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9日 星期四? 晴
學經人員:琪佳媽、琪琪、佳佳。
寶貝年齡:琪琪9歲3個月,佳佳8歲。
學經周期:2年7個月。
學經方法:137累積法。
學經內容:《易經》《孝經》《孫子兵法》《唐詩三百首》《少兒詩詞啟蒙》《莊子》《新概念英語》。
養生匯報:早起,姜棗
今天的早課是王靖老師的《幼學瓊林》之天文(十四)。王靖老師的課程帶著我們走進歷史故事的世界里,去領略故事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故事會告訴我們什么。
第一個故事:齊婦含冤,三年不雨。漢朝東海郡有一孝婦竇氏含冤而死,上天因而震怒,三年都不下雨。
第二個故事:竇娥冤的故事也是死后將血濺白練而血不沾地、六月飛霜(降)三尺掩其尸、楚州大旱三年。
通過以上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孝是什么?故事里三年不下雨,六月飛霜,可以看出古人對天文的敬畏心。也可以看出邪不壓正,心存正義的人永遠存在。
第三個故事:鄒衍下獄,六月飛霜。戰國時候鄒衍被屈捕下獄,六月盛暑天氣,忽然飛起雪來。
鄒衍的學說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是中國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人。李白的詩:燕谷無暖氣,窮巖閉嚴陰,鄒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這首詩是贊賞鄒衍懂得二十四節氣,對燕國農業發展起了很大的貢獻。我們聽故事要回到過去,站在當時的時空點去理解。鄒衍含冤入獄,六月起飛霜。這個故事也是警醒人們:人在做,天在看。
人在做,天在看,真正的孝是什么?〈孝經〉里: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這里的父母指華夏民族。我們要用辨證思維去判斷,文化要通過人去傳與承。活著的人要追源,找根本。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我們要把文化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再去創新,做到學經,明經,行經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