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一一
上述圖片均為手機拍攝,后期在MIX上進行了調色。
今天我們來談一談彩色攝影的那些事。寫文章之前,我借鑒了許多資料,將其糅合,加入自己的觀點和大家一起分享。
談彩色攝影前,我們先來聊聊黑白攝影。
攝影術產生以來,黑白攝影一直在攝影史上占據著主導地位。當時的攝影師覺得這是攝影獨立于繪畫之外,成為一門獨立藝術的重要因素,其代表是安塞爾·亞當斯以及F64攝影小組為為核心的“純攝影派”。
1860年英國馬克斯韋爾研究出彩色底片,從此,“彩色攝影時代”逐漸崛起。在20世紀70年代,彩色攝影并沒有被納入藝術的范疇,而是作為一種手段為商業攝影、業余攝影愛好者的快照成像或通俗電影服務。
60年代,當老一輩的攝影領軍人物如Edward Steichen和Walker Evans皆宣稱彩色攝影粗鄙低俗時,一群勇于革新的攝影師開始了彩色攝影的嘗試,他們用改良的技術大膽實踐,其中包括 William Christenberry 與William Eggleston。
對藝術家來說,與一套嶄新的技術形式抗爭的機會,以及在幾乎沒有先例的情況下探索一種極富表現力的媒介都是一次令人興奮不已的冒險。
提到彩色攝影,不得不提“彩色攝影之父”威廉·埃格爾斯頓(William Eggleston),他在1969年時第一次見到了薩考斯基(John Szarkowski),當時的MOMA攝影部門主任。
薩考斯基斯基對埃格爾斯頓的照片感到非常驚訝,于是就說服了MOMA,買下了一張Eggleston的照片。薩考斯基對他另眼相看,并給他在紐約現代藝術館隆重舉辦了個展,使他在美國藝術界一舉成名。由此看來,薩考斯基對彩色攝影的發展具有突出的貢獻作用。
1976年,他在紐約現代藝術館舉辦個展“William Eggleston的指引”。這是紐約現代藝術館第一次做彩色攝影個展,被看作是攝影史上的分水嶺,象征著彩色攝影已經得到了藝術最高權威機構的承認,也確立了Eggleston現代彩色攝影的先鋒地位。
講完了歷史,我們來講一講色彩在攝影作品中的應用。
色彩的大小
在同一色彩中,色相的明度高,給人的感覺就顯得大,相反就小。在消色中,白色顯得大,黑色顯得小,灰色呈中性。在彩色中,黃色的明度最高,也就顯得最大。而紫色明度最低,也就顯得小。另外,色彩濃,顯得小;色彩淡,顯得大。
色彩的遠近
色彩的色性會引起人們產生距離上的差距。冷色與暖色對遠近的感受影響較大。暖色調顯得近,冷色調顯得遠,明度高的色彩顯得近,明度低的色彩顯得遠。
色彩的重量
人們觀察消色的視覺重量是黑色最終,白色最輕。因為黑白均處于光譜的兩端。而人們觀察顏色的視覺重量的順序由輕至重為黃、綠、藍、橙、紅。另外,明度高,色性冷的顏色視覺重量較輕。
色彩的冷暖
色彩中的色性能影響人們的心理,這是由于人們在自然、客觀的事物中長期接觸積累了生活經驗所產生的感覺。例如,紅色會與火相聯系。因此,紅、橙、黃給人以溫暖之感;藍、綠、青給人以清涼之感。
色彩的動靜
在色彩中暖色系列的光波長,尤其透射作用大,能引起人們的關注,使人產生緊張、興奮的動態感覺;而冷色的光波短,透射作用小,不太引起人們的關注,使人產生平和、清涼、安寧的靜態感覺。
色彩的軟硬
色彩中的階調層次十分豐富時,其彩色的明度和飽和度的關系就細膩,畫面的色彩感覺就柔和而柔弱,相反,色彩中的階調層次明快時,其彩色的明度和飽和度的關系就簡潔,畫面的色彩感覺就粗獷而強硬。
在整理上述資料時,我一邊打字,一邊在想,后期調色,無非就是對色彩的運用,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情緒積攢在色彩中而表達出來。所以,后期也是相當重要。為了更好的出片的效果,我們要在方方面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為藝術而追求極致,是一種態度。