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新華書店的故事
1999年,小學一年級,在新華書店買的第一本練習冊《一日一練》,班主任鄭老師每天都要檢查,經常半夜一邊寫不完作業一邊哭。
2001年,小學二年級,買的第一本《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無意中翻到“黑洞”這個詞,默默記下了相對論的公式。
2002年,小學三年級,在新華書店買的第一本作文書《黃岡中學作文》,那一年獲得了第一個“春蕾杯”作文三等獎,我覺得《黃岡中學作文》里面的作文都不如我寫的好。
2005年,小學六年級,《魯賓遜漂流記》,開啟了我的文學世界。魯濱遜在一個人的島上自給自足,我被奇特的冒險經歷深深吸引了。
2009年,初二,《輕巧奪冠》,一段痛苦的經歷,至今也沒有做完一本。
2008年,韓寒的《一座城池》,從那之后韓寒的書必買,伴隨了我之后憤青的一段青春。
2010年,《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紫紅色的封皮,很厚的一本,為了高考瘋狂的刷題。
2011年,《草樣年華》,孫睿的草樣年華,我看了兩遍,想知道大學的生活會是什么樣,不夠和書中寫的完全不一樣。
2013年,扎西拉姆多多《當我途經你的盛放》,清晨端著這本詩集坐在學校的長椅上。沒有清風,沒有露水,只有那年夏天肆虐的蚊子。
2017年,我參加工作,府前街上的順義越來越繁華,商場店鋪,早已不是我中學時代的樣子,順義變得越來越嶄新。
想到已經很久沒有去新華書店了,我想當我內心無所歸屬,我會來這里翻翻書。這里好像從未被時光浸染過,一進門依然是中學必讀名著,書籍分類的擺放位置多年沒有改變,這種感覺像是上一次來到這里就像是昨天。
這里承載了一些年輕人太多的回憶。這些在順義長大的孩子也許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出租車司機,或是一個護士,或是格子間里的白領,或已為人婦,已為人夫,在路途中奔波,為生計忙碌,不知不覺我們這代人都已經是獨闖天涯的年齡。
如果偶爾路過這里,也會不知不覺閃過那些美好難忘的青春回憶吧。
謝謝你新華書店,你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