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后,我成了另一個陌生人

對自己而言,高中是個成長的分水嶺。在它之前,我未曾長期討厭過別人,在它之后,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碰見了討厭的人,而后對自己的憎惡也達到了一個高峰。

有些事情會明顯地感覺出來,小時候與現在的區別。

小學的時候,因為名字與暑期檔電視劇里的人物相似的緣故,被前桌的女孩拿來開玩笑,內向的性格讓當時的自己只有一種情緒——無所適從,除了默默低頭,假裝不知道以外,我是什么也沒做,而且,隔了一陣子就會忘了這件事;放在現在,哪怕是在高中,自己也會死撐著質問那女孩幾句,來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且,隔了一陣子自己還會牢牢地記住這件事,對那女孩的印象也會相應地減分。

似乎越長大,記憶力也越好了。

高中之前,無論說什么都是光明正大地說出來,從不遮掩自己;高中時期,即便是在背后帶有抱怨、甚至惡意地評論別人,心中也不會有愧,只有在有些人因此中傷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做錯了。

似乎越長大,人變得越壞了。

初中時期,有寫未來信的習慣,在四五年后打開的時候,才發現那時候的自己有多么稚嫩。

信里所提到的要求一個都沒做到:

成為善良的人,

孝順長輩,愛護他們,

維持朋友間的聯系,

堅持寫喜歡的文字,

不要討厭別人,

最后,做一個樂觀、不敏感的孩子。

自己與信中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

善良,這個詞匯似乎和自己有些偏差。小時候,看到路上的流浪漢,會心軟地給錢或者給吃的,走了之后也會惦記很久;長大后,路過他們,不看一眼,徑直走過,心中毫無愧意。

這樣的自己,讓我感到有些害怕。

關于文字,想不起來是什么原因,初中的時候拿起了筆,洋洋灑灑寫了小說的開頭,幾萬字后便不了了之,每次拿起筆都說要堅持,不久又因為懶放下了,放棄對自己而言成了家常便飯。

這樣的自己,若是老了,每天一定會被懊悔的噩夢驚醒。

敏感多疑、消極陰暗成了高中日記里的常態。

那時候的情緒多變,不敢和異性講一句話,朋友間的小小擦碰變成了決裂,第一次主動絕交,也第一次被孤立,第一次對一個人存了深深的厭惡。

那時候學業壓力大,母親的念叨成了每天的折磨,每每看著窗外的景色,就會聯想到血花四濺的絢爛,看著車來車往的馬路,自然聯想到被撞飛的曲線,殘破的軀體。

現在想來,卻是慶幸那時候自己膽小懦弱,害怕疼痛,也慶幸那時候沒有存了死志,所以一切只是想一想,安然度過了那段時間。

若是小時候的自己能看到未來,她一定會很難過,一定會很害怕,恐懼地看著時間把一個人折騰得面目全非,一點點蠶食成自己厭惡的那類人。

就像現在看著幼年的照片、信件,感覺是在看著一個陌生人的經歷,心中毫無波瀾。

我明白,長大后,自己成為了另一個陌生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