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常有家長苦嘆:
我的孩子不愿回家……
我的孩子沉迷于游戲……
我的孩子不愿與我多說一句話……
聽起來,孩子們是越長大越不懂事了。
孩子為什么和父母如此疏離?按常理說,在孩子成家立業之前,父母可是孩子最親的人啊!即使孩子長大了,慢慢遠離父母的庇護獨自飛翔是必然的,但父母子女之間感情的紐帶也是永遠不會斷裂的。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深摯的,為什么會把孩子推得越來越遠了呢?作為父母,我們可不可以認真反思一下自己愛孩子的方式有沒有問題呢?好吧,我們自問自答幾個問題:
您有沒有愛著孩子的愛好?
只要孩子的愛好不越底線,我們就該努力成全。
孩子幼小的時候,好玩,好動,好奇。當他們玩得投入的時候,您是溫柔地蹲下身來和孩子一起玩,還是因為忙碌因為沒有耐心因為怕細菌侵襲而強行拉起孩子離開他最愛的泥巴、石子、沙坑、草葉呢?當我們的獨生子女需要小伙伴陪伴的時候,您是努力地開辟空間為孩子交友創造條件還是硬生生地拆開他們把孩子拉回家去呢?
記得女兒小的時候,三四歲開始,中午就怎么也不肯午睡了,而夏天的中午成年人尤其容易犯困。毒日頭底下,放手讓孩子出去玩總不放心,我就把家里最大的房間整理出來,孩子的小伙伴都蜂擁來我家玩耍:有把好幾副殘損的撲克牌混在一起模仿大人“爭上游”的,有小點的女孩兒給女兒的芭比娃娃穿衣打扮的,有大點的孩子翻出小人書來看的。一屋的孩子通通坐在地板上。我在隔壁房間里美美地享受午休,或者干自己的活。說來好笑,家里若是買了什么好吃的,那是藏不住的,女兒總要一股腦兒搬出來,讓小伙伴們大快朵頤。有時我看著真心有點兒肉疼,便慢慢教導她要悠著點分享才好。
女兒長大了,她班上少說有十幾個同學我可以認得,并可以叫出他們的全名或小名兒。她的好朋友可以自由地到我們家玩,無拘無束。我會在必要的時候給孩子們提供飯食和住宿。
此間,我也有個自私點的想法,就是可以借此觀察孩子愿意跟什么樣的孩子交往。俗話說“跟好學好,跟叫花子學討”。
女兒高一時,有一次她跟我說她的一個好朋友因父母外出打工,周末回不了家,問我可不可以讓她來我家加餐,我爽快地答應了。可是一段時間下來,我發現那女孩可能因為父母濫給錢和無人管束,只對逛街買衣服感興趣,提到學習就沒勁頭。我暗示幾次讓她們共同努力學習她始終做不到,我感覺女兒也散漫了不少。
我只好找女兒談:我沒有權利和責任嚴厲教育她的這個朋友,也不贊成她交這樣的朋友,如果再長此下去,那女孩的父母都有可能怪上咱們家大人不負責任。我希望她能交一些陽光開朗、積極上進的朋友,這樣的朋友來我家我一定熱情歡迎。女兒抹不開面拒絕,后來我只一兩次冷面相待,那女孩也就不再來了。慢慢的,她倆的交情也就淡了。我發現,女兒交友的方向也發生了改變,不唯成績,但唯正派和上進。周末,她們三三兩兩地來我家吃飯或小住,歡聲笑語。
我不覺得這是勢利,我認為這是為幫助孩子正確交友筑起了一道防護墻。事實證明,孩子就是容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您的家里好玩嗎?
孩子不是學習的機器,進門就只有學習一件事,孩子是受不了的。
初高中階段,在幫助孩子做好家庭學習計劃后,應該允許孩子留有適當的休息和玩耍的時間。引導孩子看一兩個他很喜歡的電視節目,當然肥皂劇是禁止追的。
只是眼下獨生子女多,誰懂一個年少的孩子困在家里的凄清?一個人玩,他除了看電視、玩電腦游戲還能干嘛?等到他們迷上電視劇和網絡游戲了,父母捶胸頓足又有何益?能陪著一起玩他們感興趣的玩法還好,逼孩子玩他們不情愿玩的孩子也不痛快,所以只能想辦法在家里創造可以供孩子玩的條件。
寒暑假那么長,讓孩子天天趴在書上他該有多乏味,就是他很喜歡的課外書也不可能久讀不厭。我會盡量在每個暑假帶女兒出門旅游一趟。在家時,女兒會邀小表妹過來住一陣,她的好朋友也會陸續來我家走動或小住的,所以常是有一兩個孩子互相陪伴著學習玩樂。我很樂意為孩子們做點好吃的飯菜,幫她們洗洗衣服,飯桌上,可以聽她們講著新新人類才懂的玩話。
經常每日午飯前、晚飯后,是全家“斗地主”的時間。我則負責燒飯、洗碗,孩子們和爺爺奶奶玩牌。爺爺愛耍賴,常被眼尖的孩子們抓了,惹得滿堂哄笑。玩到個把小時候以后,孩子們就各就各位了。那幾個常來我家小住的孩子,家里的大人都很放心。或許正因為家里有好玩的,孩子們便不會貪戀網絡游戲以致上癮了。
您的孩子受傷后可以回家嗎?
孩子考試失利了,與別的孩子鬧糾紛了,被老師無心冤枉了,回來郁郁的或者使勁鼓起勇氣向家長訴說,您是認真傾聽孩子說完然后幫他一起分析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還是迎上去橫眉怒目劈頭蓋臉一頓罵,還是為他遙不可及的未來苦口婆心地給他猛灌心靈雞湯?哪個才是上上之策?怎樣的做法才是扶起摔疼的孩子挽起他的手一起往前走?一想便知。
當孩子遇到開心事不愿與家長分享,遇到困難也不指望有家長幫著一起分擔時,他還有什么可以拿來與您交流的呢?
高中某一年期末考試,女兒所在的班級數學一科幾乎全軍覆沒,及格人數寥寥。女兒的數學本來就相對薄弱些,看著她慘淡的數學成績,我若單是責怨孩子,孩子又有何辜?此刻去關注她的年級排名更是沒有任何意義!我們只能坐下來和女兒商量接下來該如何解決問題,和她一起尋找適合教她的優秀老師趁周末和寒暑假幫她補習。還好,下一學年,學校重新安排了數學老師,女兒的辛苦終是沒有白費,她輕松地跟上了新老師的教學步調,從此學數學信心大增。
女兒上大學后,我寫給她的話里有“親愛的女兒,現在的你更加成熟更懂得思考了,希望你未來的日子會越來越幸福。不過,人生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你在外面若是遇到了什么大的困難,一定要記得跟爸爸媽媽說,我們一定會無條件地跟你共擔。哪怕是你因為判斷失誤選擇錯誤,我們也會堅信你的初衷定是好的,我們不會去埋怨你,希望你不要選擇一個人默默地扛,要永遠相信親人的溫暖和力量。”
您能不能坦然接受孩子的平凡?
好多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應該是一個聰慧異常、將來應該成為所謂有大出息的人,會威逼利誘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為他設計的路去走,若有偏頗,那便是孩子不爭氣、給父母丟盡了臉面。
我朋友的弟弟早些年考上了師范,在那時候可算是跳出農門端上鐵飯碗了,他父母高興得什么似的,可是小伙子偏偏逃離了師范,去學了廚師。聽說他老父親氣得差點倒下。小伙子熱愛這行,硬是在廚師行業做得風生水起,一路做到在一個很有名的烹飪學校當了講師。現在自然是事業家庭雙豐收。
也許有人會說我你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我只能說我真沒有。我會幫著孩子做一些分析,會告訴她:我完全可以接受你很平凡,只要你覺得滿足和快樂就好,只要你覺得自己有良好的心態迎接風險和挑戰就好,只要你到時候回家來不老是抱怨哭訴自己工作太累待遇又低就好。
家,不一定必須是豪宅,不一定必須是家財萬貫,它應該是一個能為我們遮風擋雨的地方,能夠包容我們的失敗和撫慰我們傷痛的地方。家里應該有愛,有理解,有尊重,有無條件地接納。一個在外面混得再風光無限的人如果沒有一個溫暖安全的家可以歸去,他的人生就依然是凄惶無比的,他的心無疑會如冰窖一般。大人尚且如此,何況孩子?
其實,此刻,我也是越多想就越覺得自己曾經做得不夠好,以上不成熟的想法里有很多也不過是后知后覺,我深知在女兒升高中前后那段我對她的教育是盲目和不理性的。可是一味地愧疚、一味地“懷古傷今”都是無益的,畢竟沒有歲月可以回頭。我只能更多些思考,希望會有更美好的未來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