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詞,只看一眼便覺得其中有些許韻味,清歡即使如此。
清歡,清淡、歡愉。讓我想到一女子身著一襲青衣,坐在小客棧的角落,靜默無言,端著茶,一口復一口。
清歡這詞在現代是很難找到了。在這種物質社會里,充斥著為了金錢而背棄信義的腐朽氣息,從前那種坐在草地上吃著番薯看星星還一臉陶醉的年華一去不復返。如此,老子所提倡的小國寡民的社會倒是變得很令人向往。
作者說,物質的豐盈預示著清歡的淡去。草房子里的油麻地,只是個破農村,但里面的孩子,在饑荒的年代,吃一根蘆葦根也覺得一直甜到心里。現在的小孩子,每天大魚大肉地伺候著,卻還是脾氣一上來就吵著鬧著不吃飯。從前光著腳踩在泥地里抓螢火蟲也能笑,現在拿著智能手機無所事事愁苦著一張臉。
有些事物,一旦過了頭就會變質。淡茶是品人生,濃茶是抗睡神;微笑是待人有禮,強裝笑意是虛偽;單調的綠色給人清醒,花花綠綠光怪陸離卻讓人迷失。還有愛情,每天都說著情話要和你在一起,和只是幫你背著包相比,我更欣賞后者的貼心。
淡,可以組好多的詞語。清淡,淡雅,淡定,這些無一例外都是褒義詞。在這種被濃妝艷抹覆蓋的世界里,若是能堅守自我,淡雅本身,豈不為一件好事?當時人們豁出命來也要尋找桃花源,還不是向往那“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背后的清閑與舒適。古時的農耕社會,與泥土相存的年代,雨中青石板的響聲,還有沿街叫賣的老大爺,街角的客棧里往來的酒客,是最本真的年代。單純,清澈。
有一種婚姻,簡直可以說是羨煞旁人。平平淡淡地走到盡頭,老太知道老頭喜歡吃什么,每天都做給他吃,老頭知道老太喜歡聽什么,每天都會講故事給她聽,到了傍晚就挽著手踩在黃昏的暮光上一起出門散步。偶爾也浪漫一下給對方買個小禮物,然后一臉期待地看將要到來的一臉歡喜。就像蕭,越吹才越有意境與風味。
玫瑰這東西,我向來都是擯棄的。紅的得那么妖,鮮艷得未免顯得俗套。倒是路邊隨處可見的三葉草,頑強的生命力,還有其淡淡的酸味,如此不顯眼,卻讓我總有摸一下的欲望。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三葉草,不受外人打擾,不為出售而生產,心靈自由。
淡,不過分追求金錢名利,一壺溫酒便可笑飲天地的滿足,人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