠目標的事情嗎?我做了我著手要做的事情嗎?為什么?或為什么沒有?
做了
⑧我的所作所為符合自已表達的價值觀嗎?
符合
⑨如果我未來10年的每天都這樣度過,我最終能獲得對得起這段時間的成就嗎?
能。
?小感慨:今天留意觀察身邊的一些人:那些總有借口,總想推卸責任的人。到底內(nèi)心是怎樣的想法。
首先:出現(xiàn)了問題
其次: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推卸責任;
再次:他人默默解決了問題,卻會讓當事人以為自己的確沒有責任,也意識不到問題所在;
于是:問題層出不窮;
結果:陷入惡性循環(huán)?問題—推卸—更多問題
最終:人生陷入到一個問題重生的困境。
所以:高效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具有批判性思維的終身成長的人必備和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